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0-03-02 11:34甘海朋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期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桡骨远端骨折

甘海朋

【摘 要】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克氏针的联合应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克氏针组和夹板组,各40例。克氏针组给予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夹板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和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小夹板组骨折愈合良好38例,良好率95%,克氏组针愈合良好39例,良好率97.5%,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夹板组腕关节功能优12例,良16例,优良率70.0%;克氏针组腕关节功能优19例,良15例,优良率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更有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架;克氏针内固定;腕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32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2-070-02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儿童和老人为多发人群,致伤原因多为跌倒。由于构成腕关节的骨骼多,关节附近肌腱多,因此骨折治疗较其他部位复杂,治疗难度大,单纯的复位外固定等治疗后容易遗留关节功能障碍[1]。本研究对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与单纯小夹板固定的治疗效果及患者后期腕功能的恢复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7例,女性23例;年龄19~54岁,平均(34.8±6.4)岁。跌倒31例,车祸19例,坠落12例,机械绞伤11例,其他原因致伤者7例;Colles骨折37例,Smith骨折28例。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就诊时间为伤后4h内。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克氏针组和夹板组,各40例。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原因、类型、部位,受伤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克氏针组给予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麻醉,术前应用气压止血带。仰卧,上臂外展。给予手法复位后,克氏针顺向穿入骨折近端的骨皮质内。分别在桡骨干与第二掌骨基底部和中段作一小切口,钝性分离,骨钻垂直于骨面钻孔,各置入2枚4mm螺钉。调整螺钉位置以确保关节内骨完全复位,于距离皮肤1cm左右处安装固定支架,锁紧固定支架。再次以X线观察骨折断端,确保关节面平整,恢复正常解剖关系。稳定的C1、C2型骨折患者术后3周可拔出克氏针,放松支架远端的球头关节,患者愈合好的,6周后可以拆除固定支架。治疗过程中注意进行適量的腕关节屈伸活动。C3型骨折患者可根据情况选择克氏针拔出时间和远端球头关节松开时间。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强度。

小夹板组给予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仰卧位,上臂外展。术者在助手帮助下顺移动方向持续牵拉患侧手掌至重叠移位。将腕关节掌曲,骨折远端向背侧按压使腕关节尺偏。旋后移位者,予以旋前复位矫正。复位成功后前臂曲肘90°,小夹板固定。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屈伸锻炼。8周后拆除夹板。

1.3 观察指标

骨折愈合情况:术后2个月内X线片检查,骨折线不可见或模糊为愈合良好,2个月或以上骨折线清晰可见为愈合不良。

腕关节功能评价:骨折后12周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对残余畸形、并发症、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标准为:0~2分为优,3~8分为良,9~20分为可,≥21分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两组骨折愈合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夹板组95%,克氏针组97.5%;P>0.05),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小夹板组腕关节功能优12例,良16例,优良率70.0%;克氏针组腕关节功能优19例,良15例,优良率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腕关节使用频率高,对力量、活动幅度、精确度等要求均较高。桡骨远端骨折在治疗时容易遗留腕关节畸形、僵硬等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有报道称复位后关节面不平整会导致骨关节炎[2]。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可能由于此原因,治疗后患者腕功能较克氏针加外固定夹板差。且许多研究表明,小夹板对于粉碎性骨折或合并关节面损伤的骨折,治疗效果较差,术后容易遗留关节功能异常。可能是此类骨折形成很多无软组织附着的骨块,难以复位,关节面复位不佳。克氏针是目前最常用的辅助内固定装置。本研究中,克氏针与外固定钢板联合治疗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与小夹板固定无明显差异,但术后腕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小夹板组。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可以对腕关节持续牵引,骨折复位效果更好,有利于解剖关系的维持[3]。其属于微创操作,切口小,组织创伤小,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更有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尤其对于粉碎性骨折或合并关节面损伤的骨折,优点明显。

参考文献

[1] 张昕,白志强.外固定架与DVR解剖锁定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J].河北医学,2018,24(12):2092-2095.

[2] 李玉周,谢仁国,王古衡,等.桡骨远端骨折分型与月骨形态学分型的关系分析[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5,31(6):439-441.

[3] 王文庆.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在掌指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22):137-138.

猜你喜欢
外固定支架桡骨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与中药熏蒸治疗效果分析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在高能量Pilon骨折中的应用
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比较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探讨Ⅲ型Pilon骨折42例诊疗方法及效果
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小腿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