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杰 万学汇
摘 要: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开放空间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如何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开放空间环境氛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文章简单分析了城市开放空间中的地域性,并围绕基于地域性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开展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城市开放空间;地域性;空间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甘肃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兰州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中的地域性探讨”(2015A—167)研究成果。
作为满足某种功能而存在的城市空间体系,城市开放空间既是城市居民社交、娱乐、休闲的场所,也是城市中待开发的空间。城市开放空间具备开放性、多样性等特点,其地域性则主要体现在差异性、同质性、系统性等方面。为实现城市开放空间的地域性设计,本文围绕城市开放空间中的地域性展开具体研究。
一、城市开放空间中的地域性研究
(一)地域性概念
对于城市来说,地域性是其基本特征,具备空间性和时间性,可以将其视作特定条件、特定时间和三维空间下形成的城市自然风貌、传统历史文化、居民生活习惯等所具备的特征,该特征有别于其他的城市。地域性可从自然与空间因素、人文和时间因素分别理解,前者可细分为稳定的地理、物理、气候,后者可细分为稳定的生理以及不稳定的事理和心理。通过开展地域性研究,可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从而使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传统文脉断裂、趋同化等问题的解决也能够由此获得支持。本文研究的城市开放空间是体现地域性的窗口,来自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形态等城市文化特色均可通过城市开放空间来集中体现,同时城市开放空间会直接影响到城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
(二)建筑地域性
建筑与城市开放空间存在一种必然联系,如通过设计并建设地域性建筑物,即可为营造城市开放空间的地域性特色提供支持。受城市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要等因素影响,现阶段我国很多城市的建筑存在地域性不足的情况,如建筑无法与城市开放空间实现有机联系、城市街区仅具备简单的通道功能、封闭式住宅小区导致大量居住孤岛的形成等。在城市开放空间与建筑无法有机联系的现状下,建筑的地域性、城市性价值的发挥将受到影响。因此,必须设法保证建筑能够定义一个场所,如法国卢浮宫广场、德国斯图加特新国立美术馆的室外空间就是很好的代表,这类城市开放空间中建筑的地域性影响深远[2]。
(三)环境地域性
环境地域性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均有着直观的体现,前者可细分为生态环境、地下资源环境、生物环境,后者可细分为生物社会环境、物理社会环境、心理社会环境。环境地域性同时包括社会特色和自然特色。我国在地形地貌和气候方面具备多样性特征,这使得我国不同城市之间天然存在环境地域性差异,充分利用这种差异能够展现不同城市的风采和风貌。在基于环境地域性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中,关键是要循环利用资源,科学使用清洁能源,合理规划绿地系统,从而营造适宜人们生存和生活的气候环境。
二、基于地域性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一)设计原则
基于地域性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需遵循一定原则,具体包括整体性原则、连续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开放性原则、立体化原则、生态化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基于地域性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将城市的交通、生态系统、文化、建筑与地域性联系在一起,需重点关注结构、形态方面的设计;连续性原则要求城市开放空间地域环境构成要素和建筑体块在时间上具备连续性;人性化原则要求将人性化的空间环境设计引入基于地域性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中,以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为设计的出发点,从细节考虑影响城市开放空间的因素,并对人类活动与城市开放空间、地域、建筑的关系进行充分了解;开放性原则要求基于地域性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能够增大使用者的个人选择的范围,提升使用者对空间的感知,强调使用者行为的开放性;立体化原则下的地域性城市开放空间设计需关注空中和地下的立体开发,重视城市的交通空间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空间的交叉,并设法实现城市开放空间与建筑的有机联系;生态化原则要求以某种自然的元素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创作主体,以此满足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需要,真正保证基于地域性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能够与生态环境深度融合[3]。
(二)设计方法
