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荣基于 “气机失调” 辨治中风思路探讨

2020-03-03 12:47:09莫嘉浩丘宇慧指导华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扶阳清阳升阳

莫嘉浩, 丘宇慧 (指导:华荣)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2.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位列古代四大疑难杂症 “风劳臌膈” 之首,因其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与复发率,已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难点[2]。现代医学又称中风为 “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3]。现代医学治疗中风,对缺血性脑卒中是先评估后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而对出血性脑卒中首先考虑降压,亦可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技术进行辅助治疗或预防[4]。但据国外研究表明,采取药物溶栓治疗的前6 h 存在早期风险[5]。中医治疗中风历史悠久,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治疗在立足于整体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动态的辨证论治,可取得较显著的临床效果,尤其在远期疗效方面有优于现代医学治疗的趋势。

华荣是广东省中医院脑病科的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脑病、急症临床研究30 余年,1988 年开始从事中风临床研究至今,受业于国医大师李振华、张学文先生,师从全国名中医刘茂才教授,且对张仲景、李东垣的脾胃论思想均有较深入的研究,可谓学验俱丰。华荣主任临证基于中医理论思维,以整体恒动观辨证治疗疑难杂病,擅长论治中风、偏头痛、眩晕、脾胃病等。华荣主任对中风不断研究,近年来提出从气机失调论治中风的学术见解,现将其治疗中风的思路探讨如下。

1 从 “气机失调” 探讨中风病因

中风之病因不外内伤积损、饮食不节、情志过极、气虚邪中[1]。华荣主任认为,《素问·举痛论》 所言 “百病皆生于气也”,此处的 “气”,一方面指五志情绪,另一方面指五脏功能,如肝气、脾气等,而不同的情志状态亦可影响五脏之气(五脏的功能)。若五脏气机失调,则百病由生。从实而论,饮食不节则食积内停,使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情志过极则肝气不舒,气郁化火,引动气血上冲犯脑,脑窍不通则有猝倒不知人诸症。从虚论之,内伤积损,阳气虚则运血无力,内积为瘀;气虚邪中则多因素体气血不足,脉络亏虚,风邪趁虚而入,痹阻气血,气机失常,留而成瘀,或形胜气衰,痰湿宿盛,气机不畅,外风引动痰湿之邪而闭阻经络。由此观之,虽最终致病的物质并非“ 气” 之本身, 却与“气” 息息相关,故临床论治中风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均离不开 “气机失调”。

2 从 “气机失调” 探讨中风病机

2. 1百病生于气化失常,气机失调《素向·六微旨大论》曰:“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可见气的运动状态包括升降、出入、集散、离合。华荣主任认为,升降运动指气在机体内的上下运行状态,升降失司则清阳不升而浊气上逆、浊阴不降而腑气不通;气的出入则指机体的内外交换平衡,气的出入异常则易阳气外泄,气脱气闭导致危症发生;气的集散、离合状态异常,即本可化 “气” 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精微物质异常聚集,成为 “浊邪”,如脾失健运,肺失宣发肃降,肾失封藏及主二便,则易形成痰浊瘀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所谓 “浊” 者,因其往往毒害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进而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巨大危害,故言 “浊邪”。若类比现代医学,中医所谓 “浊邪” 可指不同疾病中的关键病理性代谢产物,如高脂血症的血脂、高尿酸血症中升高的尿酸、高血糖血症中的糖化血红蛋白。

2. 2中风源于气的升降离合失调华荣主任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探索,认为中风总属本虚标实证,其病机与气的升降离合失调关系密切。本虚者,是指中风之病位本于肝肾,以阴虚为主,阴虚则阳易偏亢,引动风阳上犯,气血逆乱而阻塞清窍;或本于脾肾,以阳虚为主,元气不足,气化不利。标实者,是指中风与 “风、瘀、血、痰” 相关,四者可胶结为病,如痰瘀互结,风痰为患等。以气机失调论之,脾胃为上下气机枢纽,居中而交通上下气机,脾气主升而清阳之气随之上行以养清窍,胃气主降则浊阴随之以泄。若气的升降失常,清阳不升,诸浊邪则易蒙蔽清窍以致昏不知人,浊阴不降则腑气不通、糟粕内停,往往有大便不通的症状。气的聚合离散指的是气、能量(无形物质)与精、津液、血(有形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若离合失常,即 “离散” 作用小于 “聚合” 作用,或 “聚合” 作用小于 “离散” 作用,则有形物质聚而不能散,“痰、血、瘀、饮” 由此而生。诸有形之物阻碍经络,气血不通,故出现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表现。由上述分析可知,中风本于虚而因于浊邪,归根结底是气机升降离合失常所致。

3 “扶阳抑阴,标本同调” 以调节气机为核心论治中风

华荣主任认为,中风源于气的升降离合失调,故治疗应以调节气机为核心。治疗中风的基本原则为 “扶阳抑阴,标本同调”,其目的即为调节气机。

气血失调逆乱,以肝气上冲最为突出,应平肝熄风降逆,采用清肝热、平肝熄风、潜阳降气等治法,常用羚羊角、天麻、牛膝、菊花、白芍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一身上下气机之枢纽。中风患者多为中老年,先后天渐亏,后天之脾土或因痰湿阻滞中焦运化,或因脾阳虚影响升降功能,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腑气不通,则痰瘀阻滞脑脉。故应调畅脾胃,益气升阳,用黄芪、葛根、升麻鼓动清阳之气上升头目,白术、茯苓、泽泻等健脾利湿。肝脾胃关系密切,若木旺则克土,若土壅则木郁,故除了调肝以外,仍需顾及脾胃[6],从肝脾胃联合论治,可恢复气机的正常升降,因此治疗应以调肝与健脾胃并治、调畅气机升降为先。

