王碧海
(1.北部湾大学,广西 钦州 535011;2.四川大学,成都 610064)
在大数据时代,知识的扩容、知识更新和知识形态的改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网络化和知识信息化变成了一种趋势。由于知识的时代性扩容和网络化转变,知识内在的作用和力量也同时发生了变化。知识和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产生了新的内涵和作用,也引发了社会权力的转移。这些巨大的变化让英语学科的发展和英语专业学生的前途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英语专业以前的巨大优势逐渐消失,社会地位逐渐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这种优势消减最直接地表现为专业领域的知识优势退化,因此从知识的进化和转向的角度来认识英语专业的发展非常有必要。
英语专业面临新的生存和发展的危机,面对全国英语甚至外语专业“停、转、改”的趋势和压力,不管原因如何,至少一点可以肯定,英语或者外语专业的学科或者社会竞争力在减弱。其中原因众多,但是知识优势要素是一定需要考虑的。从“知识-素质-能力-竞争力”这样的逻辑来分析问题,就立即看到了知识优势的消解带来了后面的一系列问题。
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然而对于英语专业的发展,知识的作用和潜在的历史力量是没有被充分认识的。在课程安排上看,英语专业的整个知识体系和英语专业学生的整个知识体系的改变和进化被低估了。多年以来,教材或者课程体系改变很小。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指导意见为例,《大纲》首先把学时内容制定为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三个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基本按照听、说、读、写、译的结构来安排定教学课程和内容,并增加了一个选修模块,除了视听说和应用文写作,其余就是阅读[1]。专业知识模块也就是基本的文学课程、文化课程和语言学基本课程三大模块。相关专业课程主要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英语教学课程和国际关系等课程为主干。总的来说,这些课程都是围绕着专业技能课程来设计和安排。一个出发点是进一步通过其他专业知识课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技能的发展,另一个出发点就是解决一下语言学习的知识单一化问题。但是可以基本肯定的是,在主要的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三个模块中,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是最牢靠的,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都不会有太多改动。这里面的知识是最稳定的,同时也可以说是固化最严重的知识体系。
只有自己创新的知识,或者自己最快掌握了创新知识才能最快增加竞争优势。一旦知识更新速度减缓或者知识创新跟不上,大量的人通过共享知识的学习,很快就增加了竞争力,抵消了原来知识占有者的知识优势和技能优势。英语专业的第三模块课程比较适合更新知识,但在实际的传统教学中最没有份量,最容易被忽视。但目前,这种情况大为改观,外语教学改革最多地发生在第三模块。仲伟合先生[2]提出“国际通用人才”的基本思路还是外语专业加其他专业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三加一模式,他称为“专业教学、外语教学和计算机教学三位一体”。经仔细分析,这样的“添加型”的改革思路,同时也带了减少专业技能课时,降低专业训练的强度和深度的问题。同时,这样添加的专业知识,只能弥补一些缺点,虽然增加了专业和社会竞争力,并没有完全的知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就无法保障英语专业学生的独特优势和行业优势。如何具备强烈的知识创新的思维,在英语专业领域开拓创新知识,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地、持续地进行知识创新,是很大的挑战。
按照皮连生先生的总结,知识可以在总体上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大类。陈述性知识一般是指“是什么”的知识,主要包括事物定义、名称或符号,也包含了命题知识和需要组织语言来回答是什么,什么原因和什么结果的有意义的命题组合知识;程序性知识一般指的是“做什么”的知识,也就是按照技艺的概念、实践规则和工作程序完成技能或者技艺,以及基本工作流程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概指“怎么办”的知识,通过使用已有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解决问题的知识[3]。简单地讲,陈述性知识可以简单规约为“客观已知”的事实和概念,比如文学人物、事件和作品,或者基本的语法知识和语音知识;程序性知识就是要按照什么方法来听、来说、来翻译等。通过分析,可见陈述性知识可以被其他人通过记忆基本全部掌握,程序性知识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练习或者社会培训的方法获得,至少是大部分获得。在社会教育程度还不够高,社会培训的普及度还不够的时候,外语人通过专业课堂和专业训练获得了大量英语专业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获得社会竞争优势。但是随着社会教育的进步,这样的优势很快被其他人的学习和进步全部抵消,自身的行业优势和竞争力急剧下降是自不待言的。更可怕的是,其他领域或者专业的人还具备了其他知识优势乃至技能优势,可见英语专业的衰落是一种历史和时代的必然。
人们应该正视由于失去知识优势导致的困境和问题,而不能简单地在教学方法上或者课程的增减上做文章,要在知识的完善,知识系统的建构和补充,知识的创新上寻找出路。尤其是今天,知识作为资本和资源,被作为一种权力的要素,外语专业的发展应该通过获得新的知识,以及处理知识和信息的新能力来构建自己专业的发展空间。
其他专业领域的人通过跨界的形式,在英语领域通过学习获得了英语专业领域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从而获得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同样地,在英语专业发展中,也应提出英语专业双学位的思路。如蔡芸先生提出外语加商务的办法[4]。张冲先生从基材增强的思路也提出了外语加文学、法律、商务和科技[5]。中国英语教学的改革大体是英语+专业的思路。这当然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选择和策略。通过向其他领域打开边界,学习新的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从而增加了自己其他领域和学科的陈述性或者程序性知识。但这也只是知识在向外延展,知识的叠加和拼凑,并没与产生新的学科和新的知识,未能实现知识和学科创新。
知识和学科必须打破边界。打破自己原来的学科界限,并且和其他学科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学科或者新的领域专门知识。[6]在文学里,文学和政治、文学和宗教、文学和社会学、文学和历史学、文学和消费、文学和生产不断融合和发展,形成了文学人类学、翻译文学、文学变异学等;而在文化领域,文化和环境融合形成文化环境学;文化和空间融合,形成文化空间学;文化和政治融合构成文化政治学;文化、空间和政治形成文化空间的权力;文化、社会学,空间和政治构成文化空间权力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技术哲学、动物学、博物学、人类学等都可以大量融合进来,不是简单地叠加或者拼凑,而是形成新的学科和新的领域,从而产生了新的知识范畴和领域。这样的融合才更有意义,从原来的互相过界,延伸边界的思维转化为融合的思维去开拓自身的知识领域和生存领域,不仅仅是学科的跨界,而且是研究方法、思想和学科边界的发展,学科的生存空间在扩大,并且在边界打破的融合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
