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懿哲 林炫锋
(莆田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福建 莆田 351100)
缢蛏俗称蛏,隶属于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竹蛏科,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缢蛏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较为广阔的销售市场,是福建、浙江、广东的主要贝类养殖品种。在沿海农村,缢蛏养殖具有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大、管理简便、生产稳定安全等特点,生产技术易于推广普及,是沿海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环境条件的改变和技术的创新进步,为满足市场需求,缢蛏养殖从滩涂养殖、滩涂蓄水养殖向池塘养殖转变,从单纯追求产量向高质量和高效益转变。笔者在福建莆田从事缢蛏养殖技术推广服务中,指导养殖业者进行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新技术应用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2018年9月15日至2019年8月6日,在福建莆田澄峰围垦中两口养殖池塘(每口池塘6.67公顷)进行缢蛏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养殖池塘为东西走向,长宽比6∶l,堤顶宽度3.5米,池内、外堤坡用条石混凝土浆砌,泥沙底质,水深1.5米,每口池塘设有独立的进、排水闸,两口池塘间用两个直径50厘米的水泥管连通且可临时闭合调节。池内南北走向挖筑缢蛏养殖畦,畦面宽4米,长90米,畦间距10米,畦面约占池塘面积30%,池内周边留有5米宽的环沟。养殖用水从兴化湾纳潮进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和《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2-2011)的要求,水温10~32℃,比重在1.015~1.024,pH 7.8~8.6。
大规格缢蛏培育的苗种来自浙江乐清水产育苗场,池塘养殖缢蛏成贝的苗种来自本示范培育的大规格蛏苗,日本对虾苗种来自福建漳浦对虾育苗场。
1.养殖模式 每年10-11月,培育大规格蛏苗,12月至翌年8月进行缢蛏与日本对虾混养。培育大规格蛏苗期间,以1口池塘作为蛏苗培育池(培育面积约占1/2),另1口池塘培育饵料生物;缢蛏成贝池塘养殖期间,在两口池塘中进行缢蛏与日本对虾混养。
2.清池 在缢蛏苗种培育前约一个月,对养殖池进行曝晒、清淤,清除杂质,翻耕再曝晒,浸池冲洗,将土块捣碎、耙烂,使泥土松软耙平,构筑缢蛏养殖畦(蛏田),畦面宽4米,长90米,畦间距8~10米,畦面约占池塘面积30%。进水淹没蛏田,用生石灰、漂白粉和茶籽饼等全池泼洒消毒,两天后排干池水,用清水冲洗干净。
3.培育饵料生物
(1)培育大规格蛏苗期间,在放苗前10天左右,饵料培育池进水30~40厘米,进水经60目的尼龙筛绢锥形网过滤。施放碳酸氢铵5~10毫克/升、过磷酸钙10~20毫克/升、尿素5~10毫克/升,待池水中浮游饵料生物繁殖后,水色呈茶褐色或浅褐色时,隔天加水10~20厘米,追施生物发酵肥3~5毫克/升、复合肥3~5毫克/升,保持池水呈茶褐色或浅褐色的清爽水色。根据天气、苗种摄食活动和水色变化等情况,适时增减施肥品种和施肥量,调节进水量,保持池水中有充足的饵料生物优势种群(硅藻类)。同时同步在苗种培育池中追肥,施肥量为饵料培育池的10%~20%,以稳定饵料生物的繁殖与供给。饵料培育池向苗种培育池供饵、流水时,两个池塘通过连通的水泥管并经80目的尼龙筛绢网过滤供饵。缢蛏为滤食性贝类,主要滤食养殖水体中的天然微型藻类和有机碎屑,微型藻类以硅藻类为主。养殖池水经检测,养殖池水中的微藻以骨条藻、海链藻、菱形藻、小环藻、双菱藻、针杆藻、盒形藻、圆筛藻、角毛藻和舟形藻等组成的硅藻类为主,占90%以上。
(2)缢蛏与日本对虾混养期间,从饵料池中放水30~40厘米,每天加水20厘米,隔天施以复合肥3~5毫克/升、尿素3~5毫克/升和生物发酵肥5~8毫克/升。水位提高到位后,每5~7天施放复合肥5~10毫克/升、尿素3~5毫克/升、酵母蛋白粉5~8毫克/升、生物发酵肥5~8毫克/升等品种的肥料,以单品种或多品种混合搭配施肥。根据天气、水色变化情况,适时增减施肥品种和施肥量,适当调节进、排水量,保持水色以黄褐色的清爽水质,保证池水中有足够的优质生物饵料(硅藻类)供给,促进缢蛏健康生长发育。养殖期间,每3~5天投放1次人工饵料,品种为鲜小杂鱼、对虾人工配合饵料等,投饵量视天气、水质和对虾摄食活动情况而定。
4.苗种播养 蛏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大规格蛏苗培育及养殖成活率和产量。优质的蛏苗壳厚、玉白色、半透明、壳前端黄色,肥硕、结实、两壳闭合自然、壳缘平整、个体大小整齐、杂质少。
