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初心使命视域下大学生使命感培育的四维路径

2020-03-03 13:15王红辉
教育观察 2020年34期
关键词:初心中国共产党思政

王红辉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绍兴,312088)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立足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担当意识的培养尤为迫切,教师需要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国际维度、实践维度四个方面探寻大学生使命感的培育路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使之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一、理论维度:“知”党心,强信心

党的初心使命的理论意蕴转化为大学生使命感培育的价值指引,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与学生课下自学中把握初心内涵,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增强学生对初心的认知,在思政社团与社团思政中外化学生的初心行动,让学生通过思政课堂、党日活动、社团活动等载体系统地学习党的初心使命,阅读党的初心使命的相关经典书籍及理论文章,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党的初心使命与自身使命的内在关联,自觉听党话,坚定跟党走。

(一)双维主体:在课堂教学与课下自学中把握初心内涵

一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与了解党的初心。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思政教师应紧紧围绕党的初心,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中促进价值性构建。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党的初心使命的深刻内涵,着力解决“是什么”的思想困惑,进而让学生了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党提出初心使命的理论缘由,探究初心使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厚联系,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由党的性质和党的指导思想决定的。最后,教师要分析党的初心使命背后的精神实质与理论内核,挖掘初心使命与大学生自身实际的内在关联,进而内化为大学生使命感的自觉养成。

二是教师借助课下自学,引导学生感知与感悟党的初心。“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3]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增强对党的初心使命的深刻认知。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党中央的最新文件精神,在学习党的最新文件精神中了解党坚守初心使命的必要性。

(二)双重互动: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增强初心认知

一是师生互动,在时政分享中塑造思维方式。时政分享作为思政课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能让学生结合最新时政要闻发表自己独立的观点和看法,能让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党的初心使命在关键时刻的鲜明体现,进而增强学生对初心使命的深刻感悟。

二是生生互动,在心得交流中激发精神共鸣。一方面,学生通过课前演讲,围绕共同话题进行课件汇报,同时分小组展开课堂汇报,教师点评每个小组的汇报表现,在汇报、展示、点评中引导学生了解党的初心不改、使命担当。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分享经典篇目读后感,在理论探讨与个体感悟的良性互动中达成价值共识。

(三)双管齐下:在思政社团与社团思政中外化初心行动

一是思政社团,在系列活动中明确使命担当。首先,教师在开设专题讲座中引导学生感知党的初心使命,在文件学习的基础上领悟党的为民初心,进而思考自身肩负的责任。其次,学生观摩视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撰写观后感,深入思考党的使命与担当,进而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最后,学生外出参观,在实地参观考察的过程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进而转化为小我融入大我的实际行动。

二是社团思政,在主题活动中践行初心使命。思政类社团作为第二课堂,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其他社团也要在活动中贯穿思政理念。一是爱心献血,“疫”战到底。献血作为当代青年爱心传递的重要方式,也是心怀大我、心系社会的鲜明体现。二是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当代大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抗“疫”发力,自觉参加当地社区或者街道出入口体温检测员工作,自觉配合当地政府的疫情防控措施,凸显当代大学生的担当。

二、历史维度:悟民“情”,树情怀

(一)从理论到实践:在参观考察中感悟党矢志不渝的为民情怀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以初心换取民心、依靠民心赢得胜利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历史。”[4]教师通过参观考察的教学路径,将党的初心使命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典型事迹、辉煌成就贯穿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感培育的始终,引导学生感悟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承的为民情怀,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进而引领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之中。

首先是革命传统教育,在红色遗址中感悟党的为民初心。在实际参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场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中国革命的出路,进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诞生时肩负的历史使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更进一步理解党的为民初心和使命担当,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党为民初心的政治定力和强大伟力。

其次是新中国史教育,在纪念馆中感悟党的为民伟业。进行国史教育,先要进行国情教育。教师在引导学生参观先进人物纪念馆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人民敢想敢干、不服输的拼劲。

最后是改革开放史教育,在陈列馆中感悟党的为民担当。进行改革开放史教育,首先要了解人物事迹。通过参观考察,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了解他们始终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最高位置,树立起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在实际参观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共产党人坚守为民初心、勇担历史使命,促进了国家的迅速发展、社会的飞速进步,让老百姓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从实践到内化

教师要让学生在参观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情怀,让学生通过心得撰写进行理性反思,在历史与问题的双重总结中深化对党为民初心的认知与理解,进而内化为人民至上的为民信念。

