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涛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是渗透式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体现,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自觉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其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以学校情境为媒介,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职业学校班主任应该利用自己的特殊优势,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使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相融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2]
1.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
职业学校与社会联系紧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就是社会普遍性心理问题的反映。近年来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也是社会问题的表现。
2.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元性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多元化,既有轻度的焦虑、自卑、虚荣、自闭、抑郁等症状,也有中度、重度的精神疾病。学生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心理上还不成熟,其心理承受力无法适应外在的压力。
3.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因性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宏观层面的社会、家庭、学校等问题和微观层面的学习、生活、恋爱等问题糅合在一起。
4.心理健康问题的矛盾性
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精神与物质需求快速增长时期,但其需求又受到现实能力的限制。这种需求预期与现实能力之间的矛盾,极易引发学生在情感、信仰等方面的冲突,产生心理问题。
5.心理健康问题的关联性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脆弱,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会因某一件事或某一时的情况而引起普遍性心理问题,而且由于学生生活的群居性,使某一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发其他学生的心理问题。
1.心理咨询机构缺乏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还没有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即使有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职业学校,其管理也比较混乱,不能很好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
2.心理专职教师不足
大多数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严重缺乏,有的学校只有一两名专职教师,师生比达到1:2000,甚至更高,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
3.心理课程设置混乱
很多职业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公共基础课进行教学,课时相对较少,有的还采取大班上课,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教师也不能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4.心理交流平台单一
很多学校针对学生心理问题还只限于师生之间的心理咨询,缺乏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网络上的交流平台,不能满足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
从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工作性质来看,班主任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优势。班主任由于负有学生生活、学习管理者的身份,是在学校和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最了解的教育者。因此,职业学校班主任对于学生进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条件。[3]
从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工作任务来看,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主要是贯彻执行上级部门的教育方针政策,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使之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生活学习上的积极进步,还包括心理健康发展。
从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来看,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分割。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涉及学生的社会交往、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问题,两者在内容上有很多重叠之处。
从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工作手段来看,班主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联系。班主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都要按照教育基本原则,通过课堂教学、个别教育、班级活动、家校联系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两者在教育模式上有很多契合点。
职业学校班主任不是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班主任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承担学科教学任务和班级其他工作,这使得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精力受到限制。[4]所以,班主任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可以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外在渗透指通过学生能够认识到的并且可以参与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外在渗透的具体形式分为以下几种:
(1)课堂教学渗透。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课以及任教学科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班主任通过心理主题班会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即班主任提出某个心理主题,由班级干部主持,全体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这样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熏陶。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在其任教学科教学中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5]
(2)团体活动渗透。积极有益的团体活动,能够促进愉快和谐班级氛围的产生,这能有效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6]班主任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处理心理问题,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3)谈话交流渗透。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谈话,是掌握学生内心想法,进行感情交流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在和学生谈话交流过程中,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心理情况,及时看到学生可能有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7]
内在渗透是以班主任个人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用积极阳光的心态去感染学生,让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内在渗透的具体形式包括以下两种:
(1)性格渗透。美国心理学家澳玛特拉曾经研究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性格上是否具有相似性,结果显示在一定程度上类似,有些性格特征还高度相似。这就说明教师的人格品行对学生的心理是有影响的。[8]所以,班主任积极阳光的人格特征,树立好的榜样,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2)人际渗透。师生关系建设的主导方是班主任,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态度、情感、处事方式等决定了师生人际关系的种类。学生在与班主任的交往过程中,受班主任待人接物方式的影响,会按照班主任的方式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可借鉴的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学会把班主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无形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影响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处理问题。其次,只有掌握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在班主任工作中更好地观察了解学生,更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三,通过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在班级中开展相应的心理主题班会、心理团体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对班主任开展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要积极探索研究新时期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及时总结经验,推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科学化和制度化进程,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首先,职业学校班主任要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班主任要在学工部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活动;班主任应主动配合心理健康指导教师以及学校医生的专业工作;班主任利用学校团委开展的社团活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其次,班主任要加强家校合作,积极联系家长,利用家庭资源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班主任要加强和各科教师的联系,及时获得学生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相互配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班主任要适当开发社区资源,利用社区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提高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现代职业学校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学校班主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处于最前沿,是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班主任把日常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指导学生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