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飞
2020年,机器人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例子将不胜枚举。从物流仓储车间的搬运机器人、楼宇配送机器人,再到医疗手术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它们正以最平常、普适的姿态一点点地接近我们,成为习以为常的伙伴。
配送机器人
2019年,配送机器人出现在上海的许多写字楼里——它们身高约1米,金属外壳,可携带20公斤重量的货物,充一次电能走上8小时。在既没有专用车道也没有交通规则的樓宇里,依靠“低速无人驾驶”技术,机器人基本拥有L4级别(无需人为辅助)的自动驾驶能力,它完全可以与人类共享道路——在你眨眼的瞬间,它已经对周围环境及自己的运行路线做出了36次判断和规划。
Yogo Robot是最早出现在上海楼宇的配送机器人。2017年,Yogo Robot的配送机器人落地上海虹桥万科写字楼,开启了中国楼宇无人化配送的序幕。同年,菜鸟小G、真机智能、京东校园配送机器人陆续进行在地测试。
Yogo Robot的创始人赵明投身机器人行业超过13年,见证了商用机器人从无到有、从冷到热的全过程。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成熟、用户需求的爆发,赵明认为,2020年将是配送机器人的元年,大量配送机器人将进入楼宇,改变人们的生活。事实上,中国配送机器人拥有全球最好的发展环境——全球最大、最复杂的电商市场,“双十一”和“6·18”等大促销活动更是一场机器人的技术洗礼。
为了满足楼宇不断增长的包裹配送需求,Yogo Robot在2019年推出全球首款群体配送机器人Yogo Station。相比于楼宇配送机器人的单兵作战,这款群体机器人由云端、智能存储分拣柜、配送机器人和智能电梯、智能闸机等IOT设备组成,层层智能协作,是有一整套机器人系统的“多兵种军团”。是的,你的包裹已经充满了AI的味道。这些机器人正接替快递小哥接过配送的最后一棒,将包裹送到你手中。
教育机器人
不同于配送机器人的如火如荼,教育机器人在2016年火爆一时后搁浅。玩具属性多于教育属性、价格昂贵与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使其承受诸多诟病——唱歌、跳舞、看天气,被戏称为“教育机器人三板斧”。
以淘宝为例,搜索“教育机器人”,相关产品的月销量大多在几十台到上百台之间,与智能音箱、儿童故事机的销量大相径庭。但这其中也并非没有好产品。
当教育机器人的硬件创新遭遇瓶颈、一些AI教具已经进入校园。在一些中学生物课堂上,同学们只需戴上3D眼镜,就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的方式来解剖小白鼠或观察心脏结构。它不仅让学生身临其境,还减少了对实验对象的破坏。未来,AI教育的突破或许能给摸索中的教育机器人带来启发。
医疗手术机器人
王大爷刚做完肠胃手术,给他做胃部手术的机器人,藏在一个冰胶囊里。胶囊经口服进入胃里后,胶囊里的机器人会随着胶囊外壳的溶解而像折纸一样伸展自己,然后开始工作。它们的行为将由外科医生通过电磁场来操控。机器人也能通过屈伸自己的皱褶,沿着胃壁爬到指定位置。以色列Microbot的ViRob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手术机器人系统。
手术后,王大爷在美国的女儿还打算买个机器人来陪伴他,但这样的机器人在中国还未问世。目前市场上的陪伴机器人多以有趣为主、有用为辅。毕竟人类的大脑至今仍是个黑盒子,在弱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要像人类一样思考、聊天,还有漫长的基础技术需要突破。 (摘自《新周刊》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