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景
摘要:大体来说,凯特·肖邦代表作《觉醒》中的女主人公爱德娜被视为追求自由、敢于反抗强权的正面人物形象。从“五伦”视角来审视爱德娜,认为实情并非如此。其一,她违逆父亲且未尽到侍奉父亲的职责;其二,她婚内出轨,对丈夫不忠;其三,她因自己的性格和姐妹们闹僵,鲜有往来;其四,她缺少对朋友的关心,未能做到和朋友志同道合。总之,她是一个违背中国“五伦”中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四伦的反面人物形象。通过“五伦”这一衡量人际关系的准则来审视爱德娜的行为,以期起到启迪作用。
关键词:凯特·肖邦 《觉醒》 五伦关系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0116-02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圣先哲们就提出了“五伦”关系,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并进一步指出在处理这五种关系时所要遵循的准则和规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滕文公上》这一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亘古不息,也被确立为是一种“经世致用的社会伦理理论”[1]125-129。
《觉醒》是美国经典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被视为“美国女权文学中最早的代表性作品”[2]51。它讲述了女主人公爱德娜在婚后育有二子的情况下,身心俱出轨,最终走向茫茫大海的故事。小说中的爱德娜具有多重身份,她是妻子、女儿、母亲、三姐妹中的老二,也有着自己的朋友圈。嫁给富商丈夫的爱德娜本该过着衣食无忧、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然而小说结尾处的她却最终投奔大海,不得善终。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文将用“五伦关系”来审视爱德娜的行为,探讨爱德娜是如何违背这一人际关系准则的。本研究旨在为个体踐行“五伦”关系以更好地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五伦视角下的爱德娜
通过细读文本,用“五伦”关系规范来逐一比对爱德娜可知,身处多重人际关系的爱德娜并未做到“子孝、妇顺、兄友和朋友有信”。其一,就父子关系来说,爱德娜“对父亲并没有非常深厚的感情”[3]89,并未尽到侍奉父亲的职责,反而有了不孝的行径。首先,所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当父母健在时,应多多陪伴在侧。再反观爱德娜则为了自己的私欲,追求所谓的自由,独自一人搬到“鸽子窝”[3]112,弃自己的父亲于不顾。此外,“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孟子·滕文公下》)在久违的父女团聚时,爱德娜违逆父亲的正当要求,即参加其妹妹婚礼,纵使他“苦口婆心地说服”[3]94,爱德娜也无动于衷。甚至在分别时,她竟没有离别的伤感,反而“很高兴她的父亲终于走了”[3]94。最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未敢损伤也”。我们的一切都是父母给予的,因而应该爱护自己的身体。而爱德娜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她裸身投奔大海,说明她并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而这也是她对父亲的最大伤害。
其二,就夫妇关系来说,爱德娜并未做到“妇顺、夫妇有别”。文中爱德娜的丈夫蓬迪里埃尽到了作为丈夫的职责:他忙碌于自己的生意以维持家族生计,成为了家庭中养家糊口的人。然而反观爱德娜却并未做到与丈夫同心同德、和丈夫承担不同的分工。首先,她一开始和丈夫蓬迪里埃的结合就不是出于忠诚、平等的心态,而是想着“作为一个受到丈夫崇拜的忠实妻子”“以一定的尊严在现实世界活下去”[3]23。等到真正成为了一位妻子,她对自己有着“始终不渝的忠诚”[3]7的丈夫的事情“毫不在意”,对丈夫的谈话“无动于衷”[3]6。其次,她作出背叛丈夫,身体上和心理上均出轨的事情:先是心理上爱恋上了单身青年罗伯特未果后,便转而享受着花花公子阿罗宾的温存和性欲。最后,她竟不再履行每周二接待宾客的职责[3]66,搬出原来的家,只身一人搬到“鸽子窝”,完全背弃了作为妻子的责任。
其三,就兄弟关系来说,爱德娜对待姐妹的态度不符合“兄友弟恭”这一准则。她和姐妹关系的不合与她“缄默寡言”[3]21的性格有关:她曾经由于自己的“不幸的习惯”“冷淡的性格”而和自己的妹妹珍妮“多次发生争吵”[3]21。婚礼对女人来说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可是纵使在妹妹珍妮结婚这一人生大事上,爱德娜也没有任何托辞地“拒绝参加”[3]94。她如此地任性决绝,以至当父亲“苦口婆心地说服”[3]94而无果后,也指责她“没有手足之情”[3]94。
其四,就朋友关系来说,爱德娜并未尽到朋友之义。朋友之所以为朋友,并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结伴而行,更为重要的,是在彼此心灵深处的相知与相契。文中的拉蒂诺尔夫人和雷西小姐算是爱德娜的两位朋友,但爱德娜既不能像拉蒂诺尔夫人那样相夫教子,做个贤妻良母;也不能做到像钢琴家雷西小姐那样离群索居,潇洒自在。此外,在爱德娜自我声称是一件“隆重大事”的晚宴,她竟然“忘记了拉蒂诺尔夫人正处于怀孕的最严重的反应期不能出席”[3]114,缺少对朋友应有的关心。没有听从“天使”[3]10一般的朋友的建议,在拉蒂诺尔夫人拖着沉重的身子关心爱德娜,并劝诫她找个人同住时,爱德娜却“冷漠”对待,只顾“斜睨着她的画”[3]126。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五伦”还要求“长惠幼顺”,即长者对幼者要仁惠,尽到关爱的责任。而身为母亲的爱德娜对于孩子的爱“不太稳定”“有时出于感情冲动”[3]23;她搬离家庭、只身一人居住在“鸽子窝”,也说明她并未尽到关心和爱护孩子的义务;最终她投奔大海,更是弃两个年幼的孩子于不顾。
总之,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作为妻子、女儿、姊妹、朋友的爱德娜都没有尽到相应的职责,遵守相应的社会规范。“每一伦都包含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每种角色都有与该角色相对应的道德规范”[4]125-129。只有做好每一种角色,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所接受。这也就难怪爱德娜最终选择走向大海,她也许是想到自己不能为世人所接受,在社会上已无立足之地这一事实,因而最终走向茫茫大海……
二、结语
本文基于中国“五伦”关系及其相应规范来解读《觉醒》中的爱德娜,认为其是一个反面人物形象。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多重身份的她不能处理好这一合乎社会规范的人际关系。她对于五伦关系的违背,继而走向大海、未能善终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个体生活在复杂的关系网络中,其中尤以五伦关系较为重要。五伦关系“代表着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五种伦理关系”[5]69-73,探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只有构成社会的个体都能安其位、守其职,整个社会才会有序、才能和谐稳定。凯特·肖邦这一“超越时空的智者”[6]18借助其笔下人物爱德娜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只有身为社会组成部分的个体都能处理好、应对好这几种切身的人际关系,个体才能为社会所接受,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而只有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个体都能遵守社会秩序、遵循社会规则,社会才能正常地运转。在当下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五伦”这一伦理规范也逾显其价值。
参考文献:
[1]赵薇,解冬冬.儒家伦理视域下的当代社会伦理问题探析[J].孔子研究,2018(2):125-129.
[2]钱满素.我,生为女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3]凯特·肖邦.觉醒[M].文忠强,贾淑勤,译.桂林:漓江出版社, 1991.
[4]王硕.儒家友伦的道德意涵新辨[J].道德与文明,2016(2):69-73.
[5]郝永.中华文化的基因:儒道佛家思想[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4.
[6]万雪梅.美在爱和死:凯特·肖邦作品赏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