对此,教师可以分几段介绍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革命先辈的初心。其次,对于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的建设者,教师可以用他们身上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强烈愿望,激励学生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改革开放,让学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历史事件,感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三、国际维度:定“意”志,明思辨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师可以通过多维视角引导学生感悟党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担当与为民初心,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今国际思潮中坚定意志且明辨是非的精神,阐释党的初心在国际领域所表现出的政治定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这种政治定力对自身成长成才的启迪价值。

(一)多维视角引导学生感悟党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担当与为民初心

一是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分析国际局势中感受大国担当。当前国际局势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通过时政分享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觉传播中国声音,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到面对挑战和困难,中国共产党人如何迎难而上,在世界发展过程中提出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智慧。通过思政课上的理论学习、专业课上的理性思考、党团日活动中的思想启迪,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价值、“共建共治共享”等重大倡议背后的大国担当和精神实质。

二是纵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态势,在国际对比探讨中彰显为民初心。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这是学生关注度较高的时政话题之一。教师在时政点评中引导学生从国际对比视角入手,探讨我国在疫情防控上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原因。教师在时政新闻的解读和分享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显著优越性,进而让学生深刻感受党的为民初心和使命担当。

三是应对国际性风险与挑战,在讨论中达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围绕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风险与挑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时政分享、课堂讨论、线下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思想碰撞、精神共振,感知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

(二)多向维度引导学生在多元国际思潮中坚定意志且明辨是非

一是在回顾历史征程中坚定道路自信。回顾新中国发展史,世界政治格局错综复杂,意识形态尖锐对立,国际关系多元多变。教师通过视频学习、理论学习等多种方式,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政策的变迁史,让学生感知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对外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既不惧怕大国间的利益博弈,又坚定维护本国的核心利益,在国际关系处理中始终明确自身航向,在意识形态碰撞与交锋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力量。

二是在回应现实谣言中明辨事实真相。当今国际局势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中,和平与冲突并存,世界仍不安宁,“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此起彼伏。对此,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多种举措在世界舞台上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时政分享中深刻体会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出的显著优势,进而启发学生承继党的坚守和意志,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理性客观、审思明辨国际社会的多元思潮。

三是在展望未来中坚守政治定力。未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思潮多元多样,中华民族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赛、微电影比赛、设计展板比赛、抖音短视频制作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新闻,进而让学生树立科学的是非观,在信息化时代中形成理性全面的分析与判断,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多变化的国际形势中保持定力。

四、实践维度:心所至,“行”致远

初心所至,行稳致远。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青年是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新时代大学生勇担历史使命,勠力同心、不断奋斗。”[5]教师通过实现使命接力、践行目标向导、投身实践舞台,将党的初心坚守内化为大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实践,旨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明确角色定位,实现使命接力

一是要有爱国情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青年大学生要增强家国情怀,明确使命担当,自觉将个人命运同民族、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自觉接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是要有社会责任。社会是个人成长成才的舞台,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扮演好社会角色。在有需要的地方,青年大学生主动奔赴一线,在多个场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底色。

三是要有国际视野。青年大学生要深刻领悟到“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既要立足中国,将自身的发展同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又要放眼世界,拨开多元国际思潮的迷雾,以大国国民的胸怀与心态审视世界局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

(二)小我融入大我,践行目标向导

一是心系国家,同向同行。现在20岁左右的大学生,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时还不到40岁,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刚过50岁。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两步走”战略安排的亲历者和贡献者,教师引导大学生将自我人生规划与党围绕为民初心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同频共振,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青年一代是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进而树立为国担当、为国分忧的远大志向。

二是心存他人,胸怀感恩。观照现实,我国疫情防控在短期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真实地展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真谛,彰显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教师要注重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感恩意识,特别是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关注时政、关心社会、关爱他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他人。

三是心存底线,诚信守法。人无信不立,高职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学生大都从事一线工作,成为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关键参与者,若学生缺乏诚信意识,会严重扰乱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相关案例的解读与讲授,特别是讲解贴近学生实际的时政素材,在案例式学习与体验式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带动行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升。

(三)结合自身实际 投身实践舞台

一是结合思想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理性考察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顶层设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置于最高位置。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大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实现对接与统一,致力于经济建设主战场、文化发展大舞台、社会建设新领域、科技创新最前沿、基层实践大熔炉,贡献聪明才智、书写青春篇章。

二是结合专业实际,竭诚为民服务。当今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教师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专业实际,引导学生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投身实际工作,精心对待工作中的每一道程序,真诚为民服务。

三是结合地方实际,致力带民致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地方实际,注重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的知识与方法,将最新的理念与技术传递给家乡人民,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初心中国共产党思政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永远的初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