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梁徐中心小学 225500)
神话是一个民族最原始的文学样式,是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的根源所在。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神话似乎已经魅力不在,甚至被科技至上的人斥为愚昧与无知。那我们今天要不要读神话?神话阅读的价值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又应该怎样读神话?统编版教材四上就专门设置了神话单元,阅读教学该如何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中的神话资源,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范围、探究性的活动中,形成对神话的深度理解呢?
引导学生阅读神话,首先应该关注的是神话是怎样形成的,然后相机探讨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理解中国神话中的创世思维和神之形象,最后关联神话与我们当下的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学生的探寻、思考和体验,展开富有针对性的点拨和引导。
很多儿童之所以会对神话充满兴趣,最为关键的一点,就在于神话故事独特而神奇的气质。这个单元分别设置了《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四篇神话,学生读完这些神话故事,就会对故事中典型而鲜明的神之形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首先关注的是这些神在故事中独特而神奇的言行,他们都有着平常人所不具备的超能力。学生不会质疑盘古的神力从何而来,也不会只考虑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为什么还能复原,因为每个学生思维的本质与神话是相通的,神话中所有的神奇,用现代社会的思维是难以考量的,但在学生的视野中却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教师要陪伴学生,一起用他们的思维来赏析神话故事、感知神话人物,鼓励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去感知、品味神话独特的语言,体悟神话文本独有的语言节奏和张力;想象是神话走向神奇的重要积淀,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将学生的思维浸润在神话的世界中,与神话同呼吸、共命运。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站立在儿童的视角,以儿童方式去发现并与他们交往。”很多教师喜欢从成人的视角去解读童话,发现神话人物的言行背后的壮举,都是与自然的斗争。这种以现代化理性思维来解读童话的方式,会削弱神话内在的感性魅力,降低学生对神话的感知动力。因此,语文教师应以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去憧憬、去想象,以学生的视角与他们对话。
比如,教学《普罗米修斯》一文,如果依照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来感知文本内容,并没有什么难度,但如果仅止步于此,就将神话故事窄化为普通类的故事。因此,在组织学生梳理和概括了文本内容之后,教师从神话的特质出发,先鼓励学生以朗读方式,还原故事情节、再现故事内容,渲染故事情景;其次,激励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究竟是怎样盗取天火的?宙斯又是怎样大发雷霆的?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后,诸神是怎么劝说和利诱的,而普罗米修斯又是怎样拒绝的?……想象不仅让故事文本更加充实,更激活了学生的神话思维。最后,引导学生从人物的神奇入手,尝试以憧憬的方式走进文本内容:假如你是故事中的普罗米修斯,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将自己转化成为故事中的人物,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更好地走进神话故事。
从形成的本质来看,神话离不开鲜明的具象思维、真挚的情感思维、生命融通的交感思维,是人类先祖对自然现象最纯真、最质朴的解释。神话中的神与自然是一脉相承,从而构建了神、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整体。
从这个单元的神话文本来看,无论是无私奉献的盘古,还是舍己为人的普罗米修斯,或者是坚持不懈的精卫和女娲,他们都有着基本的共性之处,更有着个性鲜明的迥异之处。但是学生对于神话中人物形象的感知,往往会从最原始、最表层的角度切入。
比如,教学这个单元的四篇神话故事之后,教师可以尝试在单篇文本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四篇文本统整起来,分别辨析四个主要的神话人物有着怎样的共性特征和不同之处。在统整对比中,学生发现这四篇文本中的神话人物,都是为了人类着想而牺牲了自我:盘古为了开辟天地,将身体化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被锁在了高加索山上;精卫为了让其他人不在东海溺水,决心填平东海;而女娲为了让人类免受灾难的困扰,历尽千辛万苦,将天补好。其次,这些神话人物都展现出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而这一切其实都与人类对自然缺乏最基本的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文本故事中的神之言行,其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们对自然最真实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神话故事或者神话人物,都是自然界的产物。教师要在统整对比之后,鼓励学生进行思辨认知,积极探寻神话故事和人物背后的本质,学习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感受神话中的悲悯情怀。
哲学家盖雷在其论著《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神话》中指出:学习古代神话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创作,能为我们欣赏其他文学作品做好铺垫,还能为研究我们自己民族的精神发展提供支撑。因此,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以艺术化的体验方式,体验神话万古长青的魅力。
鉴于此,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展开神话的阅读:首先,构建自己心中的神话蓝图。《盘古开天地》是一篇创世神话,即体现了本民族的祖先对世界、对人类起源的思考。除了从故事中了解世界的起源和诞生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画笔画一画心中所要创造的世界,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这个世界,让学生用实践体验的方式感受到古代祖先对自然、对神的敬畏。其次,以角色代入的方式展开体验。当所有的学生都沉浸在故事情境之中,并对故事中的神话人物充满幻想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作属于自己心中的神话英雄。以教学《普罗米修斯》为例,假如我们的祖先当时也没有火种,你希望自己是一个怎样的神?具有什么高超的本领?你又会怎么去做?可能会遭遇到怎样的困难?……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心中所期待的英雄之神。
当学生用自己的文字描述内心的神话情境时,我们有理由相信,神话的种子、神话人物的形象已经在他们的意识中扎根,而这样的种子也将给予他们生命成长以无穷的内在动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过我们:要教“活”的书,不要教“死”的书。统编版教材中设定的文本内容是规定性动作,我们需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原始学情和认知规律,要能够进一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尝试着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对教材资源进行重新编排与调整,从而更妥帖地与学生内在的认知需要所靠近。
陶行知先生师从杜威,一直都是儿童本位论的鉴定笃行者,坚持倡导从儿童的视角阅读文本。因此,神话文本的学习就需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入手,精心构建儿童视野下的神话课程,积极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储备,感受神话文本的奇特、洞察神话人物的形象、凸显神话与自己的联系,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