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视角下的小学管理模式探究

2020-03-03 10:58虞家翔
教育观察 2020年48期
关键词:关怀管理者人文

虞家翔

(南京市浦口区桥林小学,江苏南京,211806)

强制性教育管理注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小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在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小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渗透人文关怀,在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基础上开展更加个性化的管理。在小学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可以赋予人文关怀更加特殊的意义。人文关怀以人类的本质与价值为切入点,力图做到以人为本,实现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关心人。从宏观角度而言,人文关怀注重从人的属性出发,在肯定每一个人主体价值的基础上,关注其生存的状况,进而关注人的多元化需求和精神需求等。[1]

一、在小学管理中渗透人文关怀的积极作用

想要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管理者就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用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将小学管理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帮助学生成长。

在学校管理中渗透人文关怀有利于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2]在现代化的学校管理体系中,人文关怀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陈旧的教学理念下推行的培养学生以掌握知识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现代小学管理模式注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我国未来对人才的需求。

将人文关怀与小学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要求学校管理者不仅对学生展现出人文关怀,还要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3]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方面,学校管理者要对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加明确,关注到小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处处体现出人文关怀的内涵,更加有效地了解小学生的想法,从人的自然性和主体性出发,在关心小学生心理感受的基础上,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内驱力。这样不仅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还有利于小学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科学化。

二、小学管理中人文关怀与制度管理的辩证关系

要促进小学生素质的提高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就要改变现有的管理制度。[4]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性化管理放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位置,重点突出对小学生的关心、关怀和尊重。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能够让小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成长。因此,基于小学生成长的需要,渗透人文关怀的柔性管理模式可以优化小学管理,为小学管理体系多元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学校管理者应当以此为基准构建小学管理体系,为培养多元化、高素质人才开辟新路径。[5]

三、小学管理中运用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

(一)平衡人文关怀与制度管理的关系

小学管理者应该站在科学的角度分析人文关怀与制度管理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严格的制度管理看重学生是否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多采取批评的方式。然而,学校管理者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小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6]小学生有基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管理者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平衡人文关怀与制度管理之间的关系,从关怀人开始,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人文化的管理模式中,管理者鼓励学生自主管理,给予学生自我展现的广阔平台,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校的大小事情都与学生有关,学生最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也能够从自身的视角反映学校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不易发现的一些问题,为学校改进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学校管理者可以鼓励学生组织筹备学校的运动会、艺术节,教师辅助和指导学生策划与开展活动。[7]管理者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校重大活动的决策、组织、协调。这样,基于学生需要与发展的融合人文关怀的管理模式可以让学生转变角色,激发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和主动发展的意愿。

(二)实现对教育工作者的人文关怀

学校管理者要为教师搭建平台,锻炼教师、培训教师、发展教师。学校管理者不仅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付出,还要尊重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性作用。[8]教育管理者要用人文关怀式的管理模式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给教师营造轻松快乐的工作环境,让教师能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学校管理者要多关心教师的情感以及精神需求,给予教师积极的人文关怀,让教师感受到来自学校领导的关心与照顾,这对提升教学质量也有重要意义。教师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管理者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可以让教师以良好的心态做好教育工作,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且在更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学校可开展“教育(日常)管理规范校”活动,在充分体现全员参与的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让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拉近师生之间以及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距离,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让校园氛围更融洽。在人文关怀视角下,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率先树立五育并举的意识,不仅关注自己的任教学科,而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三)在校园内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平等、尊重、包容、关爱的学校文化是人文关怀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表现。渗透人文关怀的管理模式可以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尤其是让学校内部是安全、和睦、畅达、愉悦的,而外部环境是温馨而安全的。

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是进行人性化管理的关键。学校管理者可建设富含人文关怀的教育文化,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坚持德育为先的管理理念,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例如,每周的升旗仪式可由班级轮流进行,仪式的主持、出旗、国旗下的演讲等环节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起指导作用。这样,小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在日常管理中,学校每日要做好校务日志文明班级评分评比工作,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常规教育,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9]学校管理者在校园内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现人文关怀的魅力。在人文关怀视角下的学校管理中,管理者要将人文关怀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如加强日常巡查、对危险游戏进行有效管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管理者要始终无私地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让他们在安全、温馨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10]

(四)实现对小学生的人文关怀

有些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缺乏来自教师及家长的关心,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既不愿意学习,又不愿意与他人交流。面对这种情况,学校管理者要采取人文关怀的方式,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和心理需求的同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拉近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可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学校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在家情况,更有效地开展人文关怀教育。教师的单向式管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面对这种情况,学校管理者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现有问题,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合理地解决问题。

(五)联合家庭实现有效的人文关怀

学校可以以加强学校、家长、教师之间的沟通为目标,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趋势,了解孩子在校学习和活动情况。首先,学校可通过家长会的方式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情况,重点对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以及如何注意安全等方面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并针对本班一些实际问题,分析原因并指出家长以后的努力方向。其次,学校可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架设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打开家校共育的新视窗,为学校与家庭营造和谐共赢的育人环境。学校管理者要主动打开校门,让家长进来,让家长觉得学校的发展跟家庭发展、家庭幸福、孩子成长都是密不可分的。学校管理者通过人文关怀式的管理模式积极改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可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讲堂,开展亲子活动,开设亲子课堂等,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伙人”。

总之,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教育管理者要在学校管理中渗透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正确三观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培养,让这种有温度的管理模式正向影响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关怀管理者人文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