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君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孩子画画是一种表达,是稚拙的真情流露,绘画对于幼儿园孩子表达情感及想象,优先于语言,不仅更自由,而且更容易满足孩子表达的需要,应该顺乎天性,让他们在一个自由自在的天地里茁壮成长。
然而,现实中儿童绘画活动指导或流于不同材质、不同形式的技法教学,过于注重孩子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或缺乏启发性创造性、过度示范或引导孩子向范例学习,或者向某某学习等做法,直接扼杀孩子的个性或独特的想象,这种现象存在于幼儿园美术活动,在儿童辅导机构的美术活动中更是比比皆是。比如上“手掌变变变”的课,老师直接示范变成大公鸡、大树、手套等,并把示范画挂出来,没有更多地引导启发,使得绝大多数孩子依样画葫芦,这样的教学无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当然也很难培养孩子独特的个性。还有很多老师以固定的模式和步骤指导孩子完成绘画作品,任何孩子在老师的步骤指导下都可以达到差不多的效果,总体效果在老师预设之内,作品看似完整不错,呈现一个可识别的完整的形象,但实际上非常统一呆板,毫无生机,很多时候是迎合了家长对孩子作品的期望值,但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这种绘画指导就只是训练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及耐心等。对自由想象及个性方面没有很好的启发,或者说没有给予想象力发展的条件和空间,以教步骤替代启发引导,是在教制作过程,不是绘画感受和表达。教与学的过程中的,孩子的参与度及思维、想象才是绘画指导的核心问题,儿童美术结果不是最重要的。
在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基于常规教学,涉及的面及知识量很大,学前专业的学生往往难以认识到学前儿童绘画指导的核心,对课例的吸收及分析存在值得探讨的地方。以下针对儿童绘画指导关于想象力的核心因素,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解决问题的基础
鲁到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说:“一般来说,儿童身上都潜藏着丰富想象力,儿童发展到更高级的发育阶段时,这种潜在的能力便逐渐消失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部分是由于他们自身缺乏信心,部分是由于对他们的教育不得法,部分是由于他们的成长环境不适宜,儿童发展到成年时,只有少数人能把这种潜在的想象力,保持下来。”研究如何在儿童绘画指导中保护、启发和发展孩子想象力的问题,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首先,儿童绘画指导要有儿童观,并从儿童的独特视角出发,尊重、保护、鼓励属于孩子的独特表达方式。其次,儿童绘画指导要把握儿童发展阶段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因势利导设计具体活动开展指导,更好地保障孩子阶段性的发展特点。第三,还要解决各种儿童绘画工具、材料、技能、形式羁绊,围绕主题活动运用指导策略,使材料和工具成为孩子想象表达的媒介。
三、儿童观是儿童绘画指导中引发想象及独特表现的前提
指导儿童绘画首先要以孩子朋友般的视觉对待孩子,平等尊重,先做朋友。小朋友是我们永远的老师,因为每一位孩子能独立地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和独特的视角创造出有象征性的图画。
以下是一个女孩画妈妈的几张画,生动、形象,特征突出,图1表现妈妈大步流星的状态;图2把妈妈自我欣赏、气定神闲的样子表现得温和甜美;图3的注解是:“我不喜欢妈妈生气,批评我的时候嘴巴动来动去,很多线,有些风吹头发,乱乱的。”把妈妈批评她时嘴巴上下开合用折线记录了下来,怒目圆睁和挥舞的手臂呼之欲出,在二维的空间里产生了时间感,整个批评状态的过程和时长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孩子有自己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式,某种程度优于成人,更自由更多样更多维度,不是成人能教的。
因此指导儿童绘画时,首先应多具备一点童心,多了解一些儿童绘画的特点,少一些成人绘画模式。孩子绘画天真烂漫的童趣,是他们认识生活、反映单纯质朴情感的需要。指导儿童绘画首先要具备儿童观,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合作者、欣赏者,才能引发孩子独特的观察、想象及个性表现。
四、指导儿童绘画中启发想象、培养个性特点的策略
在孩子绘画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没有明确的界限,不同的孩子在绘画的某些方面会表现出不同的天分。只有了解了各个不同时期及不同孩子的特点,才能为我们指导学生绘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了解儿童绘画发展阶段,有的放矢地引导
1.涂鸦期(1.5~4岁)
1.5岁左右为无意识涂鸦阶段,会在纸上画断断续续、曲曲弯弯的不规则线条,它是一种不受或少受视觉控制的纯肌肉运动,2岁左右是控制涂鸦阶段,逐步学习控制手的动作,注意手、眼之间的联系,会在纸上画出上下左右有一定规则的线条,并会在纸上重复地画圆圈,能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颜色笔。第三阶段为命题涂鸦阶段,虽不能画出真实的形象,但已有明显的表达意图,如图4。也常用圆形物代表所要表达的物体,如图5《三个月亮在树林里睡觉》,用涂鸦大线圈表示树林,把想象和经验结合在一起,将爸爸妈妈和孩子晚上睡觉三个人的经验迁移到月亮宝宝一家,结合自己的想象,通过涂鸦展现出来,三个月亮在树林里睡觉,宁静安详,图4图5富有童趣。这种特点是指导者首先要保护和鼓励的,并创设更宽松自由的环境,多形式地引导幼儿表达。
2.象征期(4~5岁)
