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琴
(江西省南昌市二十三中学 江西 南昌 330029)
在高三总复习中合理使用案例探究来进行高三第一轮高效复习,是对新课程理念实施的最好体现,倡导领会新课程一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核心价值,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加以选择应用,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高考专题复习中如何选择合理的内容巧用案例探究来进行复习。本人且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来进行分析。
作为高三的第一轮复习,学生已经对相应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未必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住洋流的影响,并深刻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所以,本节课要注重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应用相关知识解释、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程理念。
1.1 教学方法设计。本节课运用案例探究——问题引导式课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以一个案例作为载体,多个问题作为目标引领来进行探究活动,因为时间紧、内容多、能力要求高,所以探究的过程的核心在于微观探究,具体过程包括:A、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四种方式:(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有关现象进行思考,提出问题;(2)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启发下提出问题;(3)教师直接提出问题;(4)学生直接提出问题,属于灵感类问题。“问题”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问题具有层次性,问题提出的方式也应该具有多样性。B、探究问题,本节课力求让学生体验到类似与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微观而且简单的过程。
1.2 教学过程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引言:
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很多人不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走了一次弯路。他第一次是从欧洲出发从北部航行到美国的,这次航行用了37天的时间;第二次从欧洲出发从南部航行到达美国的,这次航行仅用了20天的时间。
思考:哥伦布的两次美洲之行所用时间为什么会不同?(盛行风的影响)
案例探究: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材料一:
(1)展示天气图:2000年11月14日西欧、俄罗斯东部天气状况摩尔曼斯克:69° N──-4~1℃;阿扬(AYAN):56 °N──-3~0℃)
引出矛盾:同在北半球,按照太阳辐射在各纬度的分布情况分析,纬度越高,气温越低,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注:摩尔曼斯克在北极圈内,是北冰洋的不冻港。)
(2)教材P59的案例(1)。
阅读“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
材料二:世界四大渔场分布图
材料三: 1941年12月,日本突袭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
其舰队航线没有选用自然条件较好的南航线,而是选用冬季自然条件恶劣的北航线。
材料四:1991年1月爆发的海湾战争,大量的原油泄漏和燃烧,导致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对海水污染,对周围海域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甚至危及到我国和日本沿岸的渔业生产,对虾产量锐减,贝类养殖几乎瘫痪。
探究案例思考下列问题:
(1)挪威卑尔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与之同纬度的大洋西岸又是什么气候类型?
(2)秘鲁伊基克最冷月、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各是多少?该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3)南美西海岸的热带沙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
(4)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及秘鲁渔场的形成与洋流有什么关系?
(5)四大渔场中,成因相似的渔场有哪几个?
(6)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的海区往往能形成大规模的渔场呢?
(7)秘鲁渔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8)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为什么?
(9)北极圈内气候寒冷,为什么会出现终年不冻港?
(10)出事地点在印度洋,怎么对我国和日本的渔业产生影响?
探究拓展问题
(1)流对同纬度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的影响是不同的,那么对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东西两岸气候的影响是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2)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的成因是什么?
(3)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总是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回?
2.1 适合本课型的教学内容。从对探究式课型的教育实践中,个人认为对于两类教学内容比较适合案例探究式教学复习。
(1)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探讨区域地理中的开放性问题。教材的呈现与高考能力的要求之间有比较大的空间,需要学生建构属于自我的知识体系才能够有效应用的问题。
2.2 案例探究式复习实施的一些原则。
(1)提炼主题。探究的主题应更加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与高考考察的要求。
(2)概念分层。对需要探究的主题,需要提炼出最重要与最基础的概念,并选择适合探究的概念进行探究。尤其要对学生的前概念深入了解。
(3)优化环节。探究是一系列环节构成的,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将探究的环节加以细化和优化,将最具效果、最符合学科特点的环节加以放大,使目标的达成更加快捷。
例如提出假设,要让学生大胆说,从中暴露出学生思维中的偏差,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4)载体恰当。探究的过程需要对象,也需要合适的载体,应用案例或者地理现象均是很好的探究载体。
(5)问题多样。问题的产生需要多种途径,有教师依据内容探究需要而进行的设计,也有学生自然产生的问题,都是推动探究深入进入的动力,需要教师敏锐的加以对待。
2.3 本课型的典型实施流程:创设情境、明确探究方向、提出预测与假设、组织探究、寻找证据、证明结论、交流观点、完善观点、应用结论,产生新问题。
2.4 本课型的特点在于开放性与探究性:本课型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开发出足够进行探究的课程资源,同时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并且每个人都能够在探究中获得发展,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