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第二实验小学 赵立娟
德育是教育工作的灵魂,百年树人,德育为本。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一下数学学科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做法。
和谐的课堂,是倡导尊重和信任,发展人的个性与智能,形成良好交往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可以自信地表达,热烈地交流,民主地对话,大胆地质疑,静静地深思,这种充满灵性的、崇尚真实的课堂文化,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真正地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潜能,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心理认知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例如学生发言出错了,当学生尴尬、局促不安时,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出错的机会,带领学生讨论分析出错的原因,最后启发大家:“是谁给我们提了醒,让我们避免犯这样的错误,让我们用掌声谢谢他。”在这样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建立自信,乐于表达交流,乐于赞美肯定他人,敢于质疑问难,在不断的交流和积极探索中,学生不仅提升和发展了思维能力,还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收获了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数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中外数学家成绩斐然,取得了许多辉煌成就,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发展。从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到数学著作,从经典数学名题到趣味数学益智游戏,这些内容的适时讲解,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从结绳计数说起”一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模拟了古人计数的活动,理解和感悟古人如何用石子、绳子、骨头来进行计数,切身体会到符号表示数的必要性;课前鼓励学生收集各国和各地区计数的方法,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体会古埃及象形文字、巴比伦楔形数字、玛雅数字、中国古代算筹数码的异同,深入理解位值制的神奇之处。这样的设计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增加了数学的吸引力,数学学习就变枯燥乏味为鲜活灵动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探究精神是吸引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源泉。课堂中教师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把书本的静态知识设计成动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与应用中去感悟与理解知识,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例如讲长度单位厘米时,学生通过测量教室长度和课桌长度的实践活动,体会到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结果就不一样,不方便比较,从而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然后教师又带领学生通过比一比、找一找、画一画等多样活动建立1厘米的实际表象,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在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过程不是对书本的简单复制和模仿,不是小心翼翼的一问一答,而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在质疑、尝试、验证、释疑、回味、咀嚼中提炼升华,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看似费时,却会在学生心中埋下创造的种子,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情感。
细节决定成败,规范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中常抓不懈的基本功,也是锤炼学生意志品格的过程。例如从低年级起就抓规范书写,要求学生认真写好每个数字,做到正确、美观、工整;注重数学课的口语表述,鼓励学生愿说、乐说、善说;持之以恒地坚持计算训练,从低年级起就严格规范计算过程;通过算法多样化,提升检验能力,夯实计算技能;充分利用“图”这一媒介,化复杂抽象为简明形象,增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层理解。在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及时示范、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辅导,做学生的榜样,与学生同进步共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