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2020-03-02 02:20苏海新
法制与社会 2020年4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习近平马克思主义

苏海新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形成系统的经济思想和理论成果。形成了以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内容的经济发展态势新判断,形成了政府与市场“两手合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市场地位新思想,形成了“五大发展”为内容的经济发展新理念,形成了动力、目的、标准合一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了新的原创性贡献。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05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经济思想,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国国情为立足点,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一系列重要经济思想和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与重大发展。完整并准确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和理论,需要我们把握好习近平经济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所形成的新理论与新判断。

一、形成了以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内容的经济发展态势新判断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正确判断国家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发展态势,是科学的经济政策制定的前提条件。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之所以出現一些失误,往往就是没有正确判断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发展态势,因此使制定的经济政策脱离了实际,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基于我国具体实际,提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着重指出任何政策的制定和实践都要立足这个基本国情。正是基于对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才保障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的方针政策的基本正确,也才使我国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取得一系列的重大成就。但在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关于国民经济发展态势的判断上,不少人依然没能摆脱“快一点”的陈旧思维,依然希望借助外生动力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实践,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所呈现出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适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要从快一点的思维中跳出来,要适应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的态势变化,要适应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的转变,要适应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型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的方向转变,要适应经济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过去几年我国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然清醒地认识到经济领域仍然存在着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及不足。基于对经济发展态势的科学判断,我国抓住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立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制定了一系列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举措。

在做出以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内容的经济发展态势新判断的基础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的不断创新,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催生出强大的生产能力,我国在生产领域的问题已经由过去的供给不足转向部分行业和领域供给能力过剩的问题。为解决好部分行业和领域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以及产品的质与消费者需要的质之间差别的问题,我国一系列推动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创新催生了经济领域的新举措,“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理念由此应运而生并不断深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去产能,去除低利润又高污染的过剩产能,重中之重就是清理淘汰“僵尸企业”;去库存,“腾笼换鸟”般地为新的产能提供发展空间;去杠杆,降低长期性和系统性的风险;降成本,提高效率,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补短板是提高整体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效率的必要条件,补短板是补齐社会经济领域的各方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进步、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推动等等。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态势、举措和阶段演进的新判断。

二、形成了政府与市场“两手合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市场地位新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始终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正确处理。从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之后,我国的政策制定者与经济建设中的实践者们一直都在探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以及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但受制于观念和理论水平的制约,一直未能在这一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这一重要判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的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发展为“决定性作用”,市场的地位从“都可以用”发展为与政府“两手合力”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平等地位。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及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地位问题的新判断,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取得的又一重大理论突破。

在新常态下,进一步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明确了市场是资源配置中最有效率的形式这条基本规律,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作用发挥主要集中在市场秩序维护、公共服务优化、宏观经济调控、市场失灵弥补上。

三、形成了“五大发展”为内容的经济发展新理念

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新理念,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行动纲领,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具体行动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时,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释了“五大发展”的内涵及实践要求。“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反思,既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理论创新与精髓,肯定了前人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成果;又坚持与时俱进,倡导新的发展理念,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路径。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要靠发展,而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五大发展”理念不仅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具有更为严密的逻辑、更为务实的发展思路;也使经济发展理论更具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这一发展观不仅要回答发展动力、发展方向、发展谋划等问题,更要回答发展为了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五大发展理念”的集合体鲜明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这两方面的问题。因此,“五大发展理念”不仅对中国的发展道路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濟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与实践示范。

创新是发展的基点和动力。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现实坐标上和新旧动能转化过渡期,产能严重过剩、资源难以优化配置等掣肘经济发展的系列难题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有效培育发展新动力和拓展发展新空间,更好释放科技创新潜能,形成有效的以创新为着力点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实际倒逼出协调。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补发展短板,充分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通过协调发展拓宽发展空间,通过强化薄弱领域补足发展后劲。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要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提升发展质量、实现永续发展的关键。纠正“唯GDP”式传统粗放型发展,创新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从生态文明建设到绿色发展理念,这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执政理念和战略谋划。开放式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应然之举。开放发展理念是我国国家领导人从全球视野理性思考我国发展问题。一方面向世界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立场,另一方面也彰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赢逻辑。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共享是发展的本质要求。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是在实现更高质量与更高水平的发展。

四、形成了动力、目的、标准合一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新境界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经济发展动力、目的、标准三位一体的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先体现在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人民的创新实践是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调动广大人民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他多次指出要全面调动各行业各领域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为其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与环境;其次要坚持以人民的需要为发展目的,无论是在阐释中国梦还是在阐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五大发展理念时,习近平总书记都反复强调我们的经济发展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再次要以人民的“获得感”作为判断经济发展的标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的获得感,并以此作为判断改革、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新时代必然会产生新的矛盾统一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和新形势,对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密切关注着人民需求的变化,时刻不忘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宗旨和执政理念。过去的几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紧紧围绕着人民群众,不忘殷殷为民的初心,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治国理政,努力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作一枚明镜去映照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形成系统的经济思想和理论成果。形成了以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内容的经济发展态势新判断,制定了一系列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举措,使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形成了政府与市场“两手合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市场地位新思想,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及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地位问题的新判断。形成了“五大发展”为内容的经济发展新理念,不仅对中国的发展道路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与实践示范。形成了动力、目的、标准合一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新境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发展和人民发展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习近平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标题党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