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月娇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型媒体已走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领域新媒体的出现继续渗透,促进了学习的碎片化和小型化发展,为学生的移动学习带来了有利的机遇。本文分析了中职生的学情,基于新媒体,用微项目为指引,建立丰富的微资源库,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微教学策略,并结合微教学特点,构建新媒体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微”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教育信息化国际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教育改革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注重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
在强大的网络环境支持下,IPAD、手机等新型媒体正在迅速普及,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对生源良莠不齐,厌理论喜欢技能操作的中职生来说,他们产生了更为强烈的碎片化学习需求,更渴望通过短小精干的学习内容,理解抽象复杂的课本知识。在灵活、高效、个性化的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以微博、微信、微课、微视频为主要“微”载体的微教育模式已经开始通过手机、电脑等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的通信设备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受教育者受到显性或隐性教育。中职计算机本身的课程内容理论和实操性较强,就与微课、视频有着高度契合性,于是要在新媒体时代探究“微”教学模式和计算机专业教学相整合的方法。
二、概念及含义
新媒体,指网络环境下,利用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局域网、无线通信网络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智能手机等媒体,向用户传播信息的形式。新媒体,也被称为数字新媒体,是移动的、碎片化的和无处不在的。
本文研究的“微”教学模式是指,在新媒体背景下,在微学习理念下,以提升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为目的,借用微媒体工具,将案例项目分解为微项目、微内容,借助微平台以微资源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形成师生线上互动,展开教学反馈和评价一系列的教学模式,通过教与学活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微”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模型见图1。
三、“微”教学的特征
“微”教学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1.教学活动的目标性
“微”教学是有目标、有针对性地教学,即使不是一种面对面教学方法,可是师生对自己的角色、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的责任和目标都很清楚。
2.教学内容的碎片化
“微”教学是将完整和固定的长期教学问题分为短期和小型固定教学问题,以便及时帮助学生,为学生答疑。
3.教学媒体的多樣化
依靠于信息化的新媒体,“微”教学可以用微信、微博公众媒体,或者网络辅助教学的蓝墨云、超星学习通学习平台等,达到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教学的目的。
4.教学对象的小型化
“微”教学参与者的数量应少。所实践证明,在实施灵活的讨论和评价时,较少的人能更充分、更彻底地进行,教师更容易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对知识理解程度。
5.教学问题的针对性
“微”教学具有教学时间短,参与人数少的特点,所以每一次教学内容兼具单一的,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断地、重复性和深入学习研究可以提高中职生对这种技能的掌握程度。
四、基于新媒体的“微”教学模式实施
在实施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微”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授课课题的设计,特别是要保证课题的清晰合理和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要保证“微”模式的应用有效性,教师需要从课前预习、课上教学与课后复习这几个环节出发。课前预习时,教师要精心选择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微”教学实例,并用教案讲解进行配合,目的是让学生突破“微”教学中的重点。为了优化与学生的互动沟通,还要在预习时向学生收集预习过程中的疑问,为后期的讲解与讨论打下基础。
在课上教学环节,教师要激励学生。到自主学习阶段,教师要把关注点放在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锻炼方而,指导学生在自学中进行一定的操作应用,促使学生把计算机操作方法和理论连接起来。在学习了微课、视频之后,仍然会有部分学生存在疑惑点,于是教师可以实施个别辅导。例如,在学习计算机信息获取和分析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优化课堂知识结构,在选题阶段需要把重点放在网站设计和信息安全方而,精选教学内容,改进课堂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接下来,本文以笔者任教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进行具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前
1.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将完整的知识点分解为微项目
根据本教材课程内容,分六个章节,结合学生的学情,按照课程标准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设计教案。经过对整个教材的分析,每个章节以项目为主线,教师重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解,形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更加适应学生碎片化的学习特点。分解微项目,围绕以学生个体作为教学中心,将微知识点和技能传递给学生。如PPT章节的自定义动画命令组学习中,以制作《感恩五月》项目为主线,将动画分解为进入、强调、退出三个知识点,即 3个小项目,制作成相应的微课,形成的“微”项目与知识不仅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且具有独立性。
2.根据微项目,制作微资源
教师将分解好的微项目制作成集生动性、灵活性及趣味性于一体的微课、微视频等,放在学习微资源库中,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借助移动媒体,在教室、宿舍或家里,以学生个人喜欢的一种方式,随时随处,灵活学习,可以实现预习和自主学习的目标。
3.利用微平台,传递微资源
微平台的特点是方便、随时随地,实现“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学习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超星学习通等微平台向学生推送“微”资源,方便学生学习交流,如超星学习通的奖励、点名、抢答环节的设置,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