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赫一
(哈尔滨剑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6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切入点,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以产业及行业发展需求设计课程内容和改革教学过程,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本文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总结应用型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思路,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以校企合作为手段,通过优化专业结构、重构教学内容、完善实践实训环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适应地方行业转型发展对高质量应用型管理类人才的需求。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政府、企业、学校实现产教融合的目标提出了指导建议。2018年4月,教育部就“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指出本科院校应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其中强调“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推动社会优质资源向育人资源转化”,为开展校企合作指明了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逐步提高,社会需求、企业需求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不匹配。目前,知识储备丰富、实践能力过硬的管理人员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实际需求,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较严重脱节现象。企业需要配合自身需求、生产周期安排产教融合项目,配合企业生产经营,实现满足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的双赢目标。但由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具有系统、连贯、渐进的特点,且实际教学管理存在难度,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实践的时间与企业需求较难匹配,致使校企合作不深入、产教融合难度较大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课程框架及内容设计与企业实际经营管理需求存在脱钩、无法契合的矛盾。现有管理类专业课程框架设置按照传统知识体系及传统管理工作流程设计,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论学习和培养,学习传统管理方法,缺乏实际动手应用能力的塑造。企业实际工作对技能的要求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间存在较大的断层,致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后展开实际管理工作,存在较大障碍。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广度方面尚有欠缺,主要体现在与企业合作中短期项目合作较多,长期深度的合作项目较少,较多合作只注重形式,影响应用型管理人才产业融合联合培养目标的实现及长期发展。学校与企业间合作多流于表面,企业同样欠缺参与学校教育的驱动力,因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企业无法找到利益点,因此企业对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合作培养多数停留在为学生提供短期实践和顶岗实习岗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现有专业课教师多为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但大多数教师都存在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缺陷,对企业实际管理工作停留在理论理解的阶段,只能通过现成企业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和体会,缺乏实际管理经验。另外,多数教师工作重心偏重于专业课程教学及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上,参加企业培训和进修机会较少,同时也缺乏进企业实践的主动性,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严重不符。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在构建大类课程体系过程中,首先广泛征求和听取行业专家及优秀企业代表的意见和思路。根据行业真实需求、行业对管理人才核心素质、能力的需求,制定符合时代要求、满足企业需求的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在管理类人才培养框架设计中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认定标准融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将企业管理技术融入核心课程设置中,做到课程设置与时俱进、贴合企业实际需求。构建管理类专业大类和分类培养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专业素质培养与实践能力塑造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由以下四部分组成:课内实践环节、集中实训环节、专业实践环节及顶岗实习环节。实践应用环节与理论知识传授相结合,从了解、掌握、应用、实践四个层面深入,通过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专业综合训练、毕业设计等环节,实现实践能力的提高。
从科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等角度对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论证,着力于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融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借助管理类专业丰富的专业学科竞赛平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就业优势。
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层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对本专业的职场情况、未来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对于未来从事的行业、职业、职位等有清晰化、立体化、形象化的认知和了解。
在管理类专业课程内加入课内实践课时,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点对点”的知识点应用实践。在理论课结课后,利用校内实训场地进行集中实训,使学生在模拟职业环境中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学习效果。
专业实践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体现,在校企合作企业中进行学生专业实践环节。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践,通过接触真实工作环境,在企业管理者及从业人员指导下直接参与专业实践,有利于学生检验专业知识学习效果,使学生直观认识到自身与企业需求间差距。
学生基本完成校内课程后,通过学校与企业间的校企合作项目,进入专业对口企业和职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在企业真实工作检验自身能力,并通过顶岗实习进一步发展职业能力。学生在顶岗实践中要掌握更多的工作技能,负责具体工作项目,为学生未来正式进入工作岗位进行预热。
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企业具有丰富的实践资源,学校将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真实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以真实案例作为项目进行引导,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中融入项目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边学边做,通过企业实际案例教学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教学过程设计时结合企业管理流程,制定项目教学整体思路。依照本专业对口岗位的典型工作内容和标准工作流程,提炼对口岗位的能力及素质标准,梳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指标,通过项目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实现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管理类人才专业能力培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通过产教融合,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生在研究创新创业项目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践,同时加强与企业互动。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不仅培养、增强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及职业能力,而且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动能。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相互配合、合作,利用企业经营真实案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教材。在合作编写教材过程中,企业提供大量企业实际运行及员工管理过程中真实案例、行业前沿资讯及市场发展动态。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学习具有实操性的案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实践案例的研究初步建立职业意识,为之后实习实训奠定基础。行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与高校教师共同编写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同时学校管理类专业教师有机会参与企业的真实管理过程,共同提高教材实用性,编写出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实际需要的高水平教材。
双师型教师是应用型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保障,学校与企业间相互合作,青年教师走出去,企业高管走进来。学校派遣青年教师进入企业轮岗培训,通过在企业中实际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实践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理论及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管人员走进进堂,将企业工作经验项目融入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教师与企业高管人员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企业高管人员通过项目式案例教学、指导实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增强教师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建设一支高素质、结构优化、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有利于学校培养具备理论学习能力和企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以及胜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关键是要让行业、企业作为育人主体之一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中来,因此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产教融合供需对接。使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职场适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三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