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 娅
(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江苏苏州21500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增强人才的国际流动能力的要求。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边天,高等职业教育也迫切要求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核心竞争力。进行高职专业的国际认证,是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2001年,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家联合发起了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对工程技术师及工程技术专业进行认证的《悉尼协议》。该协议是继《华盛顿协议》《都柏林协议》之后国际上关于工程技术教育认证的互认协议中认可度最高的协议。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并在尊重专业个性的同时持续改进,以此推动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围绕这几大核心理念,《悉尼协议》开发了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学生”“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持续改进”“毕业生跟踪反馈及社会评价”的7大认证标准。虽然该协议也并不是一套严格意义上的标准体系,但其主要针对3至4年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专业建设范式在人才培养目标、学制设置、毕业学生能力素质、教师能力要求等方面与我国高等职业工科专业教育相似,因此国内部分高职院校近年逐步探索《悉尼协议》范式下专业建设及认证的方式方法。
(1)国家层面,迫切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走国际化发展道路,职业教育专业国际认证是大势所趋。我国政府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要求“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1],并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和重要目标进行实施。同时,作为制造大国和强国,在“工业4.0计划”推动下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国际认证,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的关键,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道路的必经之路,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2)院校层面,有助于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国际能见度和国际声誉。目前,《悉尼协议》代表了国际工程教育的权威。进行基于《悉尼协议》的高职专业的国际认证,一方面迫使高等职业院校不得不对原有专业和框架进行深层次改革、创新,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主动缔结国际姊妹高校,学习其先进经验,进行人才交流和学分互认,不断提升其办学水平、专业建设水准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国际权威协议的认可与肯定,可以促进职业院校之间相关学历和资格证书的全球流动,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国际能见度、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声誉,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学生层面,有助于毕业生国际学历互认,提高人才的国际流动和有效竞争力。由于《悉尼协议》成员国的认证机构大多不仅承担了工程技术教育学位(或学历)认证,同时担负了工程技术师职业资格的认证,因此毕业生取得了《悉尼协议》协议认可的学历后,还可以在其成员国或地区内,按照职业工程师的相关要求,取得当地政府认可的工程技术师职业资格。这样不仅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面,更主要的是加强了国际人才的竞争,也加速了人才的国际流动。
进行基于《悉尼协议》的高职专业国际认证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除了香港和台湾加入了《悉尼协议》,可以进行专业认证之外,大陆还没有加入《悉尼协议》,无法对高职院校专业进行国际认证。
3.1.1 香港地区专业认证情况
2001年,香港工程师学会(简称HKIE)作为代表率先加入了《悉尼协议》。该学会不仅负责对本地区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进行组织,还积极开展国际工程专业认证,目前已经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进行了专业认证[2]。
3.1.2 台湾地区专业认证情况
2014年,台湾“中华工程教育学会”(简称IEET)学会加入《悉尼协议》。截至2016年年底,超过4/5的台湾高校工程专业已参加IEET工程认证,有84所大学院校的561个系所、1 451个专业通过IEET认证[3]。IEET与其他教育认证机构一样,并不是一次认证就永久有效,它认证的专业有效期是6年[4]。
3.1.3 大陆地区专业认证情况
虽然大陆没有专门机构进行《悉尼协议》专业认证,但国内部分高职院校近年来已开始探索通过台湾IEET进行《悉尼协议》专业认证,目前已经在不少省市开展了零星的试点工作。
2014年,上海健康医学院率先在大陆地区进行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2016年3月,它的“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于通过了台湾IEET“中华工程教育学会技术教育”认证,这也是国内首个通过国际专业认证的专科专业。福建省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组织了两批工程及科技教育试点专业参加IEET认证。广东是大陆继上海和福建之后第3个组织高校参加IEET认证的省份。2016年广东省21个本科、高职学校共43个专业提交IEET认证申请,最终27个专业获得认证资格。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IEET认证工作从2016年11启动,于2017年9月完成IEET认证专家团实地访评,2018年3月通过认证,获得IEET认证证书[5]。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12月开始进行筹备IEET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认证工作。通过提交《自评报告》,专家实地考察,听取学校、二级学院和专业汇报,查看空间设备、教学实验室与图书仪器,翻阅专业材料,会谈等方式,2018年3月,该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IEET专业认证[6]。除此之外,其他省份并没有进行集体形式的专业认证,部分职业院校开始独立探索《悉尼协议》的专业建设和认证工作。黑龙江职业学院就是从2016年开始独立进行“悉尼协议”认证工作的。2017年2月,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向国际专业评鉴机构IEET(中华工程教育学会)提交认证申请。2018年10月两个专业正式通过《悉尼协议》认证。2019年4月19日,两个专业获颁《悉尼协议》国际工程技术教育认证证书,成为黑龙江省首批且仅有的两个通过认证的专业。在此期间的2018年11月,该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药品生产技术3个专业也向IEET提交了认证申请,并于2019年7月提交了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书[7]。
