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园园,乔志瑶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若是初期,多是直接考虑手术治疗,若是中晚期,则一般需要采取放、化疗等方式作为辅助措施[1]。在化疗时,常会使用到输液港,输液港即植入式给药方式,可以长时间发挥作用,不仅有利于化疗,对于补液、营养供给等也有益处[2]。输液港有多种留置模式,目前较为常用的是上臂输液港和胸壁输液港。本次研究即为比较上臂输液港、胸壁输液港用于肿瘤患者的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至我院治疗的164例需留置输液港的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案例均确诊为肿瘤,需留置输液港辅助治疗,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符合研究标准。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男46例,女36例,年龄48-71岁,平均(59.87±7.96)岁。观察组男45例,女37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0.28±7.84)岁。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留置输液港前,护理人员要做好讲解工作,明确输液港的优势,使之配合留置过程,同时说明输液港留置时可能出现的异常,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对照组采取胸壁输液港,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偏向一方,充分暴露颈部,随后进行消毒、麻醉处理。麻醉起效后,专科护士从颈内静脉处进行穿刺,置入导丝,随后7于穿刺点作1cm切口,并进行皮下分离,随后沿着导丝置入导管,并制作套囊。最后,在B超的指导下,连接港体,操作完成。操作完成后,缝合切口。
观察组采取上臂输液港,患者取仰卧位,植入输液港的手部外旋展开,护理人员进行消毒、麻醉。麻醉起效后,由专科护士在B超指导下进行穿刺,穿刺点位于港体留置处上方2cm,随后置入导丝,再于穿刺点作2cm切口,并置入管鞘。最后,在B超指导下连接港体。操作完成后,缝合切口。
操作完成后,护理人员要定时检查患者情况,24小时候换药,后续视情况换药。对照组7-10天后拆线,观察组10-14天后拆线。
1.3 分析标准 使用VAS疼痛评估量表评估疼痛程度,分值0-1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感越强烈。置管后3个月,记录输液港留置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记录导管阻塞,感染,血栓形成。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代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82例患者,疼痛程度评分为(4.86±1.63),出现导管阻塞3例,感染4例,血栓形成2例,共9例,发生率为10.98%;观察组82例患者,疼痛程度评分为(2.94±0.97),出现导管阻塞、感染各1例,无血栓形成案例,共2例,发生率为2.44%。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较低(t=9.166,P=0.001),发生并发症的案例明显较少χ2=4.775,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为了给药方便,会采取静脉置管方式,既往多是使用PICC置管方式,虽说效果较好,但是不能长期留置,而肿瘤患者的化疗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因此需要优化静脉置管方式[3]。后续阶段应用静脉输液港,取得较好的效果。胸壁输液港是从颈内静脉处穿刺,港体置于胸壁,虽说效果较好,但是缺陷也较为明显,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相对较高[4]。除胸壁输液港外,常用的就是上臂输液港。
上臂输液港是将港体置于上臂处,相对于胸壁输液港,其优势是即为明显的。首先是舒适感,胸壁输液港会引起胸闷、胸部不适等,上臂输液港的异物感则不是那么明显[5]。其次是隐私性,胸部输液港对于一些女性而言,会侵犯其隐私,上臂输液港则不存在这一问题。最后是安全性,胸壁输液港可引起气胸、血胸、血栓等并发症,上臂输液港则不会引起气胸、血胸,而且发生血栓的几率较低。从各方面看,上臂输液港在应用效果上,都是优于胸壁输液港的。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较低(P<0.05),发生并发症的案例明显较少(P<0.05)。
综上所述,在肿瘤患者留置输液港时,上臂输液港与胸壁输液港相比,疼痛感较轻,并发症也相对较少,应用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