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考证背景下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2020-03-02 02:25曾彦萍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知识点计算机微课

曾彦萍

中职计算机考证中的理论题是学生考证一个痛点也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平时上课的教学和考证辅导经验进行总结探索,使用学习通平台教学工具,并以本校中职学生为调查对象,对移动设备+学习通平台+微课视频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以期寻求一条适合中职考证背景下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中职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理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课程内容本身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考取全国计算机一级证书是中职学生的一个主要学习任务。计算机一级考试的理论方面成为学生学习的痛点,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一个难点。计算机基础在考证方面的理论知识点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计算机工作过程原理;计算机数据的表示、存储和处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与防治等。这些理论知识点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存在难理解、较抽象的问题,学生需要记忆理解的概念较多,学习热情不高。

(二)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校生源较为复杂,来自不同地区的初中生,他们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不同,其文化基础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限,学习效果各不相同。这就在客观上导致了中职学生的厌学情绪,对学习计算机课程兴趣不浓、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差别较大等现象,从而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课时安排时间紧,课程时间与考证时间不衔接

以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计算机基础总学时为120课时,分两个学期完成,上半学期为80课时,主要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Word和PowerPoint,下半学期为40课时,主要教授Excel和网络基础知识。考证是在学习完课程的第三个学期初才进行,中间隔开了一个寒假或暑假的时间,这段时间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几乎为0,到了考证前2、3周再进行复习,也只能安排每天的第七节或者晚修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复习,学生的知识学习中断了一个假期以后再进行有限时间的复习,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让学生在假期也能连续不间断地进行知识的复习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一)以《计算机硬件结构及工作过程》为例进行探索

带着上面的问题,笔者开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考证辅导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探索各种教学平台app,最终在众多的学习平台中选定了超星学习通平台作为尝试的开始,超星学习通为课堂教学提供覆盖所有课堂教学活动的课堂互动功能。如课堂签到、抢答、选人、测验、投票、多屏互动、讨论上墙、课堂报告等功能(见图1)。

在一次公开课上,笔者采用了移动设备+学习通平台+微课视频的教学模式对《计算机硬件结构及工作过程》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尝试和探索,课堂效果非常明显。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熟识计算机的硬件结构,难点是计算机的五大部件工作过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理论知识点多,学生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多,学生学习兴趣点低,尤其是“计算机工作过程”这个难点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难理解。为此,笔者将计算机工作过程制作成直观、生动的微课视频,再结合学习通平台的强大功能,在教学环节“问题驱动,自主探究”中用游戏体验的方式类比计算机的工作过程,结合学习平台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学生在讨论区预设的讨论题“计算机完成一次运算需要用到哪些部件?”进行讨论回帖。接着笔者在课堂播放“计算机工作过程”微课视频,并做引导讲解和演示。然后通过平台“摇一摇选人”的功能随机挑选学生讲述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做补充和引导。最后在教学环节“答题竞赛,导学达标”中通过学习通推送关于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抢答题和计算机工作过程方面的必答题给学生,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抢答题和必答题。通过这个环节加强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和内化,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解决了本节课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的薄弱,帮助学生理解和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另外一个重要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学习通平台的实时评价,在必答题10道题目中,平均分88分,正确率84%,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學生对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基本能掌握和理解。学生从签到、浏览学习资料、讨论、抢答题、必答题每个环节在平台上的操作都会被平台后台记录,生成评价统计,评价实时、直观。学生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结合平台反馈数据改进后续教学。

课后笔者再利用学习通平台将相应知识点的题库及时推送给学生,并在讨论群督促学生完成练习并打卡获得相应积分。学生课后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课后平台上的互动和题库的练习,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其后,笔者开始探讨移动设备+学习通平台+微课视频这个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上的应用。

(二)总结经验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

1.整合资源,推送资源

在课前,笔者结合考证题库和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相应知识点整理成选择题的形式导入到学习通平台的题库,按每一个知识点一个题库,清晰明了,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课程资源如图2所示)。再将一些难理解、较抽象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如图3所示)。通过平台内容资源推送功能,将相对应的资料推送到学生的移动终端设备,并通过讨论群提醒学生先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预习。通过这些课前的准备和信息化手段,课前预习结果在平台上及时反馈,教师还可以查看课前推送资源的学习情况,并提醒未查看的同学进行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查看了课程的各项课前资源后就会获得相应的积分,进行排名,在班级讨论群中学生还能够对课件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使得教师能够快速、及时地了解课前学习动态,确定教学重难点,进行逐个击破。

2.课中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笔者根据课前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整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存在的较薄弱、难理解较抽象的知识点结合微课视频进行重点讲解,再利用学习通平台的抢答功能和选人功能,在课堂营造活跃、紧张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后再来一个课堂小测验,测验结束后,学生能够即时看到自己的作业结果,教师也能够看到全班学生作业的总体排名和用时情况(如图4所示),能够对低分的学生进行重测,进一步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厌倦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通平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后有效学习

移动设备的普及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课后笔者利用学习通平台的积分奖励机制激励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查看移动设备教师推送的课后练习,通过整理好的各个知识点题库每天定时向学生推送设定的题目,学生完成练习达到教师要求的分数并在讨论群完成打卡就可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从课前、课中到课后,实现学习无缝对接,学生假期也能在自己的移动设备上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很好地解决了本文开头提出的关于计算机考证时间和课程学习时间不衔接的问题。移动设备+学习通平台+微课视频的应用,实现了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的同步性和连续性。积分激励机制又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刚刚过去的计算机考证中理论方面的成绩较以往提高了35%。例如,20道理论选择题,有80%的学生能答对12道以上。

4.有效评价,积分激励

在评价环节中,除了以上系统自动进行测试的评价、教师设置积分的评价外,还有课堂中的师生和生生评价,学生能够根据评分标准进行相互点赞,并获得积分。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界面中也可以看到自己的积分,还能看到自己一个阶段后的学习程度。这样的评价实时有效真正做到了课堂内外的真实有效评价,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积分来驱动课内外学习(见图5)。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应用,教师发布的所有课程信息、课前预习、课堂测试、答疑讨论、抢答、选人等环节,都可以即时传递到学生的移动设备上,从而让学生的移动设备从此变成学习工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在移动设备上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學习通平台上的每一个环节活动都能被记录下来并形成综合的数据分析,让教师和学生自己都能非常直观地接收到课程学习的反馈效果,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不足和进步,教师看到自己教学的效果和反馈,对教和学双方都起到非常好的镜子作用。

三、总结

总结以上的课堂教学和辅导考证的经验,利用移动设备终端+学习通平台+微课视频这种混合教学模式,有效地引导学生将移动设备变成学习工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提高了学生个体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从学生课后学习环境来看,这种移动设备终端的课后复习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复习知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考证的背景下利用这种混合教学模式,事实验证对计算机考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知识点计算机微课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