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情债”减负松绑

2020-03-02 07:42陈少辉
群众 2020年2期
关键词:人情债年关人情味

陈少辉

春节本是在外打拼的人们归家团圆的美好时刻,但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恐归症”,纷纷感慨,年关年关,过年如过关。一个年过下来,单是走亲访友一项,就得几千块,如果再赶上婚丧嫁娶之类的事情,辛苦攒下的年终奖,光送礼就给送没了,让人直呼肉疼。

中国是礼仪之邦,人情礼,古往今来,一直存在。有个有趣的说法,人情礼最早起源于农耕时代,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落后,各家各户生活都比较困难,在婚姻、死丧等大事上,一家之力常常无力承担,亲朋好友就会相互救济,群策群力,今天你给我一点,明天我再给你一点,帮助大家共渡难关。再后来,如果谁家有红白事,就会赠送一些金银细软,连结彼此之间的情谊。改革开放后,隨着商品经济观念深入人心,加上人们手上也有了些闲钱,直接送钱也为全社会所接受。

人情礼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际互动的纽带和桥梁,以礼寄情,本无可厚非。但时下人情礼愈演愈烈,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承受的负担,俨然变成了“人情债”。一是人情往来范围越来越广,从以前的至亲、邻里扩散到同学、朋友、同事,但凡有一些联系的人都可能成为人情往来的对象,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聚餐时有过一面之缘的朋友,时不时也会来一波“红色炸弹”。二是数目越来越大,人情消费“行情”水涨船高,从以前的几十元涨到数百元,乃至上千元不等,在不少地方,普通同事或朋友之间,普遍是三五百元,如果是关系亲密的朋友或者单位领导则是一千元,有时为了撑面子,礼金甚至更高。三是名目越来越多,人情礼金已经从婚丧嫁娶等大事,演变到婴儿满月、小孩升学、住址搬迁等杂事。更有甚者,有人为了把发出去的礼金收回来,挖空心思搞名堂,摆完老人做寿的“生日酒”,又摆生意开张的“开张宴”,五花八门的礼金、名目繁多的宴席,让人疲于应付、叫苦不迭,已经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难言之隐。

当“人情礼”被不正之风所扭曲,也就远离了它的本质,不再具有“人情味”。可以这么说,变了味的“人情礼”不仅是一种经济浪费,也是一种社会负担,如何刹住这股歪风,为“人情债”减负松绑,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需要加大移风易俗的宣传力度。引导人们自觉抵制人情往来中的不正之风,积极倡导重情义不重礼金的良好风尚。一方面,自家办事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礼节,办得节约、文明一些;另一方面,参加他人宴请时,切忌盲目攀比,穷摆阔气。

其次,需要对变味的人情礼进行改良。这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可以集思广益,让社会大众进行讨论,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形成相关制度和标准,让大家自愿遵守。还可以利用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根据当地风俗,制定合理的、大家都能接受的“乡规民约”,让大家办事既有人情味,又有地方味。

另外,还需要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党员干部要对自己和亲人要求严一些,尤其在红白事上,要自觉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做到“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切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群众,以此带动乡风民风的转变,让人情礼回归理性,轻装上阵。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责任编辑:朱瑾

猜你喜欢
人情债年关人情味
宜章年关暴动
人情债与人情味:乡村仪式性人情的运作机制
领导的人情债风险与避险策略
年关将至 煤价整体易涨难跌
充满人情味的雅量
以制度理性给变味的“人情债”减负松绑
人情味
不堪重负的农村“人情债”
“年关”3·15
浓浓的人情味——记中华情老年公寓护理员郝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