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欣
(沈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 沈阳 110069)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环境问题凸显。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备受人们关注[1-3]。有效降低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逐渐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城市绿化带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居住环境具有重要作用[4]。城市绿化带不仅提高城市绿化率、美化环境,提供休闲空间场所,同时具有改善局部小气候、滞尘释氧、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尤其是乔木与灌木多层复合绿化带兼有隔音降噪、减少光污染等优点[1,4-5]。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城市绿化带提升环境质量的机理和效果。本文总结城市绿化带在改善环境质量中的作用,旨在揭示城市绿化带对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重大意义,提高政府和民众对城市绿化带建设的投入意识,优化城市绿化带植物组成和空间格局,为城市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绿化系统具有改善城市小气候的功能,绿化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对城市各地段的温度和湿度均有良好的调节效果[4]。城市绿化带的空间分布、植被覆盖度是影响降温效果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化带空间分布越集中,斑块面积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降温幅度越显著:聚集度每增加10%可降温0.33 ℃;斑块指数每增加10%可降温0.34 ℃;覆盖度每提升10%,则可降温约0.33 ℃。相反亦然,城市绿化带空间分布不合理、斑块面积小、植被覆盖度低,降温幅度小,甚至起不到降温作用:破碎度指数每增加10%,则地表温度平均增加0.72 ℃[3]。因此,在城市中合理增加城市森林公园、集中绿地、沿河景观带和交通道路绿化带等,对调节城市局部小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均具有积极作用。
城市绿化带具有吸收有害气体的作用。植物通过气体交换作用,对流经植物表面的H2S、NO2、SO2等有害气体具有吸收功能[2,6]。城市绿化带净化空气效果与绿化面积、植物种类、种植密度及绿化模式有关,同时受气象条件的影响[5]。
城市绿化带减少空气微生物含量,作用距离可达40 m左右[7]。许多植物的芽、叶或花等分泌挥发性物质抑制甚至是杀死部分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这种挥发性物质被称为植物杀菌素。不同树种杀菌能力不同,一般含有芳香油的植物,其挥发物的杀菌能力较强,如丁香、柠檬、天竺葵、肉桂、百里香等。柏、松、桉、柠檬、茉莉等挥发物有芳香味,能杀空气中的伤寒、白喉、痢疾、肺结核等致病菌。有人调查667 m2松树或柏树林一昼夜能分泌2 kg杀菌素[8]。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含量与绿植多少呈负相关,与绿化带距离呈正相关[7]。
城市绿化带可以阻挡、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粉尘和烟尘[4]。气流经过树冠时受枝叶阻挡,空气中的气溶胶、粉尘等颗粒物一部分沉淀到地面,一部分暂时滞留在植物表面,或通过雨、雪、露水等冲洗到地面,或因风或其他外力重新进入空气。植物滞尘通过3 种方式同时进行:一是滞留或停着,降尘随即落在叶表面;二是附着,因叶表面的构造如钩状结构或带有绒毛的粗糙表面,能够吸附一定量降尘;三是粘附,靠植物叶表面特殊的分泌物粘降尘。因此,城市绿化带可采用地面草坪和灌木、高大乔木相结合的方式,合理选取树种,在利用草坪、草地降低地面扬尘产生的同时,又起到树木滞尘、吸尘和吸收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作用,而空间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对于改善城市景观环境也起到积极作用。
绿化植物对声波有散射、吸收的作用,在降低城市噪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城市绿化带因其具有其他减噪设施所无法比拟的生态功能,及其降噪过程的复杂性备受关注。德国人Back于1967年最先报道了常绿阔叶林有降低环境噪声的作用[9]。之后,又有研究认为在高速公路栽植的绿化带,可以吸收、反射、衍射部分声波,降低交通噪声[1]。美国学者C.F.Eyrig于1946年通过测量的方法来对比分析研究绿化带的降噪效果,提出绿化带噪声衰减量公式,为后期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基础[1]。前苏联学者E.II.萨莫柳克总结了绿化带降低噪声的理论,并优化了公式[10]。后来很多学者提出绿化带空间格局影响降低噪声的效果,如绿化带高度、郁闭度、宽度、密度、树种组成等指标是绿化带降低噪声的重要指标。我国学者研究得出:乔、灌、草组成的多层绿化带降噪效果优于单层绿化带;绿化带树种组成、分枝高度,尤其林带能见度和种植宽度对抑制噪声的效果具有巨大影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绿化带和噪声源的距离,与噪声衰减效果呈负相关;不同波段噪声衰减取决于单树的不同部位[1]。绿化植物对声波有散射、吸收的作用,在降低城市噪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据调查40 m宽的绿化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分贝[4]。在城市道路交通沿线及临近道路的建筑物前设置一定宽度的复层绿化隔离带,对于降低噪声污染具有积极作用。
城市绿化带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环境质量功能得到民众普遍共识,并已被纳入到城市建设规划中。但其结构和功能缺乏综合评价体系,其生态功能停留在学者研究层次,很难货币化。由于一些绿化带设计时没有考虑环境治理效益,单元面积小、植物种类配置不科学、空间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等,改善环境质量功能低,因此建立城市绿化带健全的评价体系,量化其服务功能和经济指标,纳入环境管理范畴是十分必要的。依据环境管理不同要求,提高科技含量,优化城市绿化带植物组成、空间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政府部门和社会资金投入,高效发挥城市绿化带改善环境的功能,降低环境治理成本,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改善城市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