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钟尹,叶 青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上世纪70年代末,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农村的现代化,也带来了农民和农村妇女的分化。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妇女研究的兴起,农村妇女研究也在这时萌芽。然而在妇女研究初期,妇女和农村妇女之间的定义划分的界限不是很明确,学者通常将妇女看作一个整体研究。随着对妇女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将两者区分。高小贤将学术界对“农村妇女”这一概念总结为:一是指职业——从事农业劳动的妇女;二是指居住地——生活并居住在农村的妇女;三是指社会身份,即持有“农业户口”的妇女,而不管她做什么或住在哪里[1]。本文采用的是第三个概念。
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很多大的变革,这种变化在新中国成立后尤为显著。巨变促进社会的进步,人性解放思想的萌生,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和性别自我意识的提高,女性对性别平等的呼声愈大。在这种思想和政策的社会大转型时代,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促进妇女对新思想、新知识的接收。福建农村的家庭妇女相对于城市妇女在接收新事物、新观念时比较缓慢。由于宣传力度的加强、国家和政府的需要与支持、妇女自我解放意识的觉醒、完善的社会动员组织妇女耕山队,推动福建的妇女运动的发展,促进福建农村妇女走向社会。
妇女长期被禁锢于家庭,经济不独立,家庭地位低,政治话语弱,很难在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重视妇女的地位,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不断挖掘妇女这一潜在的劳力资源,广泛动员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生产,并实现自身解放。福建地区紧随国家步伐,福建妇女耕山队应声而起。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和政府的需要与支持是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的外部动力。首先是社会的需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福建省的社会生产总值低于华北、东北、华南等地区。福建省急需加大生产力,动员一切可依靠的力量进行社主义建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大量男性投入到农业和工业生产中, 在其它领域中便出现了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党和政府重点挖掘妇女劳动潜力填补劳动力缺口。毛主席指出:“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2]。福建政府不断挖掘妇女这一潜在劳动力,积极组织社会林业队(后改名为妇女耕山队)。如,建瓯县耕山队建立, “全县耕山队有120个,劳力3 500人。历年累计造林8万余亩”[3]159,妇女是其主要成员。其中吉阳玉溪妇女耕山队闻名全省。玉溪妇女耕山队队长葛兰妹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多次成为人大代表发表讲话。第二,政策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建立,妇女翻身做主人,得到解放。妇女的权利在我国宪法和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得到体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维护了妇女的婚姻自主权利,通过法律的形式传播了男女平等的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妇女也有权利分得土地,在经济上获得了和男子一样的权利;1958年8月,《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人民公社制度的确立为广大妇女免除了后顾之忧。这些法令,均从法律的角度保障了妇女的合法权益,从而逐步推进妇女走向社会。福建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内的林业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1950年《福建省山林保护及管理暂行办法》、1951年《福建省土地改革办法》、1957年《关于正确贯彻林木入社政策、迅速完成林木入社工作的指示》等,为福建妇女耕山队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保证
过去妇女大多是不允许“抛头露面”。在抗日战争中宋庆龄号召妇女们为祖国的抗战神圣大业贡献出一份力量,并设立了很多妇女组织支援抗战,促进了妇女社会意识的觉醒。妇女实现自身的解放,不光是靠外力的推动。外力的推动是建立在自身内在需求的基础之上,实现内外力结合,才能共同推进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
