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行动策略

2020-03-02 02:18韦荣锋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韦荣锋

摘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显著耦合关系,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有助于改善乡村社会治理和提高村民收入水平,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独特价值。当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主要存在项目同质化、经营管理粗放、融资困难、人才短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基于此,今后要发展好乡村生态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应着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产业转型提质;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其发展内能;加快完善融资政策措施,夯实融资保障;创新农村人才工作,强化人才支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厚植生态资源优势。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0)01-0113-10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新起点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定。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报告还指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观目前农村各产业,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无疑是促进城乡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佳的选择之一。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效果明显。本文主要探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带动乡村振兴的独特价值、当前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面临的主要困境以及今后的行动策略。

一、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实现乡村振兴的独特价值

生态旅游是谋求旅游业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最大化的合理选择。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大力发展好以保护性、教育性、责任性、社区参与性为基本特征的乡村生态旅游,对助推乡村振兴具有独特作用。

(一)有利于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长期以来,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停留在种植业、养殖业阶段的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规模小,产业效益低,大多数产品处于自产自销状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新兴产业,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的必由之路。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极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大发展能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从旅游业发展趋势来看,当前旅游形式正由大众旅游转向生态旅游,旅游市场正由大城市转向乡村,乡村生态旅游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据统计,2016年国庆小长假期间全国旅游总计约1.86亿人次,其中乡村生态旅游约1.29亿人次,占国庆出游总人次的70%。根据原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全国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和节假日出游,70%以上选择在周边的乡村旅游点,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杭州等发达城市居民周末出游80%以上选择乡村旅游,主要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20%以上。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农业国家,广袤的农村聚集了大约70%的旅游资源。发展好乡村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乡村新兴产业,而且能够带动乡村交通运输、商贸、饮食、旅馆、文娱、纪念品加工、土特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一业举而百业兴”的效应,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二)有利于实现乡村生态宜居

乡村生态旅游是将传统的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进行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生态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准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开展生态体验、生态认知、生态教育并获得身心愉快的旅游方式。具体而言,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独特的农业生产形态、社会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传统的乡村文化、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乡村聚落景观等为主要旅游吸引物,进行观光、游览、学习、体验、娱乐、餐饮、购物、学习、休闲度假等形式的旅游活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一方面强调旅游者回归乡村自然界,到乡村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和探索,感受、认识自然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另一方面强调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强调旅游开发者、参与者负有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责任,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与传统的乡村旅游相比,乡村生态旅游除了能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观光游览和农事学习等需求外,还具有生态体验和生态教育功能。因此,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只要引导和管理到位,不会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相反,它有利于推动人们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乡村更加生态宜居。

(三)有利于改善乡村社会治理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整体,一个地方的发展往往需要不同主体的共同努力,问题在于如何找到一个契合点。有学者认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实现城乡互动、资源共享的现实途径。在贫困地区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其治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相比较而言,城市具有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优势,而像河池这样的乡村地区则由于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知识技能不足,法治观念淡薄,处理和应对问题能力不强,社会沟通能力较弱,不利于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乡村生态旅游的主要目标市场是城镇居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以大大促进城乡之间人员的交流、信息的共享、先进文化的传播。通过城市居民与乡村农民的零距离接触,城市居民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法治、管理、科技等知识、理念、信息带到农村,促进了当地居民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综合技能的提升。这些都必将大大有利于乡村社会治理的不断改善。

(四)有利于提高村民收入水平

2018年初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村民生活富裕的根本。没有村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只能是空谈。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重视社区参与和增进当地居民经济福利的旅游,有极强的脱贫增收功能。早在1990年,国際生态旅游协会(Ce International Ekotourism Society)就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中,当地居民可以通过以土地、山林等资源出租、入股或参与管理、资金入股的形式获得经济收入,可以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在当地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中从事务工、提供服务获得经济收入,具备条件的还可以通过独立开发经营或参与开发经营获得经济收入。通过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辐射带动交通运输、商贸、饮食、旅馆、文娱、纪念品加工、土特产品加工等行业兴起,从而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广大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增加收入。有研究表明,一般乡村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从业人员,可以为社会增加4个就业机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有关研究表明,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将达2.3万亿元,带动约8000万农民受益。可见,乡村生态旅游的脱贫效应不一般。