结合相关研究和实践,笔者总结了三种基于地域性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方法,包括生态设计方法、人文设计方法、公众参与设计方法。生态设计方法以生态价值观为出发点,设计对象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基础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从而通过对生态机制的模拟、调控、辨识来设计城市开放空间,保证生态结构关系及功能的协调,应鼓励采用生态导向、经济可行、与人友好的生态工程方法来处理城市开放空间产生的废弃物。生态协调机制的应用可较好服务于城市开放空间的利用和优化,关键是要把握好平衡和协调,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时间、空间、人三大要素,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兼顾,使得城市开放空间的有序、稳定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均可得到保障。具体设计不应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对市民的行为进行约束,而是需要贯彻“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充分利用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城市开放空间设计需追求人与自然的双赢,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共进。此外,材料和设计方式的选择也需要考虑生态性与地域性的结合。设计方法的应用需要结合一定的地域、一定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点、传统风貌、文化背景、历史文脉,以此赋予城市开放空间以“灵魂”。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更需要具备人性化特点,以此更好地满足市民生活、休闲娱乐的需要。具体设计可从场所转换和功能转换入手,如融合时代精神将传统建筑向文化活动场所转换,可打造优秀的城市开放空间,转換过程中需要重视包容性和兼收并蓄。公众参与设计方法需要结合公众需要,围绕城市开放空间开展针对性的市场调查和分析预测,从而更为科学地确定城市开放空间的数量、档次、布局、类型,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参与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的途径,使得基于地域性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获得更多的支持。
(三)设计策略
基于地域性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可采用三方面策略,包括更新观念、完善规范层次体系、优化交通与流线组织。更新观念需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观念更新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将城市开放空间的功能作用放在与城市交通、居住、工作等基本功能相等的地位,认识到城市开放空间在促进居民全面发展、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扩大内需、防止城市异化等方面所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基于地域性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可使城市的个性得到更好地体现,从而能够保存城市记忆、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维持生态平衡,最终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一座城市必须具备休闲娱乐功能,因此,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不得出现搞形象工程的问题,且在设计中要充分结合市民需求,保证设计的大众化、多元化、个性化,建设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城市开放空间。城市开放空间设计需要与地域文脉相联系,以此提升城市开放空间的文化品位。通过对城市开放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并对其配套设施及线路进行合理配置,可更好提升其整体品质。对于完善规范层次体系来说,需关注现阶段城市开放空間总体布局无法以城市整体角度进行思考,很容易出现忽视城市开放空间内在关联性的现状。因此,必须以专业规划为基础,整合城市开放空间的控制内容,科学编制《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规划》,该规划需要以文字、图纸、数据的形式具体呈现出来,其中不同规划的层次、范畴和要点是编制规划的关键。总体规划需要明确宏观策略方向,以及主题形象、总体数量水平、总体布局等内容,要重视规划层次之间的关联性,全方位地把握基于地域性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使各类根本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优化交通与流线组织也能够为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提供支持,在具体设计中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调控手段,从而满足交通调控需要。
(四)设计实例
为提升研究的实践价值,本文以陕西省西安市钟鼓楼广场基于地域性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实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钟鼓楼广场的形态能够充分体现地域性特色,设计人员在地域环境下钟楼和鼓楼建筑与城市开放空间的整合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最终设计人员选择从历史空间角度和城市空间的角度入手,采用了类似梯形的广场平面,且广场西侧以鼓楼和北院门为界。为充分利用属于历史文化遗产的钟楼和鼓楼,设计还充分考虑了古城更新和保护的条件及因素,以钟鼓楼历史建筑的文化形象作为主要设计思路,最终完成了优秀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在具体设计中利用了建筑小品打造功能空间,并通过对建筑高度的控制优化了视觉空间,设计还采用了井格式布局,使开放空间设计更好地体现了城市的历史文化韵味。该设计还结合了街道、下沉广场、地下通道,使得交通与流线组织也能够较好地服务于钟鼓楼广场的空间设计,体现了其设计的地域性。
综上所述,城市开放空间设计需要关注对地域性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生态设计、人文设计、公众参与的设计方法,以及更新观念、完善规范层次体系、优化交通与流线组织的设计策略等内容,提供了基于地域性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思路。因此,为了更好地对城市开放空间进行设计,要把握好基于城市定位的地域性。
参考文献:
[1]张宇峥,刘雅雯,雷晓凌.韧性城市视角下街区开放空间规划策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0(9):160-162.
[2]刘卫斌,邓庆,陈子阳.城市更新中奖励性政策与公共空间营造:纽约经验对深圳的启示[J].建筑与文化,2020(8):124-126.
[3]李晓晨,吴松涛,吕飞.国外城市畸零空间利用模式及启示:以高架桥下空间为例[J].低温建筑技术,2020(6):12-16,21.
作者单位:
兰州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