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刚
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发挥良好的财务管控作用,对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该种财务管理模式,实则上就是将成本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在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对于企业经营成本进行合理控制,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增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发展,这也是提升工业企业发展效率的重要手段。可见,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战略成本管理指的是,立足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内容所开展的一系列成本管理工作。实则上就是从战略的角度,对企业开展成本管理,并且以成本管理为目标制定战略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与我们常见的成本管理工作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常见的成本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活动所开展的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工作,相对于战略成本管理来说,具备一定的局限性。所处的管理高度与战略成本管理存在较大的差距。企业财务管理指的是,针对企业各类经营和经济活动所开展的内部资金控制工作。通过对各类资金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来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此外,还需对各类资金的去向以及使用状况进行仔细核算,保障资金利用的合理性,为企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工业生产企业主要以实际生产操作为主,在企业运营阶段,对于管理工作的投入相对较少。同时在管理工作中的敏锐度以及执行能力也相对较差,致使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失,不能为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与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由于财务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致使财务管理质量以及管理实效性受到较大影响。此外,工业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过于注重生产,而忽视了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这也是导致财务管理实效性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当前的工业企业中,虽然已经认识到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其自身的管理能力不足,很难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真实作用。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偏低,业务能力较差,面临复杂的财务管理工作时,很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的现象,对财务管理的实效性以及财务管理质量带来较大影响。而财务管理工作又关系到工业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求相关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提升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保障各类管理实务的准确落实。
管理工作是一项理念先行的工作,在管理工作中渗透着哪种理念,对于管理效果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理念的财务管理,无论是管理理念的先进性方面还是管理出发点的契合度方面,对于工业企业来说都具有很好的适应度,也会是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首选。
要想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应首先明确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并且以此为导向,对战略成本的内容进行合理梳理。具体而言,就是从工业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市场发展动向出发,对产业结构和技术内容等进行全面梳理,明确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并且以此为基础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在开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时,应首先对企业自身的供应链成本,作业成本以及标杆成本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明确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和目标,并且将其内容落实到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此作为财务管理的管理标准,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站在战略决策的高度上。
针对当下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对于该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一定要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从成本出发。具体来讲,要切实的推进自我认识和先进的学习工作,摸清自身业务结构下的成本结构和模式,在制度设计环节上做出有针对性的部署,在做好全面控制的基础上有所侧重,重点打击财务管理关键环节的财务风险。
传统财务管理主要从收益出发,以三大表为载体进行财务控制和管理工作。在战略成本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影响下,工业企业应该立足于成本,全面实施财务管理制度和模式。在此基础上,应该着力创新管理方式,贯彻成本管理理念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在做好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的基础上,灵活的创新管理方式,提升了管理效果。
战略成本管理理念是当下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其从成本角度出发的模式也与工业企业强调成本管理的需求相契合。因此,工业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需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并将之部署和实践到财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使得企业的成本在全过程和多角度均呈现出可控的局面。
结语: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给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战略成本管理的出现以及其与财务管理的融合给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一些新的路径和思路。该思路的财务管理立足于成本分析和价值链分析,很好的契合了工业企业的财务特点。我们通过对该理念的分析,希望工业企业能够从制度设计和完善、管理技术创新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理念的深入等方面进行切实的探索和推进,为企业提升财务管理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