二、当前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发展同质化较严重

近年来,全国各地乡村生态旅游呈现遍地开花、快速发展的形势,但是项目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照抄照搬、相互模仿的比较多,创新性、特色性、差异化不足,给人千景一面之感,主题多有雷同,服务内容相同或相近,采用模式和形式差不多,缺乏文化内涵和创意,旅游产品缺乏独特性。各地都有相似的农家乐、垂钓、采摘、民宿客栈等项目,大同小异,对游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之所以出现同质化现象,主要是因为我国乡村生态旅游起步晚,发展迟,但是市场需求旺盛,投资者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创新开发能力不足,品牌意识不强,只好复制、模仿别地的已有做法。当然也有部分原因是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挖掘旅游资源或片面追求政绩,在缺乏清晰市场定位和科学规划论证的情况下就匆匆上项目,一哄而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项目,追求短期效益,导致了这些后果。

(二)粗放式经营较突出

与一般的旅游项目相比较,乡村生态旅游投资较少,开发门槛不高。目前从事乡村生态旅游的,大都是一些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小投资者,有的是地方的个体老板,甚至是毫无经验的“土豪”,包括通过承揽工程项目发展起来的老板,缺乏现代视野和眼光,短期行为比较多,缺乏做大做强做久乡村生态旅游的耐力和担当。由于我国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起步晚,至今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营管理模式,大多数投资经营者都是处于摸索前行之中。粗放经营主要体现在:景区管理混乱,服务水平低,卫生条件差,安全设施、环保设施不健全,应急救助设施欠缺,信息化服务跟不上,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商家之间恶性竞争多,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部分乡村旅游景区重视规划不重视管理,重视规模不重视品质。

(三)融资问题难破解

融资问题始终是制约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难点。乡村生态旅游远离经济发达、资本集中的城市,扎根于广阔的农村,甚至是十分偏远、条件恶劣的地区,投资者大都是一些中小企业或者是个体老板,甚至是新富裕起来的农牧民或者是农牧业合作组织,受到现有资金限制,投入能力低下,他们渴望获得可靠的融资来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景区食宿、度假养生、娱乐、信息、安全保障等服务水平,提高旅游区开发质量。但是在融资方面,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主体面临缺乏抵押物、找不到有效担保、贷款门槛高、贷款程序复杂、投资回报周期长、融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很难申请到贷款,致使很多乡村生态旅游点开发不尽如人意。另外,乡村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初期投资大,获得收益相对缓慢,部分投资人在早期没有能够准确预判投资金额,结果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因此,破解融资难题是加快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必须要做的功课。

(四)人才瓶颈制约突出

人才是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包括专业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量极大,但从目前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现状来看,乡村生态旅游从业人数较多但文化素质较低,人员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相关旅游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很少进入农村。当前乡村生态旅游人才缺乏,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大量人才外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乡村适龄劳动人口对土地的依赖性明显下降,越来越多的乡村劳动力选择进城谋求发展。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乡村人才长期处于“失血”“贫血”状态。二是农村发展环境不利于人才的引进和回流。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城市相比较,农村营商环境不优,发展机会少,文化娱乐设施落后,城市生活更方便更优质,更多的年轻人愿意选择在城市发展。

(五)环境治理有待加强

乡村生态旅游主要依赖自然生态资源,以原有的自然生态资源为基础。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是根本。当前,我国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面临三大问题:一是游客生态文明素质不高。有的随意踩踏绿地草场,有的喜欢折花折枝和乱涂乱画,有的随地拉屎撒尿,有的随便停放车辆,有的习惯到处乱扔垃圾,有的喜欢大声喧哗,什么情况都有。二是旅游开发业主生态意识不强。大部分旅游开发业主缺乏做生态旅游的基本素养,对生态旅游的内涵缺乏了解,缺乏绿色发展的意识和生态保护的观念。有的开发业主在发展过程当中,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景区环境承载力问题,常常导致景区游客量超标,车流量过大,对环境造成破坏。三是景区生态执法力度有待加强。部分地方对资源开发利用、经营管理、违规处罚等缺乏具体规定,难以实际执行。执法部门对开发经营过程中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为缺乏有效监督检查,有的对群众举报置之不理,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没能及时处理。

三、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展好乡村生态旅游的行动策略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产业发展转型提质

乡村生态旅游从根本上来说是经济活动,所以是要向着市场化的发展道路进行的,要能够和市场化的发展规律相适应,但也需要政府从中进行引导管理。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一个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需要政府从规划引导、市场监管、公共服務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一是统一做好具体发展规划。缺乏统一具体的规划引导是近年来乡村生态旅游市场粗放、混乱的直接原因。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2016年还专门出台《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强调:“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近年来各地也都制定出台有关旅游发展指导文件,但是绝大部分市县一级没有出台本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指导文件,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实际上还处于自发状态,以至于出现盲目跟风、同质化严重、粗放经营、恶性竞争等问题。当务之急是推动市县一级政府组织发改、农业、旅游、林业、科技、自然资源等部门加紧编制本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指导本地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做到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推进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二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推动乡村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新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乡村生态旅游转型提质的发展方向。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全面质量管理。首先是要把好开发准入关。在作出具体规划后,地方政府要对每一个乡村生态旅游点开发企业的资质作出明确规定,突出招强商招优商。其次是要加强规范管理。要制定一整套的政策法规,对乡村生态旅游点的土地使用、资金扶持、资源利用、产品开发、环境保护、人员培训、经营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加强市场监管整治,提高乡村生态旅游点开发管理整体水平。再次是要完善行业管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建议加快组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协会,积极搭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负责乡村旅游的各项协调服务工作。最后是要加强奖惩激励措施。每年对乡村生态旅游区(点)开展星级评选,晋级优秀乡村生态旅游区(点),淘汰和取缔开发管理不善的乡村生态旅游区(点),发挥激励引导作用。