综上,中风多为本虚标实,故针对其离合失调,以《黄帝内经》 重视阳气及气化学说为指导,确立 “扶阳抑阴” 为治疗原则。扶阳所治针对人体气机,增强五脏功能,固本健脾肾,即治本;抑阴所治针对内留浊邪,祛瘀涤痰等为治标。阳气是人体气化的动力,扶阳则可推动人体气化功能,使浊邪由 “聚合” 状态转化为 “离散” 状态,以此理顺气机;抑阴者,是治标之关键,所谓阴者,是相对于所扶助的 “阳气” 而言,指壅遏人体阳气的所有邪气,即瘀血、食积、痰湿等浊邪。针对阴邪,华荣主任受李东垣《脾胃论》的启发,喜用风药来升阳消阴,风药轻清上扬,不仅可祛风燥湿,还可升发脾中清阳,又可宣肺调气机[7],使邪有出路,常用川芎、升麻、羌活、独活、防风、蔓荆子等。扶阳与抑阴相合,既助阳以推动气化,又可抑阴以遏制浊邪,标本兼顾,中风自可得到改善。

4 病案举例

患者 洪 某,男,73 岁,2019 年9 月25 日 初诊。患者自诉走路不稳、下肢无力伴突发发作性眩晕恶心5 d,右侧手抖动1 年余。患者就诊时伸舌困难,平素失眠易醒,口苦,胃胀。舌暗红,苔黄稍腻,脉弦。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提示左侧椎动脉走形变异。颅脑螺旋CT 结果提示桥脑、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伴脑萎缩。西医诊断:后循环缺血,脑干梗死;中医诊断:中风(肝风内动证)。治当平肝熄风,健脾化痰定眩。处方:九节菖蒲10 g,制远志10 g,葛根15 g,菊花15 g,竹茹10 g,天麻15 g,甘草5 g,白术15 g,茯苓15 g,陈皮10 g,桔梗10 g,炒山楂15 g,麦芽15 g,丹参15 g,茵陈10 g,泽泻15 g,黄芩15 g。处方14 剂,每日1 剂,水煎内服,分两次早晚温服。

二诊(2019年10月10日):患者自诉服药后下肢无力、眩晕恶心等症状明显好转,但仍见走路不稳、入睡困难、食后易腹胀等。证候表现以清阳不升为主。治以益气升阳。方药调整如下:茯苓15 g,白术30 g,甘草5 g,葛根15 g,升麻10 g,黄芪15 g,当归10 g,泽泻20 g,蔓荆子15 g,党参20 g,九节菖蒲15 g,制远志10 g,淫羊藿15 g,羌活10 g,鹿衔草20 g,仙鹤草20 g,杜仲15 g,菟丝子15 g,麦芽15 g。处方20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分两次早晚温服。

三诊(2019 年11 月1 日):患者自诉服药后诸症状明显好转,仅偶有发作。用药于前方去麦芽加川芎15 g,丹参15 g。处方14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分两次早晚温服,以巩固疗效。

按:华荣主任认为,中风急性期气血逆乱,以肝风内动最为突出。肝风上扰,夹痰夹瘀阻滞经络,则出现右侧手抖动、伸舌困难等症。故以“平肝熄风,健脾化痰定眩” 为治法。初次遣方中以天麻、菊花平肝祛风以熄风,茵陈清热利湿,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水渗湿,葛根升阳,陈皮理气,九节菖蒲、远志安神开窍化湿,丹参活血通络,黄芩清热燥湿,甘草调和诸药。组方以归肝、脾、胃经的药物为主,体现通过调理肝及脾胃以梳理气机的思想,因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用药以健脾胃治本,化痰熄风并清热活血以治标,体现标本兼顾的思想。二诊、三诊时,因该患者年过七旬,气血本虚,气机失常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表现为突发眩晕、走路不稳、下肢无力等。立足于先后天之本,治以益气升阳,采用葛根、升麻、黄芪、当归、蔓荆子、羌活等风药以升阳渗湿,配合茯苓、白术、泽泻、党参等健脾之品,升脾中清阳,清阳得升,浊阴则降。整体而言,华荣主任以调整气机为主要目的,治疗上重视扶助脾肾两本之阳气,而兼用祛瘀、利湿、化痰等抑阴之法,收效良好。

猜你喜欢
扶阳清阳升阳
扶阳解毒法联合免疫营养治疗对Ⅲ-Ⅳ期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疗效观察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疏风升阳治失眠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00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女士(2017年8期)2017-08-08 18:39:14
从人体阴阳本体结构谈扶阳派唐农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从共振原理看扶阳理论的治病机理及其对血管性痴呆的解读
江苏清阳机器有限公司 原江苏清淮船舶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船检(2014年9期)2014-05-26 06:28:56
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
金杰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经验
升阳除湿汤加减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