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鲁 璟
新时期,企业财会工作出现新的变革,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及性支持下,财务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核算更加高效、规范、先进。很多企业管理人员正在研究在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希望转变财务人员观念,从重复性的核算业务转变成利用会计信息进行企业管理和决策,从而发挥会计的决策、管理职能;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深度革新,会计基础工作受到财务共享服务这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其中的很多规范,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有很大影响。本次就探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出现的变化。
财务共享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财务业务流程处理进行革新,通过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等操作,提供专业化服务,属于一种分布式管理模式。
该模式的提出,带来财务业务一体化趋势,促进了业财融合,达到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平衡,既保证了财务对业务的支持,也强化了人员的管理。另外,财务共享也使得财务人员逐渐分化,将财务人员从繁琐、重复的基础业务中解脱出来,将财务人员分为高端财务决策人员、业务财务人员和SSC财务业务人员,分别对应不同的财务工作。
1.人员流失率高。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人员的分配是一项重点问题,首先原有的会计人员对此变革中繁琐的系统操作存在抵触心理,导致业务熟练的财务人员流失,而财务共享招聘的会计人员大都是从毕业生中招聘的,经验不足,理论知识过于依赖财务系统的辅助性功能,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脱离会计基础原理性工作的财务共享人员离职。其次是会计核算实现自动化后,会计人员因工作结构和流程变化,虽相应减少原有工作量,但随着各系统模块间相互衔接工作难度的增加,如果依然延用传统理念工作,很容易受到冲击,过度不适应感造成人员再度流失问题。
2.财务信息可理解性受影响。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需要引进的财务系统较多,而每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需要对各系统相互转换才能实现有效对接。而过去简单的借贷分录工作可能需要增加多个步骤,增加了复杂性,其可理解性也降低。
3.职责分工不明确。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人员的职责定位和分工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分支机构的会计人员从基础会计转变成业务财务,重点更多地集中在经营业务的协助上面,忽视了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而且因为职责分工不明确,也带来会计信息传递不流畅的问题,业务信息反馈不及时、核算工作滞后、会计信息不真实等。
(1)优化工作流程和会计系统。财务共享模式下,原有会计基础工作中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可直接利用财务共享实现自动化的信息更新。企业则需要优化财务共享工作流程,解决财务工作远离业务端造成信息传递效率和质量下降等问题;完善共享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各项财务信息的自动更新,建立科学的数据库,同时减少信息录入、分类归纳等人力投入性工作,直接将核算信息归并到相应的数据库中,形成电子档案,一并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基于要保证全面了解各个分支机构的业务流程较容易的进行梳理和整合,并提供高效率的财务信息,财务共享必须对其中的共性业务形成统一的核算标准,然后再根据各自的特色业务以及管理要求,进行细化,给出各自的核算标准,形成完整的核算标准体系,并保持体系的动态化发展,利用财务共享机制,在原有会计基础工作上建立有效连接,使财务工作随着会计领域的变革随之进行改变和升级。(2)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共享模式下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还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对于会计人员的专业要求更高,需要会计人员注意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保证工作质量。所以企业需要掌握会计人员的能力现状,进行摸底考核,针对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类型和内容,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不足,然后进行专项培训和提升。比如针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出现新的编制要求和标准,满足新时期的工作要求;还要增加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的时间,让他们有效了解企业运营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会计基础工作内容。(3)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财务共享模式下进行会计基础工作,要求前端业务有审批、核算过程有控制、事后有监督、责任有追求。因此企业需要从战略角度正视会计核算过程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首先在财务部门设置稽核岗位,负责按照一定周期对会计基础工作稽核,其次是在内审部门的领导下,定期对会计工作实施督导,提升会计人员履职和履行责任意识。最后是上级领导部门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推动审计工作的实施,通过问责制度增强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督促改正。
财务共享模式的提出和应用,给企业财务工作带来很大的转变。企业需要认识到这种转变,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的进行,进而提升会计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