三是深化发展模式变革。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小、散、乱、弱、差”等问题,经营管理粗放,发展质量不高,主要根源在于个体老板、农户等自发经营居多,发展模式落后。建议今后大力发展公司经营管理模式、行业协会管理模式和村镇集体经营管理模式,积极开拓外资经营管理模式,着力形成高资本投入、新发展理念、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发展格局,促进产业发展转型提质,破解粗放式经营现状。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整合等办法,积极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和发展村镇旅游公司、乡村旅游合作社,通过企业或能人带动,通过资源整合和股份合作,逐步改变“小、散、乱、弱、差”的局面,推进高标准、集约化发展。

(二)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经营主体发展内能

高标准、集约化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培育乡村旅游新型经营主体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和保障。从总体来看,当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仍然是以自发式开发、分散式经营居多,投资经营者大多是个体老板和富裕农民,经营管理素质不高,市场敏锐性不强,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方式粗放,制约了乡村生态旅游健康、高质和可持续发展。面对新时代人们对乡村生态旅游的新需求以及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着力培育乡村生态旅游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必然。

一是引进强优经营主体。在营造好营商环境的基础上,各地要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大力引进发展理念先进、资金雄厚、市场开拓能力强、社会信誉好、有一定开发经验的旅游企业到本地开展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着力引进省级以上强优企业加入本地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积极引导本地外出创办企业人员返乡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要按照宁缺毋滥的原则,转变招商引资理念,突出招商选资,促进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做大做优。

二是加强经营能力培训。培训是提升乡村生态旅游业主经营管理能力的最便捷途径,也是最有效办法。各地要根据本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需要和经营主体实际情况,制定乡村生态旅游经营主体轮训计划,由旅游部门牵头每年举办乡村生态旅游经营主体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重点开展生态旅游知识、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组织管理能力、旅游景區建设、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宣传营销、有关政策法规培训及成功和失败的典型案例分享,全面提升经营管理者内在素质,培育符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产业高质量集约化发展。

三是加大力度培优扶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具有外溢性,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独特的作用,各级政府在培优扶强乡村生态旅游经营主体上要有政策措施。对于具有发展前景好、经营理念正确、社会信誉好、遵纪守法、带动乡村振兴作用大的乡村生态旅游经营主体,政府部门要着力发挥好政策优势,在财税上予以优惠、土地使用上予以支持、政治上予以肯定、精神上予以奖励。积极做好道路建设等公共服务,助推乡村生态旅游经营实体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增强乡村生态旅游经营实体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服务游客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加强行业指导和管理,加强周边环境整治,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快完善融资政策措施,夯实产业开发融资保障

资金短缺是制约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最大的瓶颈。乡村生态旅游是一个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显著的产业,顺应了当今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对促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各级政府应当加快完善融资政策措施,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破难题强保障。

一是着力提高偿还贷款能力。还贷能力是获得银行融资的前提。通过有针对性地引进强优企业、组建大型乡村生态旅游企业集团、设立村镇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壮大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实体,形成规模化、较稳定的信贷主体,提高乡村生态旅游还款能力,改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实体获得银行融资的条件。

二是采取多种形式提供担保。在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地方政府应全面整合涉农和扶贫资金,出资成立担保公司或乡村旅游信贷基金,为乡村旅游中小企业和经营农户提供贷款担保或贴息,放大政府资金的效用。通过政府部门引导,成立乡村旅游保险公司和乡村旅游担保公司,由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实体与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签订借款保证保险合同,为乡村生态旅游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担保。根据乡村社会家族、亲友联系紧密的情况,可以探索大户带小户、农户联保的方式建立联合担保,拓宽担保的途径。

