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林华
思政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它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是我国公民在每个教育阶段必须要学习的一门最基本且重要的课程之一。提高中职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意识,加强对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得以稳定,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中职学校的思政教育必须受到重视,也必须“全面开花”,在其他学科领域融入思政教育,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一、思政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中职生的重大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育,我们都“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一)思政教育课是中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最新发布的教学大纲显示,目前,中职学校主要开设有德育课程、文化基础课程和部分大类专业基础课程。2010年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教职成〔2010〕6号)第二十四条中明确规定,中职学校应该要把思政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2014年,教育部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大纲不仅对学校开展新时代下的中职德育课程作出了明确的指导,还进一步明确了思政教育在中职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目前,绝大多数的中职学校都能够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开设相关的思政课程,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等。这些课程的开设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习如何做人,接触职业道德和标准等,为学生未来就业做好知识,甚至是技能的储备,与学生的就业接轨。因此,中职学校的思政教育课程是中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思政教育可端正中职学生 “三观”
中职学生的年龄在15~17岁之间,他们所处的年龄段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一个特殊而又关键的时期,他们对很多社会现象、思想意识形态、个人的信念等,都开始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我们又必须承认,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这些现象时而彷徨时而又坚定、明确,这是因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慢慢形成。这是正常的。不过,在中职学校,如何把思政课上好,进一步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性的教育任务做好,让中职生在端正“三观”的路上少走弯路,为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奉献一份力量,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可行性
(一)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彰显职业特色
目前,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语文教材都是选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倪文锦、于黔勋主编的教材。这本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是根据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的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以及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整体功能定位,在遵循了语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显然,中职语文教材基本脱离“启蒙教育”“升学需要”等方面的需求,它的编写不仅仅考虑的是语文这门学科的工具性特点,更多考虑的是符合中职学生个体发展,与专业学习、未来就业直接联系,具有很浓的职业特色。如在基础模块(上册)中,每个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是结合专业学习和职业素养的需要而编写的。职业素养的需求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是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职业特色鲜明的中职语文教材是开展思政教育的“绝佳教材”。
(二)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要素与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合度”高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德育的要素。突显职业特色的中职语文教材更是有很多德育的要素。这些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文章,精心设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着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和深邃的职业素养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合度”非常高。如阿米琪斯的《狂欢节的最后一天》,作者通过狂欢节的所见所闻,刻画了平凡而又善良的母亲与绅士的形象,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这与思政教育中的人生观教育是相吻合的;古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了一个壮心不已、壮志难酬的爱国诗人形象,这与思政教育中的爱国情怀教育是相吻合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产生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三)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可胜任思政教育
教师本身应该具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和知识储备。根据《教师法》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目前,本科院校已有一整套相对完善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这就意味着中职学校的教师在大学求学阶段必须要完成相应的思政教育课程的学习,政治素养必须要过硬。而入职教师行业还应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必须完成“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师入职时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素养和相应的知识。而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不仅在大学学习了相应的专业课程,也储备了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这就为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三、思政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呈现
(一)于课文讲授中融入
1.设定相应的思政教育教学目标
这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要结合课文的教学目标需要,不能刻意添加。如《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教学目标根据中职语文课的特点,可以设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①学会对文中内容做注释,养成翻阅工具书的习惯;②掌握并学会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度、比照联读、扩展阅读等阅读方法;③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标题内涵,从而热爱读书、积极阅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其中,教学目标3就是让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并懂得阅读的重要性,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这既是语文人文素养目标的培养,也是思政教育的内容之一。
2.介绍作品背景、分析段落词句中融入
作品的写作背景会涉及社会背景、作者的人生履歷等,因此可以选择适当的思政教育内容加以融入;而一些好的段落词句是融入了作者情感或者是人生感悟的,因此也可以适当融入一些思政教育的内容。如在讲授古诗《静女》《采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经》的创作背景和过程以及相关的文学知识,在分析具体的语句时,让学生从诗词的字里行间感受我国文学文化的魅力,从而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
3.概括文章主旨最易融入思政教育内容
如讲授《飞向太空的航程》,文章的主旨是体现了中国航天人在科学探索之路上不畏艰难的崇高精神,可以让学生树立起职业道德精神。通过文章主旨,可以融入以下思政内容: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是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在支持,即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下的经济和政治的强有力的保障,从而让学生树立起制度自信,让学生坚定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4.作业布置适当延伸,多关注国家时事
作业的布置应遵循灵活多样化的原则,加之信息化的手段,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样的方式进行作业,不拘泥于课文,并要多关注国家时事,让学生既对课文的内容有收获,又对课外的动态有了解。如布置《善良》的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观察社会上一些关于“善良”的社会现象,并根据自己对“善良”的感悟拍成一段视频,结合视频谈谈自己对“善良”的看法。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关注国家时事、社会现象,从而达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目的,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二)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
1.表达与交流活动
在倪文锦和于黔勋主编的中职语文教材中,“表达与交流”活动包含“口语交际”和“写作”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总体上是从学生的职业发展的需要而设定的教学内容。表达部分既有口语的表达也有文字表达,都是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基础模块上册(第三版)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任务是自我介绍。在做这个口语交际任务时,可以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表达技巧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学生自己在语言自信、用语礼貌得体、举止大方等方面的情况,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并进行思政教育,让学生明白:个体存在于集体中,这些内容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再如,布置学生写作,可以结合社会的一些热门时事让学生发表看法,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谈谈职业道德、职业发展方向、职业素养等,还可以就当下的社会热门话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等。
2.其他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养成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方式很多样,朗诵与辩论是重要的两种方式。朗诵与辩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技巧,但也不能只让个别学生参与,应该要让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达到思政教育融入的目的。如基础模块上册(第三版)第六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诵读经典古诗 弘扬传统文化——中华古诗词朗诵比赛”,设定了两个活动目的和任务,分别是激发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增加古诗积累,提高文化素养;掌握诵读方法提高诵读水平。学生在准备朗诵比赛的过程中,需要对古诗词按照主题分类,并选择一首最喜欢的诗词做好发言准备,并根据诗词特点用编文摘的方式介绍好诗,然后运用诵读方法在小组中诵读,并经过小组推荐,最后在班级中进行比赛。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了对中国古诗词的搜集和理解,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无形中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政教育,即文化自信的教育。同时还形成了小组竞争、班级竞争的局面,也就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自己,认识了团队和个体间的关系,懂得个体间的竞争和团队间的相互合作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构建起良好的职业意识形态。
四、总结
思政教育课是全国各大院校的一门基本、必修课程,在新时代,当代的中国学子如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自己,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已经不是思政教育课教师要考虑的问题,而是当前所有学校的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中职语文肩负着培养中职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双重任务,有着“天然”的融入思政教育的“优势”。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及相关的文学知识储备,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动声色”地将思政教育的内容传达给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教育意义,让学生终身受益。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