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轶
和远在日本东京访学的好友聊天,意外地得知一个日本的“细节”:每年10月的第二个周一,是日本的法定节假日——体育节(体育の日)。在这一天,日本会放假,中小学都会在这一天举办运动会,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运动的乐趣。
好友也是一个新手爸爸,家中有一个5岁多的女儿。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赴日出差,熟悉日本的中小学教育。他观察发现:日本全国上下重视体育的程度令人惊叹,在对儿童体育的用心上更是如此。毕竟,专门为体育设一个全民节假日,在全世界不多见。而且,这个假日已有53年历史了。
网上有一段走红了很久的两分多钟的小学生篮球赛视频。这是2015年日本福冈市举办的小学生夏季篮球赛决赛。对阵双方分别是:身穿白衣的“百道shooting stars”,身穿黑衣的“和白东小学”。球赛第4节结束时,双方仍战成45分平,进入了加时赛,双方比分交替领先。这段视频就是加时赛的场景。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在比赛还有最后9秒时,身穿白衣的小球员杀入禁区,造成对方犯规,获得两次加罚机会。两罚都一口气命中,比分实现反超,白队49比48领先。此时,比赛只剩下两秒了,白队的场下替补、支持者已在欢呼胜利。
但没想到,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最后两秒,黑队的一名队员在后方半场投出了一记超远距离的球,砸中篮板,进了!50∶49,比分反超——就在最后2秒——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奇迹,一次惊天大逆转。
这段视频被上传到了YouTube,也流传到了中国,很短的时间内就引发了超过570万人次的点击。不到最后一刻不放弃,娴熟的运球技术,精妙的团队配合,强大的心理素质,这群10岁左右的日本孩子所体现的运动素养,令人敬佩。这也是不少家长期望孩子在体育运动中养成的品质。
在日本,孩子有多喜欢体育,家长又有多支持呢?2018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喜欢体育的日本男女生高达90%以上;也有高达70%表示自己在上小学时,非常喜欢运动会。
孩子们爱上体育课,非常容易理解,毕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日本家长也非常支持孩子參与体育运动。日本演艺界明星夫妻反町隆史、松岛菜菜子就非常有代表性。松岛菜菜子被誉为“国民影后”,出演过《东方快车谋杀案》《午夜凶铃》等影视剧。她在2001年人气顶峰时宣布结婚生子,将演艺事业放一边,以照顾孩子为优先,对两个女儿的体育教育也颇为重视。在女儿学校举办运动会时,这两位大牌明星会特意空出时间,前来观战应援。两人一袭白衣,佩戴墨镜,手持摄像机、相机,记录女儿挥洒汗水的瞬间。
普通父母呢?他们对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支持也毫不逊色。铃木一郎是日本全民偶像、“棒球之神”,号称“安打制造机”。他在小学时就加入了当地的棒球俱乐部。在童年的训练生涯里,他的父亲会在下班后开车带他去附近的打击练习场进行击球训练。三年级时,他就能击出100km/h的球速。
2016年,日本上映过一部纪录片《纪实72小时·倾盆大雨中的加油站》。片里说到一位45岁的单亲妈妈,在女儿两岁时离婚,后来姐姐离世又留下两个孩子。她一边工作,一边抚养3个孩子,很忙,很累。但只要上高中的女儿的社团举行手球比赛,尽管女儿不上场,她还是要赶过去,“就想让她知道我去看了”。这是一种无声的陪伴与支持。孩子成长的路上,不缺席的陪伴是关键一环。
中国的孩子也爱体育,但许多家长、学校却未必如此。身边的爸妈普遍反映的是:除了幼儿园,稍高一点年级的孩子的学校运动会,基本只有学生和老师唱主角,很少有家长出席。校方似乎也没有意识要鼓励或邀请家长参加。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日本学校同样极为重视学生体育教育。在中国的学校里,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这些对应试没什么作用的课,在紧张的升学大战中,往往都要给语数外之类的主课让路。而在日本,在《体育基本法案》等的法律保障下,学校基本上不会出现体育课被其它课时占用的情况。
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日本注重根据年龄段因材施教。一二年级以游戏为主,三四年级增加跑跳,五六年级增加球类运动。小学里的体育项目非常丰富,除了传统的球类运动、游泳、田径、体操,还有跳山羊、骑马打仗、独轮车等不那么“安全”的体育运动。小学还会在放学后的时间里开展兴趣活动,孩子们可以参加感兴趣的体育俱乐部。
日本学校十分重视体育运动的实用性。比如,游泳是每个孩子都要学会的技能,也是小学的必修课。有意思的是,小学课程中还特别开设“着衣游泳课”,顾名思义就是,在泳装外还要穿着自己平时的衣服,这要比穿着泳衣游起来更困难,更慢。之所以这样设置,是因为日本经常发生海啸等自然灾害,“着衣游泳课”更贴近实际突发情况,提高孩子的生存本领。
日本为什么这么重视学生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体育?我认为,国家意志起到了关键作用。1961年,日本就颁布了《体育振兴法》,后又先后补充了《体育振兴基本计划》和《体育立国战略》等政策计划,强调运动要从青少年抓起。
在基础设施、教练团队、发掘后备人才上,日本也一直肯下功夫。文部科学省关于运动设施的调查揭示,日本总计有19万多处体育设施,其中,学校内的有11.6万多处,占比超过60%。学校体育馆对外开放率更高达95.7%。
