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芬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内镜中心,安徽 合肥 230011
软式内镜包括肠镜、支气管镜和胃镜,由于这些软式内镜频繁使用,很容易造成病菌的交叉感染,引发各种医疗事件[1]。必须要积极加强对软式内镜消毒灭菌的有效处理。本研究对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经过消毒灭菌的处理软式内镜进行随机检测,最终的检测结果表明通过科学合理的消毒方式可以大幅度消灭软式内镜的各种细菌提高消毒的质量。
1.1 生物检测法 本疾控中心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对软式内镜细菌进行检测,其主要标本是大便培养、水质细菌培养以及食品类细菌培养。
每一次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进行平行检测,当样品数量减少时,可以适当增加样品测定的比例,目前国内并没有对细菌检测平行样本的,不允许偏差值进行统一规定,必须要确保在细菌检测的过程中对质量以及操作流程进行无菌管理。在细菌检测的过程中,主要利用500m磨口试剂瓶容器灭菌,以干热灭菌法为主,因为磨口瓶自身的密闭性不佳,而且样品经过长时间的运输保存,很容易造成液样溢出的问题,使得样品受到严重污染。在样品检测的过程中也无法均匀混合,严重影响检验结果。
1.2 方法 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应该先将酒精棉球点燃,利用火焰灭菌抽滤器将已经点燃的酒精灯进行灼烧,确保与室温保持一致。同时利用镊子将已经灭菌的滤膜边缘部分夹取,放在一点燃的酒精灯面上进行消菌将滤器固定,同时需要将滤器中注入10 mL的液样快速打开抽滤阀门,在-0.5大气压下将水滤干净在徐水要略过完毕之后持续抽气5秒左右,再次关上滤器阀门,将滤器取下,运用已经消毒灭菌的镊子将滤膜的边缘放置在亚硫酸钠培养基上,确保滤膜表面的节流细菌朝上,等到滤膜与整个培养基完全贴合之后,确保中间没有气泡,将滤膜倒放在平皿中在37 ℃恒温培养箱内培养观察24小时。
根据最终的检测数据显示大便培养5000例,其中细菌不合格共30例,水质培养300例,细菌不合格72例,食品类105例细菌不合格为两例,由此可见水质培养的300例细菌不合格,数量已经达到24%以上,说明软式内镜水质含有大量的大肠杆菌不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在生活用水细菌检验的过程中,能够经过沉淀过滤和消毒等一系列处理,确保饮用水的细菌符合水质标准,尤其是总大肠菌群应该≤3个,细菌总数≤100个,粪大肠杆菌不能检出。
对样本采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软式内镜液样,要注意无菌采集,确保液样在采集、存储、运输等全过程,避免有外界细菌的进入,而且还要保证液样采集完后的4小时之内进行快速检测。也因为长时间的存放而导致软式内镜液样发生变化,在消毒灭菌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所检验的不同细菌类型,选择最佳的消毒灭菌方法。例如,在检验总大肠菌群时,可以采用多管发酵的方式,而在检验细菌数量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平面技术的方式,此外实验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根据所采集液样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与分析,要求检验员能够灵活的对检验环境检验要求和检验实际状况进行变通,确保软式内镜细菌实验检验的结果和标准具有一致性。由于很多经过处理后的软式内镜依然没有达到可饮用的标准,主要的原因在于供水管道长期使用,而产生大量的细菌残留,导致水中细菌超标,还含有大量的致病菌,也可能是在供水的过程中受到管道破损的影响而造成软式内镜质量不符合要求。软式内镜消毒灭菌处理效果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必须要积极加强对软式内镜的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控制,更加确保细菌消毒灭菌,符合质量标准保证结果符合要求。
在软式内镜细菌实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实验室内外部的质量控制条件,对软式内镜的实际液样进行采集,经过专业的化学仪器进行分析之后,能够对软式内镜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细菌指标和消毒剂指标呈负相关,多数情况下当消毒剂余量的检测结果较高时细菌指标也是合格的。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外,样品的水温、浑浊度、pH值、氨氮等因素也会对细菌指标产生影响。
总而言之,对于软式内镜的消毒非常的关键,但由于不同的软式内镜种类各不相同,构成的材料非常的特殊,有许多的软式内镜具有管道复杂细长,结构精细,胃热等特点,所以对消毒的方式选择要求非常高,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彻底清除,很容易导致软式内镜内部的残留分泌物,粘液或血液,快速繁衍出大量的细菌,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处理,很容易引发二次感染,所以在当前对软式内镜消毒必须要做到系统性的清洁,由于软式内镜的清洗设备和方法都有严格的规范,对于内腔镜清洗来说非常的隐蔽,很容易导致密病菌残留的情况。所以应该首先利用高压水枪对内腔管道进行反复的冲洗,还要利用无菌的毛刷对吸引器管道和活检孔管道进行反复冲刷,确保两端都能够看到刷头,通过这样的反复清洗,能够及时减少管道内部粘的分泌物等,如果需要使用4槽、5槽的方式对软式内镜进行清洗,可以有效避免病毒发挥发,从而确保消毒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