幼儿从活动中逐步积累起对物体的初步印象,对外界事物的概念常以自我為中心。能大胆地、独立地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创造出直觉的象征性图式。描绘的形态多半是粗略的、不完全的。如图6用圆形画花或者是太阳等,图7用圆形各种形态组合成蜜蜂、蝴蝶、飞蛾等。这时期他们观察事物只关注主要特点。这一时期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概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直觉的象征化,与真实物象相差比较大,也更具有独创性。本阶段的指导注意要引导孩子观察事物的细节及各部分的关系,不要说孩子画得不像,更不要示范应该怎样画,让孩子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开拓孩子的视野,鼓励孩子用语言补充表达,有助于形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3.概念画期(5~8岁)
这时期的儿童画基本上是用线条勾画出平面二维的物体轮廓。画出来常常是一种模式里套出来的,有自己的概念造型模式。能比较细致完整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见,如图8,观察力进一步增强,这一时期是儿童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有明显的写实倾向,如图9。本阶段引导孩子观察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通过画绘画日记,培养孩子的形象记忆、想象能力,让孩子轻松大胆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使个性与独特性得以发展。
4.写实期(8~15岁)
随着儿童思维性质的变化,儿童画的内容也逐步趋向写实。许多儿童在尝试对自然进行再现,向有意识创作阶段过渡。
(二)儿童绘画指导启发想象、培养个性的原则与方法
在了解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特点及指导要点的基础上,儿童绘画指导启发想象、培养个性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与方法。
1.在美术活动中帮助幼儿积累有助成长的经验
如知觉经验的成长、感情经验的成长、美感经验的成长、知识经验的成长、社会经验的成长。
小一点的孩子能够画其所想,稍大一点的画其所见。6岁左右的孩子观察力进一步增强,开始对细节进行描绘。这一时期是儿童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儿童画创作最多的时期。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有明显的写实倾向,能把所见所闻的事情作为整体记下来,保存在记忆中,能凭记忆把所见事物加以概括和重新组合表现出来。可以引导孩子观察细节与整体的关系,通过画绘画日记等,培养孩子的形象记忆能力,让孩子轻松大胆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如图12,孩子记录了妈妈和堂哥陪她放烟花的情景,图13和小朋友在跳绳拍球的愉快体验。
2.绘画活动设计要遵循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的选材原则
贴近孩子,才能设计出深受孩子们欢迎的绘画活动,如根据孩子们对汽车的喜爱,可以设计“奇异的水果车”主题绘画,调动和激发孩子的绘画热情,发展想象力和创作力。图14中尖尖的红萝卜撞进菠萝货车的尾巴,萝卜司机紧张地张大嘴巴站起来看,画面趣味十足,想象力和个性特点得到了展现和发展,并形成愉悦的创作体验。
3.美术活动中的讨论必须以平等互助的关系为基础
教师以引導、提供适当的帮助为主,尽量不要给孩子修改作品,保持儿童绘画的自身特点及原创性。
4.美术活动中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拓展视野,尝试运用各种途径与手段,将探究与艺术表现结合,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可以开展写生活动,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观察及感受。“孩子们的作品,不是将某一个具体的目标投射到纸面的印象,而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个性品质以及能力,心理生理机能等生命本质宣泄出来的结晶。”只有在外界刺激、观察及感受的基础上才更能引发想象和联想。
(三)指导老师掌握常用工具材料及技法,助力儿童发展绘画想象力
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一种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老师无法教出来的。儿童绘画活动指导如果流于不同材质、不同形式的技法教与学,过于注重孩子对绘画技能的掌握,过度示范或引导孩子向范例学习,可能直接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与个性。
作为指导老师,必须了解及掌握各种儿童绘画工具、材料、技能、表现形式等。因为“儿童绘画指导,在于教师对儿童的理解,儿童与绘画形象、绘画语言、绘画材料之间的交流对话的理解,在理解中去发现儿童的需要,然后对儿童拾掇的发现给予恰当的肯定帮助和建议,让他们满怀信心地在头脑中拾掇发现收藏充实”。指导老师自身对材料和技能有深入的了解及掌握,才能助力儿童绘画指导,不受羁绊,使材料和工具成为孩子想象表达的媒介,为想象及表现插上翅膀。如油画棒是一种油性彩色绘画工具,手感细腻、润滑,叠色、混色性能优异,使涂层更有质感,基本的涂色法有平涂法、接色法、渐变法、点涂法、勾线法等。油画棒是儿童画用得最多的工具,与油画棒相结合使用的纸也有很多种,如油画棒与色卡纸、油画棒与砂纸等。砂纸表面粗糙有颗粒,油画棒轻涂便可以获得饱满的色彩,叠色、混色使涂层有厚重感,未涂满的地方具有斑驳的美等。当然儿童绘画工具材料、形式非常多,也经常推陈出新,这就需要指导教师有终身学习习惯,才能创设更有利于儿童绘画想象发展的软硬环境。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