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隆源
(广西农村投资集团农产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3)
随着国际糖价的冲击及国内劳务用工的日益紧缺,国内糖业生产、甘蔗收割的组织形式亟需改变,推行甘蔗收割机械化,用机械化替代人工化,解决用工难、用工贵、效率低的老大难问题是势在必行的一项举措[1]。当前,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与推动下,广西甘蔗收割机械化取得一定的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总结提升。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19年榨季,广西区内共投入了大中小型甘蔗收割机623台,共实现甘蔗机械化收割量81.93万 t,榨季机收量同比增长 50.5%,全区双高基地的甘蔗收割机械化率达到 13.2%,较上一榨季增长1.9%。尽管广西甘蔗收割机械化发展取得了不俗成绩,每年均实现了大跨步迈进,但不难发现,2018/19年榨季的平均机收量仅为1315 t/台,按60天榨季适宜机收时间计算约折合为每天21.92 t/台,远低于收割机单机设计收割能力,突出地反映出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单机作业效率不高的问题。
单机作业效率不高受适收地块、机具应用、糖厂调度、雨水天气等诸多因素影响,综合来说,主要是以下几点:
尽管广西已完成33.33万 hm2双高基地整治,但因为经营规模不一的原因,被人为制造了机收“地块边界”,机收地块被切割得零星不连片,一些经营规模不足、不连片的地块只能投入1~2台收割机,机收效率不高,还额外增加了管理人员、油料和车辆等配套管理成本[2]。广西甘蔗生产服务有限公司2019/20年榨季的机收数据显示,市场应用更成熟、小地块机收更灵活的辰汉4GQ-130收割机平均机收效率约为每天40 t/台(辰汉4GQ-130收割机2018/19年榨季在云南临沧实测规模化机收单机平均作业量为每天60~80 t/台),在崇左市江州区、扶绥县等地进行边角特殊地块机收时,平均机收效率下降到约每天20 t/台,油料使用则从平均每吨甘蔗机收消耗2.2 L增加到4.5 L。将收割机投入机收面积不大的地块,或是边角地块、人工难收的零星“硬骨头”地块,导致甘蔗收割机既浪费了部分时间在反复调运、啃“硬骨头”上,减少了有效机收时间,又不适于大中型收割机投入应用。产量较低及行距不一的地块也大大降了低机收效率,还使得收割机有力无处使,不能提供预期的生产能力,连带制约了配套转运车、糖厂收蔗车、机收蔗入榨计划等全链条服务的周转配合。
与水稻收割机等其他农机具的应用管理成熟度相比,甘蔗收割机的机手服务管理相对空白,还没能形成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行业内未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的机手培训规程,各服务公司、合作社、机手团队、生产厂家处于自行摸索、各自培训的“百花齐放”状态,粗放的培训方式及单一的培训内容不利于机手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甘蔗机械化收获作为新兴业态,机收公司、机收团队的机手普遍专业化不足,且缺乏配套的专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大多是其他农机具驾驶员转型而来,且行业经济效益不显著,机手流失率高,不利于机手团队的稳定持续培养,以致熟练机手稀缺,收割机的作用与价值不能完全发挥。如:广西甘蔗生产服务有限公司 2016/17年榨季在武鸣培训的 12名机手,到2017/18年榨季已基本不再从事甘蔗机械化收割工作;2018/19年榨季组织培训的机手,受阴雨天气影响无法开工时,部分机手已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行业,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机手的专业化培养[3]。
糖厂、服务公司、合作社、专业团队、种植户、经营户等各方衔接配合不够紧密,对机收的态度、想法没有完全统一,还未形成无缝衔接的高效运转机制,各方工作协同偶有脱节,含杂率测定、运输车队调度、机收蔗入榨量等因素均较大程度上影响机收作业工作效率。
