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及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效果分析

2020-03-02 11:34徐凤龙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期
关键词:凝血功能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徐凤龙

【摘 要】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模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于我院药物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全血粘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观察组短暂性脑缺血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0%),(P<0.05)。2组胃肠道异常、皮肤瘀斑及牙龈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疗效显著,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应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短暫性脑缺血;凝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2-107-0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指的是局灶性脑缺血引发短暂性、突发性、可逆性的神经功能障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往往能持续数十分钟,并能在半小时以内完全恢复。而发作2h 的患者通常会遗留轻微的神经功能缺损现象,经MRI 可显示其脑组织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卒中发生的诱发因素之一,其常见症状为视力障碍、失语和偏瘫等,如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演变成为脑梗死[1]。我院为探析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及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效果,选取10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采用分组对照试验法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本文对比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模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药物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其中,男性短暂性脑缺血患者64例,女性患者36例。最小年龄38周岁,最大年龄78周岁,中位年龄(60.34±12.08)周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并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分组方式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对本研究内容及目的知情的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期患者。排除标准:发病时间>24小时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给予患者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批号为国药准字H32023072,每日口服1次,每次100mg;给予患者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阿托伐他汀钙片,批号为国药准字H20163270,每日口服1次,每次20mg[1]。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予以患者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批号为国药准字H20123115,每日口服1次,每次75mg[2]。上述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星期。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对比分析,2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全血粘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据行t检验方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行X2检验,采用(n%)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及神经缺损指标比较  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全血粘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P<0.05)。

2.2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治疗后疗效对比 观察组短暂性脑缺血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0%),(P<0.05)。

2.3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胃肠道异常1例,占比2.00%;皮肤瘀斑1例,占比2.00%;牙龈出血1例,占比2.00%。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3例,占比6.00%。对照组胃肠道异常1例,占比2.00%;皮肤瘀斑1例,占比2.00%。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2例,占比4.00%。对比2组短暂性脑缺血药物不良反应情况,2组不良反应未见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是指患者脑组织细胞局部性、短暂性的缺血,对患者脑组织细胞及神经功能造成一定损伤,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患者动脉血栓、血流动力学病变具有密切关系,其发病群体主要为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3]。临床中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疾病多采用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方式,能够对患者病情予以改善,并防止患者脑部神经细胞进一步受到损伤。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应用相对广泛的抗血小板聚集剂,其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作用机制是抑制患者机体内环氧化酶活性,以此抑制患者血小板内血栓素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集聚。而氯吡格雷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的ADP 受体阻滞剂,可通过结合血小板膜表面的ADP 受体,使得纤维蛋白原不能同糖蛋白GPlllb/llla 受体相结合,从而实现抑制患者血小板集聚的目的。同时,氯吡格雷还可通过阻滞血小板活化的进一步扩增,以此抑制激动剂所引发的血小板聚集。本研究采用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模式应用效果显著,其中,阿司匹林具有抑制环氧合酶活性的作用,从而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水平[4];他汀类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后作用于肝脏,可对肝脏胆固醇分泌量予以有效控制,降低患者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能够有效防止脑卒中疾病;氯吡格雷是人体ADP活性一直类药物,能够阻断患者体内纤维蛋白受体,防止患者血管中血小板聚集,降低患者血液黏度,避免其神经功能再次发生损伤。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模式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方面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付勇.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5):1733-1735.

[2] 冯军显.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5):722-723.

[3] 张战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7,37(10):119-120.

[4] 赵刚峡,王水平.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20):38-41.

猜你喜欢
凝血功能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