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20-03-03 08:52张金莲杨志虎
宁夏医学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椎间腰椎间盘常规

张金莲,周 红,杨志虎,陈 淼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断裂,或单独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的以腰腿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1]。随着近几年科技的发展,微创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主流,我院疼痛科开展了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对该类手术患者,围术期我们从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健康宣教、功能锻炼等方面入手,使患者疼痛减轻,有效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6例,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常规护理组63例,男33 例,女 30例;心理护理组:63例,男32例,女 31 例。2组患者年龄25~64岁,平均44.2 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10个月。126例患者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为正规保守治疗 3 个月无效后采用此手术方式;术前患者均表现为腰痛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神经根损伤的症状;术后2组患者均无伤口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性。

1.2 护理方法[2]

1.2.1 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1)术前护理:①清洁皮肤,预防术后感染。② 练习床上大小便。③ 训练正确的翻身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④ 术前2小时尽量避免离开床位,配合术前准备,准备好大小合适的腰围。(2)术后护理:①绝对卧床休息24~48 h,监测生命体征及切口引流情况,以防止出血和脑脊液漏。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以及二便是否正常。②卧床、翻身时保持腰椎成一直线,避免腰部弯曲,扭转挤压椎间盘。③术后协助患者床上使用便盆大小便,观察术后6小时未解小便者,给予诱导排尿,必要时导尿。④观察腰腿痛改变情况并进行功能锻炼。

1.2.2 心理护理组[3]: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①术前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与顾虑,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正确运用开导性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方法及手术的先进性,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不影响劳动等优点,减少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担心、紧张等不良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术后心理护理:再次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急于起床活动、对手术效果过高的期望,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引起的焦虑和痛苦;③培养患者建立长期功能锻炼的思想准备。

1.3 满意度调查方法[4]:术后第4天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调查表项目主要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包括4个大方面,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能力,满分100分,每项25分;

1.4 满意度判定[5]: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总满意度为满意与基本满意之和。

2 结果

常规护理组满意度为80.9%,心理护理组满意度为96.8%,2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P<0.05),心理护理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1。

表1 护理满意度调查对比[n(%)]

3 讨论

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中的应用是目前国内及国外推广的一项新技术,临床疗效确切[6]。但要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必须提高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本研究重点研究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显示,2组患者均无伤口出血、伤口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出现;常规护理组满意度为80.90%,心理组满意度为96.80%,说明心理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术前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情绪,进一步加强了患者对医生和护士的信任感,患者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术后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疼痛患者的焦虑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且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强社会积极态度和主观幸福感。因此,对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围术期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椎间腰椎间盘常规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常规之外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