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朋秀
【摘 要】 虽然近年来PICC置管术已在我国医疗领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为大量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其相关并发症也受到广大患者的高度关注。颈内静脉异位为PICC置管术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PICC置管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总结该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PICC置管术;颈内静脉异位;预防方法
【中图分类号】R322.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2-296-01
PICC置管术即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于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医疗领域得到应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阶段已成为我国医疗领域常用给药途径之一,尤其是在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更是受到患者的高度信赖和欢迎。但长期临床实践也发现,PICC置管操作并不能保障导管百分之百达到上腔静脉,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的几率较高。为降低PICC置管术中颈内静脉异位的发生率,国内研究学者不断研究和探索,时至今日已在该并发症的预防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1 PICC置管术中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的原因
PICC置管术中的颈内动脉异位具体是指导管没有沿著正常的路径进入头臂静脉,而是自上方发生返折进入颈内动脉。正常情况下,穿刺后导管的尖端应在上腔静脉中下三分之一的位置,与右心房交界处。当导管尖端达到锁骨下静脉后,继续向前穿刺进入头臂静脉后最终到达上腔静脉。而当穿刺路径向上发生折返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会在胸锁关节后方形成一个锐角,在解剖学上称之为静脉角,静脉角的大小因人而异,左侧角度略大于右侧。正是因为该静脉角的形成,使得颈内静脉异位成为PICC置管术的常见并发症。据统计,PICC置管患者的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高达60%,是导致患者PICC置管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2 PICC置管术中颈内静脉异位的预防方法
查阅资料发现,现阶段临床上应用的PICC置管术中颈内静脉异位预防方法较多,已达10种,其中以体位法的应用相对广泛。
2.1 体位法
颈内静脉异位的体位预防方法包括转头低下颌法、耸肩法和上臂上举法。转头低下颌法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预防方法,其原理为通过缩小静脉角角度,对颈内静脉入口产生压迫作用,促使导管顺利进入头臂静脉。置管时的具体操作过程为:当导管进入患者血管内约15~20cm时,另一名护理人员将患者枕头去除,并调整患者头部位置,向置管侧转头,使患者下颌尽量靠近肩部。然后继续进行穿刺,当导管尖端超过胸锁关节后,再将患者体位调整回来。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但需要患者配合,不适用于连接管路较多的危重症患者。此外,还需引起注意的是,该种方法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紧张情绪,引起血管收缩,增加置管难度。因此,建议在行PICC置管术前做越患者的思想工作。何佩娟[1]等的研究采用该方法预防PICC导管异位,结果发现该方法能够明显减少患者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
耸肩法为对转头低下颌法进行改进后形成的一种预防方法。当导管进入患者血管内约15~20cm时,另一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将置管侧肩峰抬高8~10cm,同时将患者的头部向置管侧调整,使患者耳廓最大程度的贴近肩峰。该方法适用于颈部粗短的肥胖患者,注意事项与转头低下颌法相同。孙海燕[2]等的研究分析该方法对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方法置管的对照组的17.78%。
上臂上举法即置管时上举置管侧上臂,该方法能够缩小静脉角,增加头臂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角度,使两者之间形成钝角,适用于头颈部转动困难的患者。但该方法的体位变化相对较大,可能导致置管时间延长。此外,该种方法还会增加置管区域消毒面积,操作不当可能引发感染。孙玉梅[3]的研究探讨耸肩法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导管异位发生率为3.75%,低于对照组的21.43%。
2.2 按压法
按压法包括指压法和按压器法,两种按压法的原理相同,均为通过按压产生的力度缩小静脉角,阻断颈内静脉入口。指压法为传统意义上的按压法,按压器法为改良按压法。前者具有按压力度不好控制的应用局限性,而后者可以保持均匀按压力度,应用效果相对较好。宋敏[4]等的研究对按压器法和指压法在预防PICC置管术中颈内静脉异位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按压器患者的颈内静脉以为发生了为4.52%,明显低于使用指压法患者的12.78%,置管操作时间也明显短于使用指压法的患者,进一步证明按压器法对颈内静脉的预防作用更好。
2.3 超声辅助法
超声辅助法包括超声探头压迫法、超声引导穿刺法。超声探头压迫法即应用超声直视颈内静脉阻断情况,然后根据置管需要通过调整超声探头按压力度辅助穿刺。超声引导穿刺法为应用超声观察穿刺路径,引导导管走向。实践证实上述两种超声辅助法均在颈内静脉异位预防中发挥着较满意的预防效果。如徐立霞[5]等的研究比较传统体位法和超声探头按压法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超声组导管异位率为1.11%,较传统组的4.8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辛鑫[6]等的研究发现,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83%,明显高于采用常规置管方法置管患者的84.66%。
2.4 其他预防方法
PICC置管术中颈内静脉异位的其他预防方法主要为前撤式送管法。该方法的原理为导管漂浮原理。术中撤出导丝后,导管的前端会因失去导丝的支撑发生弯曲,顺回心血流方向自然垂入头臂静脉。已有较多研究证实该方法是一种操作简单、科学有效的颈内静脉异位预防方法。
3 总结
综上所述,PICC置管术中颈内动脉异位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现阶段临床上应用的多种颈内静脉异位预防方法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能够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者PICC置管术中的颈内动脉异位发生率,建议各大医院护理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PICC置管术造作水平,保障患者的PICC置管安全。
参考文献
[1] 何佩娟,余婉芬,李文娟,等.半卧位转头低颌法对减少PICC导管异位的效果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6):1176-1177.
[2] 孙海燕,曹书兰.改良体位在PICC置管过程中的应用及对置管并发症的影响[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2):65-67.
[3] 孙玉梅,张琼.耸肩法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7):1598-1599.
[4] 宋敏,李佳,刘洪岩,等.按压器与指压法预防PICC异位颈静脉的效果比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0):75-76.
[5] 徐立霞,安占军,刘志敏,等.超声探头颈内静脉压迫法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5,37(9):1435-1436.
[6] 辛鑫,牛芳芳.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与传统置管技术成本效果分析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7):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