日本政府在儿童体育上很舍得投入。比如,仅仅在资助少年运动的全国大会支出上,2019年文部科学省就投入了超过5000万日元。有了财力支持,日本少年运动全国大赛不但有人气很旺的棒球、足球,就连中国民间不常见的手球运动,也已经连续举办了32届。
不但政府支持,日本民间财团也热心儿童体育发展。在人气最旺的棒球和足球全国少年大赛中,不难发现三得利、美津浓、读卖新闻等大企业的冠名赞助。NHK、日本电视台更是会进行在线直播。小学生田径全国大赛更把比赛场所安排到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决赛的举行场地——横滨国际综合竞技场。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足球上,中国对阵日本曾有着70年的不败之绩。1913年至1934年的远东奥运会时期,中国队10次参赛9次夺冠,经常赢日本足球四五个之多。直到1984年,日本男足才第一次战胜中国男足。
可是到了今天,日本足球突飞猛进,已被誉为“亚洲之光”。日本2019年的集训大名单几乎实现了全部海外效力。日本男足的“国脚”柴崎岳、大迫勇也、冈崎慎司,都是从小学到高中一步一步从校园足球走向世界足坛,冈崎慎司更是随队获得了英超联赛冠军。
日本足球为什么强?许多人可能都会从校园、教练、联赛、青训体系、父母上寻找答案。十年前,笔者曾在上海有过一段亲身经历,从中或有新体悟。当时,笔者注意到在上海的很多足球场,经常可以看到日本孩子踢球、训练。他们的家长都是在上海工作的日本普通人。他们在训练中非常自律、讲礼仪。训练结束后,很少会有家长一手包办孩子的足球鞋、书包。孩子们大都是自己默默地收拾角旗、三角锥,然后喝水、脱鞋、换衣服,临走还会向教练鞠躬,道再见。
十年前的2009年,生活在上海的日本人大概有5万。除去那些单身的、子女成年的、家人不在上海的,家里刚好有五六岁到十来岁孩子的日本家庭能有多少?最多不过几百千余家吧?他们千里迢迢跑到中国来,大部分也都是普通人,也要养家糊口。他们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成不了职业球员,更不会以此为生。但偏偏,身在异国他乡,他们心里却还想着去找教练,租场地,日复一日地陪孩子踢球。你说,这样的国家,他们的足球会没有希望吗?前“國脚”谢晖也曾有类似发现,他感慨地说过:“现在上海青少年踢球人数最多的团体,是日本小孩,你说这讽刺吗?”谢晖还特别提到过一个数据,上海最大的青少年足球社团是面向日本人的社团,有2000名日本小孩注册定期培训。以笔者所知,上海现在做青少年足球培训最好的机构之一,就是一对日本兄弟创办的,当年他们只招收在上海学习的日本少年,2009年开始向中国孩子开放,至今大概已培训了4000余名学员,活跃的有1300多名。
日本如此重视儿童体育教育,效果很明显,想不出成果都难。从国民身体素质的角度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日本人肥胖率只有3%,是世界上肥胖率最低的发达国家之一。此外,日本也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之一。这其中,除了健康饮食外,和儿童时期养成的运动习惯密不可分。
日本儿童和青少年体育基础坚实,为竞技体育输送了不少人才。比如,在日本所有小学生运动会项目中,接力以23.6%的比例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运动。正是这种广泛的社会体育基础,让日本成为亚洲田径强国。从1912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日本代表团至今一共夺得了近500枚奖牌。即使在中国体育崛起的今天,日本体育的实力也不可小视。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发布的《中日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比较研究成果公报》指出,日本儿童在心肺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协调性方面均显著高于中国。
日本人在儿童体育上非常重视团队精神。在日本小学生的运动会中,不同于其它国家的是,这里没有个人项目,全部是集体项目。他们一般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用不同颜色标记,进行小组间的对抗。
运动会一般要求全员参加,没有“独虎”,只有“群狼”。在这里,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没有谁嘲笑别人的失败,更多的是孩子们之间的团结协作,互相鼓励,完成一个个高难度动作。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今天,日本小学生从小就在体育运动中学会了协作共赢。
同样,对于克服困难的教育也可以进行训练。日本大部分学校冬季都会开展耐寒训练。在寒冷的冬季,穿着单薄的短裤、短袖进行长度不等的长跑训练,寒假结束后还会组织马拉松式长跑比赛。
很多家长可能会疑惑,寒冬腊月的,这么跑,孩子不会感冒么?事实是,孩子们通过训练,不但增强了身体抵抗力,还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并学会了一个道理:尽管做起来很难,身体很不适应,但是通过努力,这一切都可以克服。
据说日本人都坚信:一个人在年幼时能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在将来的工作学习中也绝不会懈怠。“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成绩差一点没有关系,暂时的落后完全可以追得回,但身体差了,健康跑了,就很难追回来了。
(作者系文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