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丹东市特色柞蚕业发展的研讨

2020-03-03 12:47姜雪丽
辽宁丝绸 2020年1期
关键词:柞树柞蚕蚕业

姜雪丽

(丹东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辽宁丹东118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柞蚕业是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近年来,由于柞蚕茧价格升高,蚕民户均收入3万元,极大地调动了蚕民的养蚕积极性。随着我市柞蚕产业发展,全市蚕业和丝绸生产将面临蚕业科技人员减少、柞蚕茧外流、丝绸加工企业少等新问题,如何发挥我市柞蚕区域优势,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保持特色柞蚕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今后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柞蚕业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柞园面积200万亩,常年放养柞蚕3万把,产茧量2.0万吨,分别占全国和全省25%、40%。目前,全市有47个乡(镇),297个村,3476个村民组放养柞蚕,分别占全市区乡(镇)、村、村民组总数的60.3%、44.3%和51.8%。2016年全市共放养柞蚕3.1万把,产茧2.1万吨,蚕茧产值9.4亿元,再创我市历史新高,约占全市农业总收入的6%,重点养蚕乡镇的蚕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20%以上。近几年,随着蚕茧价格提高,蚕民平均养蚕收入2~3万元,特别是在耕地较少的山区,柞蚕生产一直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特色产业,也是乡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我市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我市柞蚕业发展区域优势

1.区位优势。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夏季无酷暑,冬季无严寒,年平均气温6~9℃,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2900~3500℃,无霜期135~200天,与柞蚕化性有关的春蚕五龄期每天日照时数在14小时以上,是全国典型的二化性柞蚕区。

2.资源优势。全市柞树资源十分丰富,构成理想的天然养蚕环境,全市有柞蚕场面积200万亩,其中人工蚕场面积50万亩。适于养蚕的柞树种有9种,其中蒙古栎约占48%,麻栎约占22,波罗栎约占15%,另外还有锐齿栎,辽东栎等少量分布。

3.生产优势。我市具有300年柞蚕生产历史,柞蚕业是我市农村传统支柱产业,正常年放养柞蚕3万把,产茧量2万吨,分别占全省的40%,全国的25%,成为全国最大的柞蚕茧生产基地。

4.技术优势。全市有市、县、乡(镇)三级蚕业科技人员54人,负责蚕业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引进和柞园生态建设指导。辽宁省蚕业科研所、柞蚕丝绸研究院、辽宁省蚕丝检验所座落在我市,辽东学院设有丝绸纺织专业,为蚕业新技术和丝绸深加工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全市有两处国有柞蚕原种场和40家民营春蚕种生产(经营)单位,每年为我市春蚕提供优质柞蚕杂交种15000千粒,成为全省春蚕种生产集散地。

5.产业优势。全市柞蚕产业化体系比较齐全,现有缫丝加工企业10余家。全市缫丝和丝绸加工企业安置就业人员2000人,年产值可达5亿元,丝绸产品出口可创汇5000万元,蚕业社会综合效益10亿元以上。基本实现了粗加工在乡镇,精加工在城市和产、学、研、农、工、贸一体化格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蚕业科技人员减少,科技队伍后继乏人。全市1986年有蚕业科技人员214人,到1991年减少到125人,到2005年减少到104人,2011年减少到71人,其中正高级农艺师3人,副高级农艺师11人,农艺师46人、初级职称12人。其中在岗蚕业科技人员62人,还有9人占岗改行,2017年全市有蚕业科技人员54人,其中正高4人,副高13人,中级19人,初级6人,技术员12人,蚕业科技人员逐年减少。由于蚕业生产基地的萎缩,目前只有沈阳农业大学设蚕学系,培养的学生除少数干本行外,其余改行从事其他专业工作。我市乡镇蚕业干部大部分为兼职,本专业太少了。蚕种场没有懂专业的技术人员,蚕种质量逐年降低,由于蚕种销路不好,面临困境十分严重。

2.柞园生产利用存在掠夺式经营。我市柞园资源丰富,养蚕业在我市有300年历史。上世纪80年代,我市柞园生态植被由于受客观和主观因素影响,出现表土层被破坏,岩石裸露沙化,造成柞园水土流失严重。近三十年来,市政府及市县蚕业主管理部门通过增加投入,加强柞园生态建设,采取停封沙化柞园、二、三类柞园改造升级、标准化柞园建设等措施,使我市柞园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但随着柞蚕茧价的提高,一部分蚕民租用柞园、只管用不管建,为了追求更多经济利益,盲目大量投种,掠夺式经营,使柞园柞树满负荷放养,柞树叶被蚕食净光,造成柞树冻害,树势衰退,担蚕量减少,降低了蚕场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柞园生态环境发生逆向演替现象不能忽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管护。