妇女自身的需求是刺激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的内部动力。首先,经济方面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对经济独立、赚钱的渴望。中国妇女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不允许外出工作,只能靠丈夫和婆婆给的钱维持家庭生活,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没有得到实现。这是女性在家中地位低的根本原因。参加妇女耕山队女性不仅可以赚工分还能分到一些粮食作物,最重要的是她们自身价值得到实现。耕山队比生产队更受妇女欢迎,虽然分红不一定比生产队高,但是耕山队的分红是实发到每个队员的手中。这使参与妇女耕山队的队长和队员们从心理和物质方面得到一定的满足。其次,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女子受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在劳动的过程中穿插着文化教育可以使妇女在农忙中身体得到休息,循序渐进地提高思想觉悟。如配备读报员增强队员的读报能力、设立夜校教妇女读书写字等。参加妇女耕山队给了队员更多的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尤溪妇女耕山队的罗爱玉通过妇女耕山队的这个平台获得了去西滨讲解员(一日)的机会,也曾被选为芭蕾舞团成员。福建妇女耕山队劳动和娱乐活动相结合,白天劳动,晚上伴有娱乐活动,如夜校、文艺活动、分班学习等。妇女受教育活动多样化,丰富了农村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她们的精神境界,增强了更多的妇女走出家庭的信心。第三,渴望参与公共行政的需求。“妇女参与公共行政,是妇女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高层次参与,也是妇女地位和作用的主要标志”[4]3。由于过去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男女差异,妇女很少有机会可以成为带头人物。建国以后,很多通过革命胜利建立过功勋的妇女参加了国家的领导工作。这给妇女的参与公共行政带来了希望。唤醒了妇女内心想要从政的渴望,也为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福建农村妇女参加妇女耕山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应职位,进行队内相关事务的管理。如玉溪妇女耕山队的队员葛兰仔,不识字,在被选为保管员后,通过耕山队所设置的汉字课、上夜校,再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学会了汉字和计算,如愿当上了保管员。
社会主义时期,妇女要想获得解放,就得从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来说,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作用,从根本上推进男女平等。福建妇女耕山队是在党的指挥下发动社会动员并在运行的过程中推进完善其内部机制,促进福建农村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马克思认为,要想实现妇女解放,首要任务就是让妇女回到公共劳动中去,只有妇女走出家庭,实现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妇女才能够有男女平等的可能。福建妇女耕山队通过广泛而精准的社会动员,不断推进福建农村妇女的家务劳动社会化。
“毛主席发出‘绿化祖国’的号召后不久,县委就提出‘立足山区’面向全国,发展林业生产,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响亮口号”[5]。 耕山队的发展过程中,公社党委、县委以致省委都很重视,不断给他们指出发展方向,总结和宣传他们开发山区的经验。“县委指示,把发展林业和支援国家建设联系起来,把发展林业和农业联系起来,把发展林业和巩固集体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联系起来,这一指示进一步鼓舞了我们”[4]。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县委、公社党委都上山来,给予他们鼓舞和力量。各级党委的支持是动员农村家庭妇女加入耕山队、促进耕山队的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在各级党委、县委的支持下,福建各市县妇联高度重视,不断地总结经验,提出妇女、征兵的相关工作意见,调动了福建农村妇女的热情,积极加入到耕山队的组建中来。“根据党在农村中不同时期不同工作任务,妇联深入调查妇女干部、群众思想动态,分析原因,然后根据党的思想开展宣传教育”[6]。如,省、地、县委高度重视耕山队的这种组织形式。建瓯县妇联“及时调查、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并在全县掀起大办妇女耕山队的热潮”[7]597。上级准确指导,下级坚决执行,保证了妇女耕山队在社会舆论中占优势地位,减少福建农村妇女在走出家庭、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时来自社会方面的阻力。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填补劳动力缺口,福建在响应国家的号召之下,动员占人口半数的妇女加入福建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在福建农村妇女中,首先被动员的是妇女先进分子,通过联系妇女群众、个别串连、共同劳动的方式;农村家庭妇女是妇女耕山队的主力,对家庭妇女分年龄段动员;对知识妇女,满足了对知识妇女想要实现自身价值的期望,让其担负起妇女耕山队的识文断字任务;家庭妇女一直是动员过程中最有潜力的劳动对象,妇女的家属是紧紧围绕在妇女身边最亲近的人,团结了这部分人群,就是妇女耕山队的坚实力量,减少妇女的后顾之忧。
