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元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为加快高职院校发展,培养现代职业人才,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理念。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在若干年发展实践中,我国高职院校贯彻“现代学徒制”办学理念,深化校企合作,进行课程优化,“现代学徒制”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在新时代要继续加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不少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企业来培养人才。高职生边工边学,能够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实践提高职业技能,对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来培养人才,有效规避高职院校教育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问题。在师资上弥补学校双师型师资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多数教师缺乏一线实践机会,知识结构不新,掌握的职业技能不强,“现代学徒制”通过校企合作健全师资力量,为高技能现代职业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但是“现代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产教分离。高职生是边工边学,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回学校学习,这样就容易导致高职生不能完整的完成学校教学任务,知识掌握得不够丰富。“现代学徒制”工学相结合的模式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平衡好工作和学习,优化时间配置,顺利完成学业任务。其次,现代学徒制的边工边学,工学相结合的模式,需要企业和学校各司其职,进行双主体育人。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容易走偏。企业主导的教学更多侧重职业技能培养。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除职业技能培养外,还需要培养现代化的高技能人才,让学生形成职业能力、具备职业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等。企业毕竟不是专业化的教学机构,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难以形成体系化。部分企业也不能全身心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毕竟教育人需要巨大的付出,短期投入多。但学生毕业后往往不在企业继续工作,导致人才流失,使得企业积极性不高,“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可能难以找到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学校层面而言,虽然有意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办学模式,但还是不能摆脱学校中心主义,不能给予企业更多教育话语权和决策权〔1〕。另外,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还没有真正建立现代学徒制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方法,社会化评价和第三方评价应用不足。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多是自我评价,虽然也能引导教学质量改进,但是评价难以跟上时代发展,不能满足不同用工主体对人才的要求。对这些挑战高职院校要对现代学徒制的办学模式进行创新,以切实提高高职生培养质量。
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因此高职院校要促进现代学徒制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坚持“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在于建立工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实训和实践理解职业,促进职业技能提升。这是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举措。但并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部,毕竟从教育培养方面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应当具有相适应的文化知识和职业道德认知,要成长为高层次的现代学徒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实施方案》中提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体现职业教育特征,培养高职生职业技能,掌握多样化职业能力和思维。2019年山东提出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山东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院校要探索新型现代学徒制,挖掘现代学徒制内涵,打通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的链接,注重现代学徒和职业教育的融合。这种融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在教学理念上,现代学徒制要贯彻高层次现代职业人才理念,提高人才定位。根据分类指导原则,可以将学生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采取相应教学指导。其次,在课程上进行优化,促进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育融合,在实训教学中进行职业发展培养和塑造。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进行课程设置研讨和教材编写,强化职业技能开发,引导学生参与“1+X”证书考试。第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教育人员的技能和职业教育理论多元并重培养。发挥师傅在职业技能考试和课程思政育人方面的传帮带作用。第四,深化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以“现代学徒制”教学评价为基础,将职业教育评价嵌入考核体系,让考核既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又注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培养〔2〕。
1.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以职业发展引导教育体系优化
现代学徒制本质上是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相结合的办学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学徒培养方面的优势。在新形势下,培养大国工匠人才,促进技艺传承,必须深化校企合作,进行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真正将企业和师傅融进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深化校企合作,要在这两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要建立企业和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充分发挥企业的教育话语权和决策权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适应经济社会、行业和职业快速发展变化,培养出来的人才容易与社会和企业需求脱节。而企业对行业和职业发展的敏感性较高,清楚人才要求,对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定位相对准确,其培养的人才能够跟得上企业和职业需要。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和企业沟通交流让企业主导课程体系定位和建设,增加企业话语权。高职院校根据本校实际向企业提供建议,优化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其次,将校企协同育人与企业人才需求有机衔接,将培养人和用人紧密结合为激发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在“现代学徒制”中融合订单班、定制人才培养,让学生毕业后具有长留企业就业的愿望和动力,从而增加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性和资源投入,真正发挥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面的潜力。
2.优化“1+X”资格证书制度,提升职业教育内涵挖掘
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性尝试,应当深入推进。同时需要根据时代要求进行改进,要重视职业教育内涵挖掘。“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育内涵挖掘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体两面”,要走融合发展。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双主体育人”模式企业负责“现代学徒制”教学,侧重职业技能培养但有意识的贯彻职业理论教育,促进理技结合。帮助高职院校完善教学设施建设,比如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机器设备等。高职院校侧重职业能力、职业理论、职业道德、职业思维等培养。企业和学校各司其职,协同育人。虽说“双主体育人”模式在运行中容易出现问题,但问题也相对容易解决。企业负责“现代学徒制”教学是传统校企合作的深化,是校企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和企业充分沟通和协调后是可以解决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让“双主体育人”教育格局顺利推进。高职院校要通过教学考核激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学习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通识文化课程。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线上教学,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同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贯彻职业发展理念,通过课程思政强化职业道德、职业思维、职业创新精神培养,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技能、知识和思维的高层次的现代职业人才。“1+X”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要鼓励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引导学生进行1+X资格证书报考。如经济管理类高职院校应当引导高职生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审计师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普通话证等。将1+X资格证书与奖学金、评优等资助育人体系进行整合,发挥资助育人的激励作用。高校院校要建立1+X资格证书指导队伍,在报考、学生、考试报名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指导。
3.健全现代学徒制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社会化评价队伍
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新时代高职院校要优化现代学徒制培养,建立与现代职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队伍。对于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高职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和广泛的社会调查,确定指标体系,科学进行权重赋值调整和优化,建立动态的教育质量指标体系。在社会调查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和麦可思等社会机构合作,充分发挥社会机构在调查方面的专业性和广泛的资源网路。高职院校要通过企业、师傅、教育专家、本校“双师型”教师等进行综合研讨,确定一套行之管用,操作方便的指标体系。高职院校要在企业、行业、社区、优秀校友之间选拔专家队伍,定期对教学质量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进行评价,重视评价中的问题,进行改进。在评价队伍建设方面,要充分重视社会作用,真正建立社会需求导向的评价,规避“闭门办学”,以让现代学徒人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需要〔3〕。
4.优化“现代学徒制”教学,注重师傅教学能力培养
在新时代要着重培养文化和技能并重的人才,不仅要有大国工匠的技能,还要成为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因此,“现代学徒制”教学时不仅仅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更要掌握职业蕴含的职业道德精神和文化精神。因此,要建立全新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定位,落实教学要求。企业、高职院校和师傅应当合作研讨多元技能职业人才要求,细化人才培养指标,指引师傅在教学时进行融合。企业师傅作为职业技能教学的主体应当学习专业化教学知识,掌握教学规律和职业教育多层次目标,在实训教学时践行。其次,师傅要优化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和感悟教学有机融合。通过案例能让学生学习有形的职业技能,掌握行业和职业发展需要的相关本领。但行业和职业所蕴含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师傅通过课程思政虽然能够讲解,但学生真正理解和消化需要自己感悟,通过感悟发挥其中的奥秘。因此,企业师傅应当在实训教学时多进行留白探索,给学生布置开放式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和课后进行感悟。师傅要高度有耐性倾听学生的理解,进行交流,帮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逐步掌握职业发展需要的精神、文化和道德修养。企业师傅实训教学和课堂开课的基础上,要通过线上教学、视频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让企业师傅多参与、多主导具体课程教学,发挥出师傅在行业和职业教育中的专业技能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