(1)大规格蛏苗培育:2018年10月13日,从浙江乐清水产育苗场选购优质的蛏苗675千克(规格约24万粒/千克),用冷藏车运到培苗池后,先打开外包装,放置在阴凉处约1小时,用池水淋洗让其适应。放苗前将池水淹过池中畦面20~30厘米,播苗时用小水桶装七分满的池水,再把适量的蛏苗放入桶中轻轻搅匀,用小盆或水瓢舀起均匀泼洒到培苗池畦面上,放养量为每亩播苗1109万粒(畦面面积)。
(2)缢蛏与日本对虾混养:2018年12月1-5日,洗苗出售大规格蛏苗,原苗种培育池中培育苗种部分的池塘畦面上不另放蛏苗,以洗苗出售后留底的苗种作为养殖的蛏苗;苗种培育池中没有培育苗种部分与饵料生物培育池的畦面上,于12月5日投放本示范培育出的大规格蛏苗,播苗密度为256粒/米2(畦面面积)。2018年12月10日,两口池塘同时放养体长0.8厘米的日本对虾苗1万尾。
5.日常管理
(1)培育大规格蛏苗期间,主要是做好饵料生物(硅藻类)的培育和供给工作,每天将藻类培养池的藻水引入苗种培育池,注意观察水体中饵料生物藻色的变化,增减追肥的品种和数量,进行排换水调节,保持清爽的水质中有品种丰富优质的饵料生物供苗种生长发育摄食。每2~3天下池探查苗种生长、活动和摄食情况,根据畦面的死壳多少,确定是否进行补苗作业。
(2)在缢蛏与日本对虾混养期间,除做好苗种培育期间相同的日常管理外,高温天气,应选在早、晚排换水,尽量提高水位,防止高温水烫伤苗种。台风暴雨时,关闭进水口,排去池中表层水,待海区盐度、pH等水质环境稳定后再进行进、排水操作,尽量保持养殖池塘中水质环境稳定优良。养殖过程中,每10~15天泼洒1次EM菌和芽孢杆菌混合菌剂,以改良养殖环境。做好对虾养殖管理工作,及时进行投饵管理和对虾摄食活动观察,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调节。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温10~32℃,比重1.015~1.024,pH 7.8~8.6,氨氮0.3毫克/升以下,营造良好稳定的养殖水质环境。
6.敌害防控 对缢蛏养殖的病害采取以防为主、生态防治措施。本示范采用生物防治法养殖缢蛏,保持养殖池水中有稳定的有益藻种群优势,敌害较少。缢蛏养殖过程中主要的敌害生物有浒苔、蜾蠃蜚、沙蚕和鱼类等敌害生物,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防控。
(1)浒苔。浒苔大量繁殖,不但吸收海水中的营养盐,影响池水中饵料生物——底栖硅藻的繁殖,而且遮盖埕面,导致蛏苗滤食海水中的浮游植物困难,严重的会造成蛏苗窒息死亡。预防方法:用本生态法养殖,保障池水中有益藻持续繁殖的浓度以抑制浒苔繁殖。控制方法:排水干露,施用高浓度肥料繁殖浮游植物降低池水透明度,抑制其生长;泼洒生物灭苔灵0.1毫克/升予以去除;夏、秋季节,放养少量的篮子鱼啃食去除池塘中部分浒苔;定期人工捞除。
(2)蜾蠃蜚等甲壳类。每亩用4千克烟屑(加工烟丝的下脚料)加入8~10倍海水浸泡,浸出液全池泼洒控制;用蛛虫速灭药物驱除或人工捞除。
(3)沙蚕等多毛类。当池水水质不良、恶化时其易滋生。预防方法:放苗前用中草药“复方鱼虫净”清塘。每亩用药200~300克,用60℃温水浸泡12小时后全池均匀泼洒。控制方法:池水放干后,每亩用捣碎的巴豆1千克,加8~10倍海水溶解后洒在沙蚕生长集中区域的滩面上杀灭,收获前1周禁用。
(4)防控鱼类。放苗前用茶籽饼或三唑磷乳液泼洒杀灭。
1.大规格蛏苗 2018年12月1-5日,洗苗收获大规格蛏苗24160千克(规格为2560粒/千克),成活率38.18%,苗种培育50天,增长93.75倍。
2.商品蛏 2019年7月25日至8月6日,起捕收获商品蛏86325千克(规格为60~70粒/千克),成活率54.79%,养殖8个月,增长39.38倍。
3.日本对虾 2019年5月20日至6月7日,起捕收获日本对虾1138千克(规格为70~90尾/千克),平均产量5.69千克/亩,成活率6.37%。
1.池塘高效生态养蛏模式,通过培育大规格缢蛏苗种以提供养殖用(部分大规格苗上市出售),培育优质稳定的饵料生物尤其是硅藻类(品种多、营养均衡),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条件,促进缢蛏健康生长发育,缩短了养殖周期,提高了缢蛏养殖成活率和产品品质,在相同的养殖单元中,增加了一季的苗种培育收入,提高了养殖综合成效,是一个可借鉴推广的新模式。
2.通过苗种培育池与饵料生物培育池分开精细管理,避免因大量施肥繁殖饵料生物导致养殖池中的养殖生物缺氧、氨中毒等人为干扰其快速健康生长的因素,为苗种培育提供充足优质的饵料生物,促进苗种快速生长,培育出优质健康的大规格苗种。与此同时,由于苗种培育与成贝养殖处于同一海区或相邻区域,水质环境条件相同,苗种运输路程短、成活率高,为缢蛏成贝养殖取得更好的效益提供苗种支撑,苗种热销。
3.利用缢蛏与日本对虾各自的生态习性进行混养,可有效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增加养殖产量,并通过投放人工饵料,综合利用残饵和对虾的排泄物进行肥水,减少养殖缢蛏培育饵料生物的施肥量,两种养殖生物共生互利,净化环境,节约成本,提高了养殖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