三是拓宽乡村生态旅游融资渠道。2000年以来,我国已经安排国债资金投资旅游项目,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重点经营性项目投资,地方政府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生态旅游实体积极利用好这部分政策性资金。建议在市县两级设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整合农业农村、林业、水利、生态环境等政府部门专项资金,扶持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开发。要有针对性地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适当延长还款周期,增加贫困村(户)免息或贴息贷款,减少融资信息不对称障碍,着力开发乡村生态旅游和旅游扶贫信贷业务,方便乡村生态旅游项目贷款。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鼓励农民以土地使用权、资金、技术、固定资产等入股兴办乡村生态旅游,参与乡村生态旅游投资开发。鼓励通过PPP、众筹等新型融资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乡村生态旅游投资开发领域。积极引导和帮助乡村生态旅游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开展乡村生态旅游资源权益质押、经营权质押、门票收入权质押、动产抵押、林权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股权质押贷款等融资方式,加大对乡村生态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四)创新农村人才工作,强化各类优秀人才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需要大量懂业务、会经营、善管理、能创新、有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人才是推动乡村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人才的短缺成了当前乡村生态旅游转型提质的瓶颈,特别是在偏远和贫困地区。因此,各地要把人才资本开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农村人才,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活水源头。

一是要突出就地取才,着力培养造就一批乡村本土人才。重视社区参与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内在要求。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让更多农民有机会平等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中来,带动附近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乡村生态旅游区要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着力把传统农民培养成为新型农民,适应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需要。要挖掘一批身上有本事、手上有绝活的“土专家”和“田秀才”,培育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畅通乡土人才成长通道,建立乡土人才梯次培养机制,完善乡土人才评价标准,加大乡土人才表彰激励制度,让更多的乡土人才留在乡村,助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要加强各类乡土人才参与旅游开发和服务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送教上门、举办培训班、一对一帮扶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重点提高旅游从业者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旅游文化、旅游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等方面的素质和服务技能。

二是要突出多方聚才,着力引导社会各方人才投身鄉村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要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术人才等下乡。要加快完善各种优惠政策措施,大力营造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回归乡村创业的良好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奖补等方式,引进乡村生态旅游职业经理人和其他旅游专业人才,提高乡村生态旅游经营管理水平。将新型乡村生态旅游经营主体列入大学生村官计划和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服务岗位的拓展范围。积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农民工、退伍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参与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建立城乡、校地之间旅游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鼓励旅游院校、高校旅游系到乡村生态旅游区设立科研和教学基地,形成良性互动,促进人才共育共享。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厚植乡村生态资源优势

保持现有一流的生态环境,既是保证乡村生态旅游永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同时还是乡村振兴战略关于“生态宜居”要求的题中之义。针对目前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建议今后从以下三方面加强措施:

一是制定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措施。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尽早制定出台切合实际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制定本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办法。特别是对各个乡村生态旅游景区内新建项目要进行环境评估与检测,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开发建设。各景区乡村生态旅游规划中要合理布局功能区,进行绿色景观建设,开展原始景观保护。要对每一个景区进行环境容量评价,开展客流量评估,保证景区客流量不超载。政府部门积极协助景区做好旅游高峰期客流量疏解工作。

二是加大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力度。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教育,让他们掌握生态旅游的基本理念,并树立正确的生态政绩观。在政府主导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下,各级政府往往是生态旅游的决策者,其生态环境意识的强弱对生态旅游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其次,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的生态环境教育。使他们明确生态旅游关于环境保护的本质要求,自觉按照生态旅游的理念、原则、方法和要求做好资源开发和日常管理,自觉加大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生态环境知识宣传教育的投入,体现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彰显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再次,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从业人员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培训。重点培训生态旅游相关政策、生态旅游的本质内涵、生态旅游区的环境管理等,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要加强对社区居民、游客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电子展板、路边横幅、景区官网、互联网络、手机微信等多种渠道,向广大村民和游客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普及生态环保的政策法规。邀请有关专家和环保部门领导给社区居民作环保知识讲座,普及生态环保理念。通过在景点景区内树立警示牌、设立宣传栏、安装电子公告板、发放宣传册、挂宣传条幅等,增强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在旅游活动开始之前,要通过导游解说,对游客进行有关生态知识的教育,让游客清楚景区行为规范、注意事项以及违规处罚措施。

三是加强对乡村生态旅游活动的环境执法。“徒法不能自行”,目前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在国家层面已经颁布了《旅游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等等,各省区也制定出台了一些条例法规,虽然法制还不健全,但是一定程度上已经有法可依,今后要加强景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确保生态旅游不走偏,永葆“山青水秀生态美”的一流生态环境。要推进领导干部生态文明政绩考核,改进现行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环保问责制、环保一票否决制等制度建设,为乡村生态旅游环境执法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之,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个系统工程,也是带动乡村全面振兴较好的产业选择。发展好乡村生态旅游对助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但目前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要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引导、管理和服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乡村生态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一定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詹花秀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