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茜茜
司 马
这一官职是专门负责管理战场上所用马匹的,是非常重要的军职。殷商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表彰功勋卓著的大将军的封号。隋唐以后,司马逐渐成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驸 马
“驸马爷”的称呼最早来自“驸马都尉”这一官职。汉朝以来,设有“驸马都尉”,职务是掌管副车,即皇帝轿辇外的其他车马。三国时,魏国的何晏因与公主结婚,被授予驸马都尉之职。其后,杜预与司马昭的妹妹高陆公主结婚,也拜为驸马都尉。魏晋之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但这时的驸马已不是官职,仅是一种称号。
弼马温
《西游记》中,孙悟空曾被天庭任命为“弼马温”,实则就是照料马、养马的小官。
《西游记》虽是神话小说,但涉及人物的官职,大多依据明朝的官制,并非向壁虚构。但明朝管御马的机构,始设于1366年,名为御马司,长官为司正,正五品。不只是明朝,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的官制里,都没有“弼马温”这个职位。那么,“弼马温”的说法究竟从何而来?
在民间传说中,将母猴子的尿与马尿混合在一起喂马,可以避免马生病。明代著名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所以,如今研究、注释《西游记》的学者都认为,吴承恩正是借用了这个传说,取“辟马瘟”的谐音,给孙悟空安上了这么个官职名,并用以讽刺当朝统治者不善用人,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
这些“人”,都是“官”
牛人,在宫中养牛的职官。
鸡人,在宫中负责养鸡和报时的职官。
凌人,负责采集和储存冰块的职官。
拿吃饭这事儿来说,按周礼记载,有个官职叫作“庖人”,工作是认肉、切肉。但做肉,得交给“亨人”,管理火候和烹煮。而肉的来源,其中兽肉是由“兽人”来负责。但兽人不负责钓鱼,因为钓鱼是“渔人”的活儿。但渔人也没资格负责整个水产界,凡是水里有壳儿的都归“鳖人”来管。有时肉吃不完,就得“腊人”出马把肉制成腊肉。吃肉的时候总要配点儿饮料,“酒人”负责酿酒。除此以外的饮料又由“浆人”来负责。
上不同的菜也由不同的官负责,比如“笾(biān)人”主要负责干肉和干果,“醢(hǎi)人”负责豆类和肉酱,“醯(xī)人”负责所有用醋调味的食物。甚至是连盖饭碗用的布,都有个叫“幕人”的官负责。
议论文写作如何使句子優美?
不同的文体,其语言特点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位同学所说的“句子优美”,在议论文的语境中来说,指向的其实是准确严密、简洁明了和生动形象这三种特点。
要让语言变得准确严密,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学会使用长句,准确运用修饰成分。议论文为了做到条理清晰、气势畅达,在描述复杂的事物、表达精密的思想和阐明深奥的道理时,需要用到一些结构复杂的长句。长句中的定语、状语、补语成分越多,对事实的描述越准确,说理越严密。二是恰当使用关联词,准确选用并列、递进、选择、因果、转折、假设和条件等复句,从而精准地表达各个分句的意思及其逻辑关系。
要使语言简洁明了,需要克服陈述事例材料时以叙代议的毛病。叙述过于细致、冗长就会喧宾夺主,冲淡说服力。写作过程中要根据论点需要,选取原事实材料中的要点,去掉不能证明中心论点的内容,再加入自己的独到见解与评价,分析事例所包含的道理。
巧用修辞,可使语言生动形象。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例证等论证方法外,可运用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具有磅礴、流畅之感;也可运用反问句等,使文章拥有不可辩驳之势。
背诵课外的古诗文篇目对提高写作水平
是否实用?
能在掌握课内古诗文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想到去背诵课外古诗文,是值得赞赏和鼓励的。
至于背诵课外的古诗文对写作的实际意义,则取决于我们能否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运用好通过背诵得来的古文积累。
首先可以直接引用名段名句。巧妙、精当地以名句为标题,给人意境深远、简洁凝练之感;以名句开篇,先声夺人;以名句为论点,别致传神,说服力强,使文章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以名句煞尾,强化主题,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其次是巧妙化用古诗文。我们可以学习古诗文骈俪对仗的句式特点,将观点以古诗文的方式来呈现,演绎出新的意境,达到文采斐然、情感洋溢的效果。
最后,我想跟同学们说的是,“实用”二字并不是评价语文学习的最佳标准。抛开“实用”,当你徜徉于千古名诗名篇中,那些和谐的音律、丰富的情感和博大的智慧,才是最有价值的独特审美体验和最深厚的滋养。
近几年浙江省的高考诗歌鉴赏题在考查手法的时候,往往明确指出具体手法让我们来赏析,这是不是意味着诗歌鉴赏的术语积累方面可以弱化?
当然不是的。
首先,历年的诗歌鉴赏题在命题上确实有一定的延续性,但也是富有变化的。
综观浙江省过去三年的高考试题,有两年在题目中明确考查了具体手法。其中2017年在题目中明确考查了“叙述和对比手法”,2018年明确考查了“点染手法”,但在2019年则没有点出具体的手法,而是让同学们对“李将军”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开放式的赏析。这就意味着我们依然要利用所学的表现手法等术语、知识对诗歌进行鉴赏,同时提醒我们:过去的试题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并不代表未来的考查方向。
另外,所有知识点都应成体系地全面了解与掌握。
掌握诗歌中所用的表现手法,是帮助我们读懂诗歌、赏析诗歌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有利于提高我们自身的写作水平。高考考查的是综合素养,想投机取巧,靠猜题来把握复习方向,是极其危险的。只有那些全面复习、扎实积累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首先,历年的诗歌鉴赏题在命题上确实有一定的延续性,但也是富有变化的。
另外,所有知识点都应成体系地全面了解与掌握。
你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碰到了哪些难题?
欢迎发邮件“我要提问+具体问题”到ztyuwenke@qq.com,并留下你的学校、班级和姓名。
你将在两周内收到回答。提出的问题如果被杂志收录,你还将收到稿费哦!
绿色格子为横向填空
横1: 唐朝李世民为夺取权位发动的一次政变。
横2: 清代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
横3: 杜甫《望岳》中“阴阳割昏晓”的上一句。
横4: 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
横5: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中的两句诗。
黄色格子为竖向填空
竖6: 白居易《长恨歌》中“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上一句。
竖7: 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在长平之战中重创赵国主力,后受封为“武安君”。
竖8: 与杜如晦一起被称为“房谋杜断”的历史人物。
竖9: 成语,比喻双方差不多,难分优劣。
竖10: 《水浒传》中扈三娘的绰号。
竖11: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
竖12: 成语,形容变化非常多。
竖13: 中国古代一位有才华的丑女,齐宣王之妻。
竖14: 成语,多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引起轰动的情景。
竖15: 起兵反抗王莽新朝,建立东汉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