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数控加工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思路构建

2020-03-03 02:18:52张湘林
今天 2020年17期
关键词:考核体系院校

张湘林

(湘潭技师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0)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于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对人才需求量也不断增长,对于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首先需要了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特点,并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在一个长期过程中加大教学投入和改革力量,从而提高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水平。

1.专业教学改革背景依据

1.1 专业教学改革背景。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对于机械制造业来说,其行业内部技术结构出现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并且该行业已经开始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传统制造业越来越多的被现代高科技技术所占据,这对于机械制造业的影响极大,首先便是职业岗位结构的变化,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岗位逐渐被取消,取而代之的大量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机械制造业对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而企业想要取得发展,知识型人才使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依靠。

1.2 专业教学改革依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业的数控机床占有率也在逐年上涨,据了解,现如今我国机床的数控化率已经接近19.27%。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带动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且该地区的数控化普及最高,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随着经济发展,目前上海市以及周边地区每年对于数控加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超过万人。但实际上,每年高职院校毕业的数控加工技能型根本人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技能型人才缺口高达50%,市场潜在需求量不断增多。而数控应用型人才不同于工程师和高级技工,其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应该熟练掌握编程、数控、维修等专业技能,在这些要求下,一种全新的教育体制应运而生。

2.专业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2.1 专业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在数控专业的教学中,首选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指导方针,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制定目标,将技术应用作为主要教学方向,避免学生产生理论不会结合实际的问题。作为高职院校,必须本着实际、实用和实践的原则针对基础和专业的关系。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规律和市场上对于人才的要求来制定课程结构,组织教学内容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了解市场实际人才需求和社会变化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争取在3到5年内形成符合地方发展的,具备高职特色的机械制造工艺专业教育模式。

2.2 专业教学改革目标。根据上述专业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制定教学目标,首先,应摒弃传统教育观念,结合时代发展,寻求与高职教育规律相符合的人才观、教育观。其次,应建立具备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培养下的人才符合社会所需求,且综合素质较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际操作能力。最后,要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来培养学生,将教学内容和实践结合起来,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从而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在此过程中,院校方面还需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采取先进教学手段推进改革进程。在专业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需要行业内专业人才编制专业教材。在教师方面,需要一直具备双师型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在院校方面,需要建立校企合作、新型学徒制实习基地,同时整个教学过程还需要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监控体系,从而保证每个教学环节能够落实。

3.专业教学改革基本思想

在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要了解为地方及周边地区情况,构建以培养综合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培养模式,广泛开展与地方及周边地区的横向联合,优势互补,逐步走出一条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适合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的道路。机械制造工艺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质量的内涵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几个方面。为此,在教学改革中,实行知识、能力、素质三大模块的教学体系。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确立了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且使实践教学及能力培育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接轨。

4.专业教学改革考核体系

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的前提,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培养目标。和普通高校不同,高职院校的考核评价体系必须针对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本质特点,从人才的能力作为触发线,力求全面真实的反应人才质量。所以说,根据机械专业的特点,考核评价形式应该以专业课和基础课为本,评价学生完成课业的具体情况,同时以其他考核体系辅助考核,从而突出能力考核的目标。考核体系要以课业为主,并采取多种考核形式,利用成果确定考核结果,重点在于考核学生的资料积累水平。而实训科目的考核要加入到专业技能考核当中,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与企业行业职业鉴定结合,应用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方法进行考核。

结束语

作为高职院校,其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教学改革比较复杂,要了解社会、企业、学校以及学生多方面因素,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不能一蹴而就,要积极探索,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专业型人才。

猜你喜欢
考核体系院校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家庭年终考核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32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