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栋
陕西省三原县铁建口腔门诊部,陕西 三原 713800
口腔正畸是治疗错颌畸形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是使用矫治系统在患者牙齿上持续不断发挥生物力,从而改变牙齿错位的现象。经过长期研究与实践,大部分学者指出支抗控制是口腔正畸治疗中不容忽视因素[1]。以往使用传统正畸支抗易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并改变患者的外貌美观,从而降低正畸矫治成功率。而微型种植抗体的引进与应用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再加上其具备多种优势(植入灵活、创伤性小等)可避免支抗牙移位[2],因此为患者疗效与术后恢复提供保障。故本文对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效果、安全性详细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我单位为接受口腔正畸治疗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口腔卫生较好,且存在口腔正畸治疗指征;患者同意加入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口腔疾病者,例如牙龈炎与进展期牙周炎等;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感染疾病者;妊娠哺乳者或月经期者。75例患者中男与女各为40例、35例,年龄范围在23-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55±2.41)岁;发病类型:牙弓前突37例,开唇露齿38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方法:治疗前。指导患者使用氯己定(浓度为2%)反复漱口,同时使用X线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观察患者口腔情况后拍摄口腔全景片与头颅定位侧位片。在患者口腔内使用利多卡因(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558)做局部浸润性麻醉处理,在此基础上应用直丝弓进行矫正,并消毒与标记植入部位。在植入过程中,首先以慢速(转速为400-500r/min)钻入骨皮质,待冷却后沿着制定的植入方向使用专用植入器械植入微种植体支抗,将自攻型螺钉扭至患者骨内,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匀速,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尽可能保持牙长轴与植入角度在30°-40°,以增加上颌骨与种植体之间的接触,同时在下颌骨保持牙长轴与植入角度为10°-20°,最后使用X线片对植入效果进行观察与确认。治疗后予以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做好口腔卫生宣教工作,避免黏膜增生与炎症发生。此外,叮嘱患者每月回院复诊,治疗10个月后将微型种植体取出,等待切口自行愈合即可。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75例患者正畸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正畸效果包括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唇倾角差与上中切牙凸距差。
75例患者治疗后磨牙位移(3.54±0.48)mm,上中切牙唇倾角差为(29.06±5.45)°,上中切牙凸距差为(4.88±1.36)mm。75例患者中,仅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其中1例口腔炎症,2例轻度水肿。
与传统支抗不同的是,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形态小巧,在植入过程中相对灵活与易于旋转,并不会受到患者植入部位影响,所以可保证正畸效果与患者的外貌美观[3]。同时,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舒适度与稳定性较高的特点,植入后患者口腔正畸承受力会随之提升,使正畸治疗带来的创伤得到有效减轻,其发挥的矫正反作用也会抑制牙齿活动[4],避免支抗牙偏移或是影响到面部美观,从而促进矫治效果提升。此次研究中,75例患者治疗后磨牙位移(3.54±0.48)mm,上中切牙唇倾角差为(29.06±5.45)°,上中切牙凸距差为(4.88±1.36)mm。分析结果可见,在口腔正畸治疗中采用经微型种植体支抗,不仅矫正效果理想,而且具有一定美观度。研究结果显示:75例患者中,仅3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针对结果进行分析,可能是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患者口腔造成刺激较小,植入后不易引发口腔炎症与水肿,且治疗结束后通过逆时针旋转方式即可取出,有利于促进患者治疗后恢复速度。
总而言之,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于口腔正畸治疗中,可保证正畸效果与患者面部美观,且治疗后炎症与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一定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