含杂率方面,据糖厂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20年榨季机收蔗入榨量较大的扶南精糖糖厂、迁江糖厂、香山糖厂的机收蔗含杂率平均值约为8.6%、8.7%、9%,可见当前机收工作水平的实际含杂率在8%~10%之间,而糖厂出于经济效益考虑普遍希望机收蔗含杂率控制在5%以下,各方在含杂率控制上的偏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机收工作的开展,遇到阴雨天气后更是含杂率偏高甚至影响经济效益以致长期无法开工的尴尬局面[4];运输车队调度方面,一旦机收团队与糖厂运输车沟通不到位、调度不及时,不管甘蔗收割机地头作业效率有多高,装载车满载后机收作业也只能暂停;机收蔗入榨量方面,各方关于甘蔗机械化收割态度分歧尤其突出,糖厂实行机收蔗入榨量计划,以控制损耗率、含杂率在5%以下,从而避免短期内的甘蔗产量与经济利益受损,而机收团队、种植户、经营户等则从自身经济利益角度出发,自主组织开展机收,造成了一系列入厂入榨难题。
要改善广西甘蔗机收单机效率不高的问题,应重点解决甘蔗机收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不足的问题,亟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依托双高基地完成“小块并大块”的良好工作基础,着力做好多方经营主体的沟通协调,破除机收“地块边界”,将适收地块化零为整,按机收标准做好碎石清理、除草施肥等工作,提供充足机收面积,充分发挥甘蔗收割机的规模化效应,尤其是发挥大型收割机的优势;并且,根据收割机特点配套开展机收种植,制订中长期种植规划,强化农机农艺配套,根据收割机的轮距、机具特点,选育适宜机收、宿根性好的种苗,并推行1.2 m以上机收适宜行距的“定制化种植”,最大程度地扩增机收面积,为甘蔗收割机的高效运作提供蔗地保障[5]。
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开展甘蔗收割机械化培训系列工作,联合甘蔗收割机生产制造厂家、甘蔗服务公司及收割机应用团队,加快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建立甘蔗收割机械化综合服务站,实行机手专业化培养,维保团队专业化培训,推进相关从业人员的登记、培训、考试、发证、再教育等工作,不断输送专业过关、技术过硬的机手团队,培育配套管理、维修保养的专业队伍;同时,引导支持更多的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参与甘蔗生产机械化改革进程,进一步扩大人力物力参与规模,更好地为广西76.66万 hm2甘蔗地推进机械化收割提供充足的人才队伍保障。
从权威新闻媒体、行业专家学者、各大制糖企业、种植大户代表等多角度入手,加强甘蔗收割机械化的正面宣传,积极营造机收市场良好氛围,做好机收甘蔗积极性的知识科普,抓好示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以实效体现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机收作业的损耗率、含杂率、宿根破头率指标,积极介绍甘蔗收割机械化的经济优势,打破种植户的观望心态和默守陈规的思想藩篱,完成由人工砍收向机械化收割思想观念的变革,将广大种植户的思想引导到想收、愿收的方向上来,为甘蔗收割机械化的长远发展奠定社会基础。
制糖企业需更好地平衡短期让利与长期获益的问题,通过含杂率让步、机收资源倾斜支持等措施,以糖厂保收换取机收业务的快速发展成熟,逐步用机械化取代人工化收割,解决用工困境,尽快实现甘蔗收割机械化成熟应用后降本增效方面质的提升。因此,糖厂出台机收蔗优先入厂、运输车优先调度、含杂率适当降低等鼓励政策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给予糖厂专项补贴实为迫切之举,通过经济手段以保收刺激多收,促使甘蔗机收广泛应用发展,推动广西甘蔗机械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
广西甘蔗机收市场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机械化收割发展进程中所暴露出的单机效率不高的问题,其实是甘蔗收割方式从人工砍收向机械化收割转变所必须面临的阵痛,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制糖企业、机具生产厂家、服务公司(团队)、种植户、经营户等多方通力合作,通过出台支持政策、提供专项补贴、制定通用标准、规范专业服务、规划配套种植等措施,全局性、系统性地解决机收各环节遇到的阻力困难,全面提高机收作业效率,实现甘蔗收割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助力广西糖业“二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