另外一些院校则选择与专业第三方研究机构合作进行基于《悉尼协议》的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的筹备工作,如北京麦克思数据有限公司。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从2015年起与麦可思进行合作,依托品牌专业开展试点,于2016年三方合作成立了《协同应用研究中心》,并联合全国11家高职院校共同发起了《悉尼协议》应用研究高职院校联盟。该联盟旨在汇聚院校力量,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参照《悉尼协议》范式,开展专业建设研究和实践,为打造国际实质等效的高职工程技术教育,推动中国高职工程技术教育走向世界进行前行探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起开始与麦可思研究院合作,通过召开《悉尼协议》国际专业认证学术交流会等,对该院《悉尼协议》专业认证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参照《悉尼协议》专业认证标准,修订了该院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持续改进教学工作细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8]。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也已召开《悉尼协议》研讨会交流会,成立相应团队对学院专业建设、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进行研讨,逐步明确各项目标,为下一步专业认证工作奠定了基础。
3.2.1 缺乏统一的官方组织机构和完善的认证体系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是由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负责对工程教育专业(本科)进行认证的,而针对专科专业还没有相对官方的、统一的、并且成熟的组织机构来进行专业认证。职业院校要进行《悉尼协议》的国际认证就必须通过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或者台湾的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等成员机构的认可。虽然高职院校获得的认证国际通行,但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可小觑。倘若能有本土的专业人士组成认证机构加入《悉尼协议》,并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际情况设定“实质等效”的认定标准和认证程序,形成相对完善的认证体系,那么高职院校进行《悉尼协议》的专业认证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3.2.2 职业院校认证思想存在偏差
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认证,容易产生“为认证而认证”的思想。很多职业院校并没有完全意识到专业的国际认证对自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而是在行政指令的推动下,为认证而认证,把认证作为终极目的,在这种“应试”心态的作用下,进行突击性、应付性的认证准备,从而使专业认证流于形式,失去了价值[9]。部分院校更是将获得专业认证作为终点,一旦成功便不再进去上进,不再按照原有规划进行专业建设,一切又回到原点。这种思想上的偏差和不正确的观念必然会影响认证的导向,阻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2.3 资源配备不足、社会参与度不高
资源配置方面,一方面缺乏专业的认证专家团队。职业院校参与认证的成员大多是学院的行政人员和相关学科的带头老师。但每个团队里真正掌握认证专业理论知识的成员并不多,他们各自的专业背景、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参与度不高,导致社会资源的缺乏。《悉尼协议》倡导持续改进,对毕业生进行跟踪反馈及社会评价。因此在整个认证过程中需要企业的全程参与,建立社会需求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培养质量。很多职业院校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生培养方面,忽略了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参与和反馈,容易导致认证的失败。
3.2.4 缺乏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国内高等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已有不少,但针对专业认证,特别是国际专业认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却十分罕见。职业院校通过其他地区或国家进行《悉尼协议》专业认证时,其认证机构的资质、监督、奖惩制度、保障支持等方面与我国的法律是否冲突,所有的认证程序和标准是否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倘若认证出现问题,是否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障职业院校的合法权益等情况都值得仔细衡量。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无法保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国际化认证的顺利开展,也势必会阻碍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道路的进程。
政府部门应积极组织相关专家成立官方权威的认证机构,或鼓励、支持民间中介性质的认证机构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该类机构要能够独立开展专业认证的组织工作,独立行使认证权力,并在认证过程中始终保持公正中立的立场。同时,认证机构要能够总结以往我国认证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建立一套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质等效”的高职专业认证标准,并时刻关注国际认证标准、协议的变化,不断修订与完善认证体系,使我国的认证标准与国际认可的标准相当,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走向世界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10]。
各级部门要正确宣传引导高职院校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充分认识“专业认证”的必要性,转变“应试”观念,变被动认证为主动认证,通过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在“以专业建群”“以群建院”等思想的倡导下,政府部门也要积极鼓励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专业认证,并结合一定的奖励制度,引导已经通过专业认证的院校带动其他院校开展认证工作,彼此帮扶,以此建立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高职院校应注意,通过国际专业认证并不是院校发展的终极目标,相关的国际协议也只是一套基本的学位互认标准和准入门槛,并不是专业质量的评判标准,不能将认证结果用于评价专业教育的水平。因此,高职院校还需正确认识专业认证的意义和价值,共同营造良好的认证氛围。
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认证,一方面需要准备充足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引入社会力量的参与,加强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建立一支由来自高校、企业界、认证专家组成的相对稳定的专职认证队伍。高职院校还必须加强国际交流,在教育理念、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资源。有了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职业院校才能心无旁骛地进行专业认证工作。引入社会力量,组建不同从业背景的认证专家队伍,不但可以使职业教育与产业界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方面深度融合,还可以与社会需求结合得更加紧密,同时还能在认证过程中进行优势互补,共同深入研究认证业务,提高认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认证机构要顺利开展认证工作,一方面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支持高职院校参与专业认证,积极进取,激发各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进行人才的国际流动,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另一方面立法先行,国家层面还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保障其专业认证工作的规范化、合法化和权威化,使专业认证有法可依。
从基于《悉尼协议》进行高职专业国际认证的实践情况来看,以往的认证经验和实践探索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了许多有力参考,但与国际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专业认证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开展基于《悉尼协议》的专业认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