3.养蚕与生态之间的矛盾。柞树被称为世界性优势树种,具有突出的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点,它能够在辽东这样瘠薄山地保持下来,是大自然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结果。柞园的柞树生长是具有植物暴发生长规律的。既4月下旬后30天左右,柞叶生长量占全年生长总量的90%。而丹东的秋柞蚕放养是从8月开始的,9月份才到柞蚕食叶高峰期。此时,雨季早已过去柞树叶龄已达170天,叶肉已经老化,光合作用微弱,被蚕食之后,不致于影响柞树的营养输送和贮存,这才是柞树能够多年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放养柞蚕的生产活动与柞园生态功能也存在高度的一致性,不了解实情的人对柞蚕放养存有疑义,认为柞蚕吃柞树叶,就是破坏生态;柞园沙化水土流失,就是放养柞蚕造成的。2004年我市公益林建设,有120万亩柞园被退蚕还林、还果、还栗等。林蚕矛盾突出的地方,因柞园被停封蚕民不能养蚕,使家庭经济收入降低,反响强烈,上访事件增多。为稳定我市柞蚕产业,丹东市政府2006年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市柞蚕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意见》(丹政办发[2006]13号),进一步明确,我市柞园面积长期稳定为200万亩,为保护我市特色柞蚕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保护。

4.柞蚕产业化链条不健全。我市上世纪蚕业产业化体系比较健全,由于我市丝绸国企在深化改革和转制过程中,生产技术落后,致使我市丝绸工业企业出现滑坡和衰落,曾经辉煌的大中型国有丝绸企业处于关、停、并、转状态。乡镇缫丝企业异军突起,实现了粗加工在乡镇,精加工在城市和产、学、研、农、工、贸一体化格局。

四、蚕业发展的建议

1.增加蚕业科技人员的经费,稳定蚕业科技人员队伍。一是增加科技人员的经费。调动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发挥科技人员懂技术、会管理的优势,带动农民科学养蚕,保护生态,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做到集约化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增加蚕业效益和增加蚕民收入。二是增加事业性投入。蚕场生态建设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的生态恢复性工程。蚕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蚕民是蚕场承包者,具有使用权、管理权、建设权和继承权,是蚕场建设的主体。为稳定我市蚕场资源,市县蚕业管理部门积极争取省市蚕场建设项目资金,对部分二类蚕场进行改造升级。建议市财政局每年拿出专项蚕场建设资金,投入到重点养蚕乡镇,通过苗木补贴或投入苗木费等方式,解决蚕场柞苗问题。三是增加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解决专业技术人员上岗难问题。柞蚕业是我市农村特色产业,近几年来,由于柞蚕业新品种、新蚕药、新科技的推广应用,使我市蚕业生产连续丰收,蚕民养蚕技术水平、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但由于专业技术岗位少,一些蚕业科技人员虽然获得专业技术资格,没上岗,工资不能兑现,降低了工作热情,长此以往,造成部分人员转岗或改行干别的行业。解决专业技术人员上岗问题,就是解决农业科技人员的切身利益问题,是让我市农业科技人员安心工作的必要措施。

2.转变蚕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针对部分蚕民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租用的柞园内,只管养蚕不管建设,采取掠夺式粗放式生产的实际情况,市、县蚕业管理部门按照《辽宁省柞园管理办法》加强柞园资源管理,教育广大蚕民养蚕先养树,有树才有蚕,改变过去广放薄收的粗放经营方式,按照规范化科学养蚕技术的要求,实行精养细放的集约化经营。加强一类柞园保护,加快二类柞园改造,通过补植加密,提高柞园植被率;推广中刈放拐、柞园施肥等措施,提高柞园肥力,增强树势;开展柞园小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柞园水土保持能力。

3.柞蚕业必须坚持绿色和可持续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坚持绿色和可持续协调发展理念,把蚕业生产纳入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端正对柞蚕产业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从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生态双重目标出发,妥善解决蚕业与林业、生产与生态矛盾,促进农村各个特色产业的协调发展。各级蚕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法律、法规,促进我市柞蚕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4.建立健全蚕业产业化发展体系。国家“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实施,为我市柞蚕丝绸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我们要充分发挥丹东的柞蚕优势、经济优势和区位优势,按照中央“一路一带”建设的总体部署,重新振兴我市柞蚕、丝绸产业。辽宁柞蚕丝绸研究院作为我市柞蚕丝绸产业的龙头企业,坚定不移地实行科、工、贸一体化战略,新项目、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硕果累累,相继投资5000万元建立了丝绸、服装、印染、丝肽、化妆品、丝绵被6条生产线,几年来开发出两大领域、六大系列几百种新产品,其中包括柞蚕丝高档保健凉席、柞蚕丝高档色织提花床单、百媚生化妆品、雄蛾酒、柞蚕丝高级丝绵被、柞丝绸艺术品等新产品,年销售额6000万元,产品进入欧美日市场。目前,辽宁柞蚕丝绸研究院已成为中国柞蚕丝绸产业的研发中心与国家级的柞蚕丝绸研发基地,成为行业的排头兵与新潮流的引领者,以它为龙头可以带动我市丝绸工业的振兴与发展。

猜你喜欢
柞树柞蚕蚕业
柞树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稿约
柞蚕新品种“川柞3号”选育报告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柞蚕饲养技术岗位团队完成“柞树菌根真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省级成果登记
巴中市柞蚕3项地方标准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