英语学科的跨界还应该发生在英语专业院系参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在不同的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和协同工作中发生知识的跨界和技术的延伸。由于介入了具体的问题研究,以及问题的复杂性,解决问题便带来了知识领域和学科领域的跨界融合。这种问题研究和社会研究的学术活动直接要求专业领域在实际问题中打开边界的限制,而且在组织协作活动中获得隐性知识和新知识。新的环境和新的方法一定会产生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从英语课堂走出去,在实际应用中把课堂知识变成社会实践和生产的真实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又形成了新的知识,可以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融合,具有个人认知的独特性。
英语学习的记忆特征和练习特征比较突出。英语学习往往是技能的习得和学得过程,都是构成性学习,因此需要记忆的知识和规则认知。学生关注的是技能的模仿、重复经验的再利用,通过长期的训练,掌握特定规则,尤其是语言应用规则的认知和掌握。英语学生只需要理解规则,或者遵守规则,包括语言语法规则、语篇构建规则、语言合理性和得体性规则和翻译转化的基本规则学得或习得语言应用的技能。对于思维模式的拓展和思维能力的多维度推进,不需要过多关注理论的基本问题产生和分析的抽象思维过程。同时,也不需要过多关心理论的具体应用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路径。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理论的基本原理和认识维度的理解存在问题,缺乏对理论的历史性和发展性认识,而且对理论的具体应用觉得更加困难。这就导致缺乏对问题的深刻思考力、思维的思辨性和原创性以及多样性思维。
然而,培养思维力和理论高度有重要意义,这就进一步引发了如何学习理论知识,并从理论的抽象分析和认识转化到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理论的学习,尤其是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的训练和知识转向就非常必要和重要了。
首先,学生需要学习在英语语言、文化和文学领域的一些重要理论,如语言学理论,翻译学的一些重要理论、中西方文艺理论以及一些重要的文化理论。而这些理论应该直接被引进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构建理论意识。同时,引导学生把静态的、抽象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让理论在应用中具体化、鲜活化。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其他领域的基本理论,比如视觉理论、空间理论、系统理论、信息论、管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帮助学生建立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另外,鼓励学生通过构建新的认识模式和分析模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多学科融合的路径下,大量引进理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被打开,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被加强,这对学生在未来的自身知识结构发展和能力发展有巨大的帮助。
最后,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理论应用的能力进化,需要在具体的课堂学习和竞赛中反复训练。帮助学生从理论的适用性、理论的可能性到理论的安全性上进行逐步的实际训练。学生从理论的多种路径、问题的条件和限制等维度来考虑理论的出口路径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把理论从抽象的集中概念推动到具体某一个问题矛盾的冲突上,思考问题的具体条件、冲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训练和学习中蕴藏很多无法具体传授的默会知识,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丰富了自身知识,学习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方法。
如果知识没能形成力量,我们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一定也受到制约。《权力的转移》一书中明确指出,权力核心要素是暴力、财富和知识。在这样的权力金三角中,知识是最优质的的资源和力量。知识泛指信息、数据、图像、价值观和其他重要象征意义的成果,而且可以用之不竭,并且,知识的分配和获取是权力争夺的焦点。[7]
知识形成权力是因为知识能够掌控资源,从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到技术资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形成新的知识,又形成新的技术,技术就能控制效率、时间成本和物质资源,从而控制了财富和人,构成新的权力。脱离了信息、技术、物质、财富的知识,就几乎等于远离了资源的控制和权力。很显然,大量的语法规则、语言规则和翻译规则的知识对于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没有直接的关系,对物质和技术的控制也没有直接的关系。这样的知识只是一种陈述性或者规则性构成知识,停留在“是什么”“什么规则”这个层面。英语课堂应该果断地大量增加分析语言与社会、分析语言与技术、分析媒体与消费、分析媒体与娱乐、分析语言与文化、分析文化与技术文化与社会、文化与消费、文化与生产的训练,把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和社会发展、信息数据分析、技术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社会、技术、生产、消费、信息的新知识和新概念,从而获得更多的新知识,获得新的权力分配和优势。
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时代推动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学科也发生了跨界融合的新趋势,世界日新月异地发展,社会资源结构和权力结构也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者昌,逆者亡,守旧静观者也亡。如果英语人学习和掌握知识只是记忆规则,必定失去知识的独享性和特殊性,必定失去知识和技术的优势。英语人只有不断创新知识,不断进行学科跨界融合,积极完成知识转向,重视知识的变化和时代要求,不断掌握社会资源、信息和智慧控制知识才能融入社会的发展潮流中,在社会权力转移和分配中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源和权力,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