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芬艳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襄垣 046204)
从史密斯的《词与习语》一书到以索绪尔和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对习语的研究,再到近年来张国扬、平洪的《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及张振华的《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语用研究》,人类语言学家一次又一次地提出习语与文化的关系。动物习语是英汉习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语言学习者只有了解和掌握动物习语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才能做到地道、生动、精辟地运用动物习语。本文试着分析了部分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和翻译策略,希望对语言学习者有所借鉴。
英汉语言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在人类历史长河发展的历程中,受其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的影响,有关动物习语的联想意义差异较大。下文列举了英汉语言中使用频繁且具有代表性的动物习语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无论在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里,龙都是神话故事里的动物,是人们想象的虚拟的动物。在中国古代,“龙”是个图腾形象,在中国文化里,人们崇拜龙,敬畏龙,龙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权威、力量和伟大的象征。中华儿女会自豪地说,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龙文化不仅被华夏儿女传遍整个中华大地,还随远居海外的华人洒向世界各地。因此,中国作为龙的国度,中国人被誉为龙的传人受到全世界的认同。“龙的精神”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是伟大的中华儿女勤劳、勇敢、百折不挠、勇于创新、奋勇前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国人常说,龙马精神,龙腾虎跃,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神龙见首不见尾。而西方人却认为,龙是神话里传说的会喷火焰的怪兽,是一种体型巨大的蜥蜴。它代表着邪恶、凶悍、残酷和血腥。因此,在西方,龙常用来比喻残忍和恶毒,例如:
His wife is an absolute dragon. 他的妻子是个真正的泼妇
dragon lady 威风凛凛的妇女
like a dragon 凶猛地
the old dragon 恶魔
dragon’s teeth 相互争斗的根源
虎文化,作为中国的图腾形象之一,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占据非常显著的地位,人们常把虎和龙联系在一起,素有龙飞于天,虎行于地的说法。老虎是百兽之王,威猛厉害,被人们所畏惧,但是人类认为像老虎这样有着特殊本领的猫科动物和人一样,是由灵魂的,是充满力量和智慧的。因此人们崇拜虎的力量,敬畏虎的权威。中国古代,军队用于调兵遣将的兵符上就刻着一只金色的老虎,被称作虎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如戏曲、诗歌、绘画、神话等虎的形象无处不在。人们把战无不胜的部队或者团队成为“虎狼之师”,用虎头虎脑形容小孩子长得很强壮。还有虎虎生威、如虎添翼、龙腾虎跃等。虎文化是中华文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西方人眼里,狮子(lion)才是百兽之王,象征着勇猛、权势和威严。在古罗马战场上,狮子是战无不胜的战神。西方很多国家都称狮子为神兽。在西方文化里,狮子是一种信仰,神圣不可侵犯。狮子的雕像、画像会出现在许多历史古迹里和壁画中。英国人把lion(狮子)作他们国家的国徽,英国也有The British Lion的别称。与lion相关的习语有:
great lion 有名气,受欢迎的人
lion’s share 最大/最好的那一份
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the lion’s mouth 虎穴, 极危险之地
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 虎头蛇尾
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 置身虎穴 (出自《圣经》)
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 深入虎穴, 太岁头上动土, 摸老虎屁股
由于地域差别,西方文化中的狮与中国文化中的虎相对应,因此好多带有lion英语习语译成中文时用虎来代替。
牛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古代,自从牛能挽犁耕地,便使得原来人力难以做到的精耕细作、深翻土地成为可能。因此,牛耕的发明和推广是我国农业史上划时代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转折。在中国人的文化意识里,牛是一种力大无穷、任劳任怨、甘于奉献而且性格倔强的形象。所以在中国就有诸如:“俯首甘为孺子牛”“初生牛犊不怕虎”“九牛二虎之力”“牛气冲天”“倔的像头牛”“吹牛”“牛人”之类的习语。而英国人最初主要用马耕田。在西方文化中,马是一种神圣的动物,它代表着速度、文雅和高贵,而且能给它的主人提出忠告和建议,并能预言未来。因此,英语里有好多关于马的习语,如:
dark horse 黑马
change horse 换马,换班子
be on the high horse 盛气凌人,目空一切
be off the high horse 放下臭架子,不再骄傲自大;不再生气
a horse of another/different color 完全另一回事
而且汉语里好多关于牛的习语译成英语时都用牛来替换,英语里关于马的习语,译成汉语时也用牛来表达。如:
talk a horse 吹牛
as strong as a horse 力大如牛
work like a horse/willing horse 老黄牛
You can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not make him drink 牛不喝水强按头
狗作为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动物,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中国受古代农耕文化的影响,狗不能像牛和马那样拉扯耕地,为人类的生产劳动做出贡献。除了看家,基本没有太多的用途,因此在汉语中与之相关的词汇大多含贬义,如:狗急跳墙、狗血喷头、走狗、狗改不了吃屎等。而西方受游牧文明的影响,他们发现狗的嗅觉灵敏、身体敏捷,通过训化可以帮人类更好地捕捉猎物。因此在西方人的观念里,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英语词汇中有beef(牛肉)、mutton(羊肉)、pork(猪肉),但是没有狗肉,他们认为吃狗肉是不可理喻的事情,太可怕。正因为如此,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多都是褒义。如:
lucky dog 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 人人都有幸运日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top dog 领导人、首领
a gay dog 快乐的人
但是,随着各国之间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也随处可见人们养着各种宠物狗作伴,有些甚至成为家庭一员。这就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汇与融合。
英汉习语受其地理环境、历史发展、风俗习惯的影响,各自都带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动物习语作为习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更能代表和体现各自的历史渊源。在翻译过程中,不能简单的看其字面意思,要追溯其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对其有了深入的了解后才能确定运用哪种翻译策略。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不同国家的人们对相同的动物有时会存在相同的联想意义。如果在目的语中可以找到和原语言中形象相同或相似的动物时,就采用直译法。如:
dark horse 黑马
as gentle as a lamb 像羊一样温顺
as fat as a pig 像猪一样肥胖
as sly as fox 狡猾的像狐狸
fish in the troubled water 混水摸鱼
as proud as peacock 像孔雀一样骄傲
在众多动物习语中,能在目的语中找到和原语言联想意义相同的动物习语毕竟是少数的,但是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的差别,有时候目的语文化中存在和原文化中联想意义相当的动物形象,这个时候就选择换译。如:
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the lion’s mouth 虎穴, 极危险之地
talk a horse 吹牛
as strong as a horse 力大如牛
as dumb as duck 呆若木鸡
goose flesh 鸡皮疙瘩
work like a horse/willing horse 老黄牛
as timid as a rabbit, chicken hearted, pigeon hearted 胆小如鼠
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 虎头蛇尾
当用以上两种情况都无法翻译时,意译就成为最好的方法。即用原语言在原文化中的意思来翻译,这样就能保证译文在不失原语言意义的同时保留原语言的文化韵味,使读者在读懂译文的同时能了解到原语言中相对应的文化信息。如:
white elephant 废物,大而没用的东西
do the donkey work 干粗活
rain cats and dogs 下倾盆大雨
swan song 最后的作品
be jealous 虎视眈眈
lucky dog 幸运儿
综上所述,英汉动物习语因地域环境、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中形成了各自特有的联想意义和文化内蕴,本文仅列举了有限的几种动物习语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探讨了动物习语的翻译策略。希望文中所述能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多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每个民族的特色和特点,并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而精辟地使用动物习语,减少甚至避免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