对于在广大妇女中存在普遍问题进行集中领导,逐一突破、精准动员。在解放前的福建,没有现代化工厂,大部分的妇女是在农村中参加耕种工作和手工生产。而这些妇女除了家庭劳作以外,不参加生产工作,生活上也比较保守。在当时福建农村妇女群体中,有一个问题尤为突出,即童养媳问题。很多县和乡村每100户农户中约50余户有未成婚的童养媳,每100位未婚少女中约有七八十位是童养媳。面对这样的社会大背景,在动员妇女外出劳动参加妇女耕山队、从家庭走向社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照搬经验。因此,妇女耕山队的队长在组织动员过程中放在首位的是走访童养媳家庭。尤溪县谢坑妇女耕山队的队长罗春俤就是童养媳,25岁离婚后带着女儿再嫁到尤溪;队员罗爱玉是4个月抱来尤溪当童养媳,是罗春俤的表婶,自愿加入耕山队,但是婆婆怕她跑走,不同意,罗春俤专门去她家开导其母,使表婶罗爱玉如愿加入到耕山队。
各级妇女组织和妇女耕山队的队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根据动员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减少来自家庭方面的阻力,为耕山队招揽了很多优秀的队员,促进福建农村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
各级妇联和耕山队队长通过优秀个体引领、学习先进知识提高自身素质、重点表彰与广泛宣传等动员方式,提高福建农村妇女的积极性,调动福建农村妇女回到公共劳动中去,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
1.优秀个体示范引领,减轻农村妇女的家庭阻力。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具有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为党和人民做贡献的精神。通过优秀党员对其他的耕山队员起带头作用,把党团结和动员群众的方式应用到对妇女耕山队队员的的动员上来,党员优先,打通队员思想,积极配合党的工作。有了丰富的党的理论知识,福建妇女耕山队的女队长和群众交流过程中便显得容易了许多。如很多的家庭由于婆婆和丈夫不允许儿媳到外面工作,女队长就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打通耕山队队员的家属思想,促成妇女耕山队的的顺利组成。女共产党员葛才弟的丈夫,起初不同意她参加耕山队,她不管丈夫的阻挠,“我是共产党员,更应该带头”。她丈夫埋怨到:“你还怕人家骂的不够,难道你没听别人怨你们带头带头把妇女都带坏了”。但是由于她的坚决不动摇,丈夫只好同意。现在劳动成果一兑现,丈夫说:“妇女耕山队果然不错,你分的东西比我还富哦,分了布票可要给我做件新衣裳呀”[8]!通过发挥优秀党员的带头作用,为妇女耕山队的其他成员做表率,动员妇女走出家庭,向先进个体学习,宣传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用成绩说话,证明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
2.学习先进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农村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首先要自身进行学习,了解外部的相关知识,促进思想启蒙,使妇女更加萌发出渴望回到社会劳动中去的想法与激情。妇女耕山队不仅要开发山区与自然作斗争,还要“政治上山”。和平县妇女耕山队“特别突出好好学习《毛选》,组织读报,开展俱乐部活动”[9]。通过这种形式教育福建农村妇女要有远大的革命理想,不断提高他们对建设山区革命意义的认识,提高农村妇女的思想觉悟,更加坚定妇女走出家庭,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自己的信念。
3.重点表彰与广泛宣传。通过对优秀对象的表彰,树立妇女模范,并进行广泛宣传,使更多的福建农村妇女了解到福建妇女耕山队为了鼓励福建妇女运动的发展,多次召开会议总结交流并进行表彰;运用报纸等大众传媒弘扬女劳模精神,同时宣传福建妇女耕山队。玉溪耕山队种棉花的成功事迹远近闻名,《人民日报》有一篇报道:《马道坪上银花开》记录的是玉溪妇女耕山队的成功案例。“葛兰妹也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了省群英会,参加了全国科学实验大会,在会上介绍了耕山队的经验”[10]230。通过葛兰妹和玉溪耕山队的成功事迹,使妇女的劳动价值得到广泛传播,更加鼓舞了福建农村妇女走出家庭,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
