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冬 刘庶珠 王大伟
【摘 要】目的:研究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的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我院所收治的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40例。其中参照组未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及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1)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具有一致性,P>0.05,实验组左心室每搏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2)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具有一致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免疫球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参照组,较之于参照组,实验组NT-proBNP水平较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3)实验组心功能Ⅲ~Ⅳ级比例(10.00%)高于参照组(37.5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营养支持效果确切,能够提升患者的心功能及转归效果。
【关键词】老年患者;难治性心力衰竭;营养支持治疗;转归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4--01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患者心功能受到疾病的影响,无法维持人体正常运行,严重危害老年群体的生命安全[1]。本研究对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辅助治疗方式加以研究,探讨营养支持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分组方式为奇偶法,组间分布为实验组(n=40)与参照组(n=40)。其实验组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男女构成比例为24/16。年龄构成范围为66-86(72.15±6.33)周岁。心脏病病程时间构成范围为5-19(13.62±3.24)年。参照组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男女构成比例为22/18。年龄构成范围为66-85(72.10±6.31)周岁。心脏病病程时间构成范围为5-18(13.59±3.21)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性别、心脏病病程时间构成范围结果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校准符合要求。
1.2 方法
参照组未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施强心、利尿治疗,并酌患者疗效选择药物,增强其血管活性,并保障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饮食方面患者采用常规家庭饮食[2]。实验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治疗,应用NRS-2002评估表对患者营养风险加以筛查,根据其筛查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干预方案,其中充分结合患者实际饮食习惯和偏好,以增强患者出院后营养自我干预依从性[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室每搏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记录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6分钟步行、免疫球蛋白、血红蛋白。通过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判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分为Ⅰ-Ⅳ级,其中Ⅰ级为心功能良好、Ⅳ级为心功能衰竭。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80例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治疗前后左心室每搏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指标及治疗前后NT-proBNP、6分钟步行、免疫球蛋白、血红蛋白数据实施t检验形式校准,对比表述方式为(均数±标准差)。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实施检验形式校准,对比表述方式为(n%)。P<0.05是本研究统计学意义水准。
2 结果
2.1 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每搏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指标比较
对比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数据(见表1),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具有一致性,P>0.05,实驗组左心室每搏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2.2 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6分钟步行、免疫球蛋白、血红蛋白比较
对比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数据(见表2),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具有一致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免疫球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参照组,较之于参照组,实验组NT-proBNP水平较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2.3 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
对比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见表3),实验组心功能Ⅲ~Ⅳ级比例(10.00%)高于参照组(37.5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心脏疾病是临床老年群体常见疾病,严重危害我国老年群体的生命安全,临床中患者病程时间的延长、病情的发展,其心功能水平逐渐下降,导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4]。目前临床中针对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方式多以利水、强心为主,以提升患者的心功能水平,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患者的健康,但其临床应用效果欠佳。对此,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营养干预治疗,结果表明,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具有一致性,实验组左心室每搏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免疫球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参照组,较之于参照组,实验组NT-proBNP水平较低,实验组心功能Ⅲ~Ⅳ级比例高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心理衰竭症状。同时,根据患者个人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治疗,能够增强患者的耐受性与依从性,患者在出院后可根据其营养干预计划进行自主管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与健康水平。
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就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营养干预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理衰竭症状,增强其心功能,因此,营养干预治疗于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潘巍巍,董俊霞,玛黎清.营养风险筛查及个体化营养支持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11):840-842.
赵辉.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态、肺功能及炎性因子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4):77-82.
徐境苹,陈丁源.营养风险筛查和个体化营养支持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9,25(1):84-86.
张由建,范卫东,周华颖.肠内营养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态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4):3355-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