“发展理论家以前忽略了妇女,现在,我们希望发展研究去记录妇女多重的经济角色、社会调试及家庭策略”[11]348。 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状态,我国的妇女学研究及对妇女的认识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21世纪,也处于一个大的社会转型时期,“塑造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妇女的完美形象,便成为自身建设的迫切课题。”[12]3。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妇女的命运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13]1。换句话说,关注妇女的变化就是关注时代的变化。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妇女的角色也逐渐发生转变。从过去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洗衣做饭,整理家务”到“走出家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的女性不断地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阵营中来。随着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女性角色在不断参与社会实践中悄然发生转变。妇女的经济地位得到提高,使新中国妇女从根本上得到解放。在采访尤溪县谢坑妇女耕山队队员柯东俤的时候,她的丈夫说:“当时男人普遍不相信女人能够成功建立起耕山队,认为女人一般要在家做家务,看轻女人,因此他觉得当时耕山队之所以能够享誉全国是因为她发动了妇女,实现了妇女撑起半边天的口号”(1)来自《福建妇女耕山队口述资料》,《关于尤溪县梅仙公社谢坑大队妇女耕山队的访谈片段——柯东俤》,访谈人叶青、杨雅丽,2017年8月9日.。这段话从男性的角度描述了群众对妇女耕山队的评价。福建妇女耕山队在队长和队员的努力之下开荒种树、种植棉花等粮食作物,为福建提供了粮食作物,促进了福建妇女独立意识的觉醒。
社会转型时期建立起来的福建妇女耕山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一个崭新的国内外社会大背景下,我们应当在时代特点的基础上迎接更多新的挑战。福建妇女耕山队的成功经验给当代女性的解放和妇女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启迪。
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劳动力短缺,国家和社会需要妇女走出家庭,进行社会劳动,积极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奉献妇女的一份力量。如今,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和社会重视农业,需要广泛动员妇女加入到农村建设中去,打好脱贫攻坚战,发挥妇女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促进社会生产。
第二,20世纪中期的农村妇女在社会的大转变、大发展的背景下,需要不断增强独立意识,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知识文化水平,跟上社会的发展潮流,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21世纪的妇女面对社会的风流涌动,更加需要紧跟时代变化发展的脉搏,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实现自身价值,在国家振兴乡村的号召下,紧随党和国家的脚步,积极加入相应的妇女组织,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响应国家“振兴乡村”的号召。
第三,福建妇女耕山队在建设过程中,自上而下全力配合,在政策精准扶持,党委、省委、妇联与耕山队的队长的动员与帮助下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现在在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中,妇女是拥有全权的公民,是新社会的积极参加者。这是社会主义各国最为骄傲的卓越成就之一”[14]。动员在人口中占主要地位之一的妇女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迫在眉睫。近年来农村人口不断外流,农村农业生产的“女性化”越来越明显。“农村目前的人口结构也决定了乡土文化乃至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都要依赖目前留守在农村的妇女承担。妇女一方面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另一方面还承担了农村绝大多数的劳作,另外在农村基层治理层面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村两委中农村妇女的占比也在升高”[15]。十九大,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解读,针对当代妇女的特性,通过当代强大的通讯技术的发展,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扩大农村妇女对政策的了解;通过对农村妇女的广泛培训,加深农村妇女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积极挖掘潜在优秀妇女,发挥女性在语言结构方面的优势,如与男性相比更强的沟通能力,又如女性对细节的敏锐程度等,广泛地动员更多农村妇女,将女性优势发挥最大化,精准扶贫。 通过学习借鉴福建妇女耕山队的成功经验,强调农村妇女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员的地位,调动农村妇女的积极性,用实践证明妇女在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