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慧
摘要:翻译作为一个重视实践的专业,其对翻译实践教学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翻译实践的考查作为翻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中的重要环节,其对翻译专业实践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分析国内常见翻译实践考查形式的基础上,以吉林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翻译实践量“套餐”式改革为例,探讨了翻译专业本科实践考核部分改革的一种新的模式,以期为其他高校教学改革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译专业 翻译实践量 “套餐”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0036-02
翻译实践量的考核作为翻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一环,其客观性和全面性等对翻译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规划、设计等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翻译实践量考查指标,以及如何做到尽量和行业接轨,一直是翻译专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将从常见的翻译实践量考核模式分析入手,以吉林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套餐”式改革模式为例,讨论此种改革的具体工作模式,及其收效和未來规划。
一、常见的本科翻译实践考核形式分析
就目前国内的各高校具体操作情况来看,对本科翻译实践量的考核往往主要以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的“5万字笔译实践量、50小时口译实践量”为参考依据,大多数高校通过鼓励学生加大模拟练习等形式,来使学生完成对应的翻译实践量要求。
而在考核过程中,高校常采取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两种类型:一是统一在大四时交由学生对应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并提交认定结果;二是每学期或每学年统一收齐后由对应任课教师(通常为对应年级口、笔译任课教师)或是口、笔译教研室(即教师团队)分工审核。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述完成量指标和考核形式都具有很大优势,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和MTI不同,翻译专业本科本身对学生的制度性要求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一些高校对政策的解读、翻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合理或教师本身的认真态度等原因,导致上述内容在具体完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弊端:
1.指导意见变成硬性指标
和MTI不同,教指委对本科翻译实践量的所提出的“5万字笔译实践量、50小时口译实践量”是指导性意见,而非硬性指标,也就是说各高校其实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培养定位等进行多元化调整的。然而可惜的是,一些高校将其视为了硬性指标规定,这实际是不够合理的。
2.要求流于形式
由于上述数字是“指导性”意见,一些高校会出现另一个极端,也就是翻译实践量的要求和考核流于形式,并没能真正起到督促学生实践的作用。
3.考核标准不明确或漏洞较多、考核流于形式
这实际是翻译实践量考核过程中最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很多高校对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重心集中在常规口、笔译课程上,对此类实践教学并没有明确的要求或是所设计的要求过于简单、存在漏洞等。这种情况对于培养学生积极性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的翻译实践量都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教师来说,每一个人需要负责多位学生的审核,负担过重,很难保证质量。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囿于其他原因,在翻译实践的考核中还存在着其他不足,如忽略翻译实践的考核等。
二、翻译实践“套餐”式改革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地方发展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思考合理的翻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吉林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以下简称吉外高翻)的翻译实践量“套餐”式改革为例进行简要阐述:
1.翻译实践多元化倾斜
吉外高翻以教指委建议的数字作为基本线,并根据学生多元化发展需要设计了多种套餐供学生选择,即“倾向口译”“倾向笔译”和“口笔译均衡”的三类选择(如表1所示)。
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即根据自己未来口、笔译发展的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2.以浮动指标培养学生积极性
如表1所示,除了上述口笔译之间的三种倾斜选择,同时还设定了上浮20%的选项,并通过最终得分对其进行鼓励。通过这种形式鼓励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并培养翻译实践的积极性。
3.以减免制度促进实践
除了翻译实践量的数字改革之外,还制定了相应的一系列翻译实践量减免制度,即针对出国进修、翻译资格证书、翻译竞赛、翻译实习实践等减免对应的翻译实践量。
以翻译资格证书为例,为鼓励学生考取翻译资格类证书,且学生在准备考取翻译资格类证书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因此,对考取翻译资格证书的学生,以人社部翻译资格证书(CATTI)为例,“套餐制”将按照以下规则进行减免:取得CATTI3级免除相应类别二分之一的翻译量,取得CATTI2级免除相应类别全部翻译量。
此举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学生在在校期间参与国际化培养、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参与专业化实习等活动,为学生更好地了解翻译、熟悉翻译,并为进入行业做准备打下了良好基础。
4.专门部分专职负责
在对翻译实践量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考核方面,吉外高翻成立了专门的翻译工作室对学生的各类翻译实践进行具体考查,专人专管,避免出现个别教师“走过场”等现象。
同时,由于是专人专管,在体制运行过程中,可以快速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例如,上述翻译实践“套餐”式改革从2017年3月开始设计并实施,学生反映和传统的严格按照“5万字,50小时”并且无减免的情况相比,对其个人发展和深入行业等有很大促进作用,但是所能选取的套餐数量仍旧有限,且对于一些前期“未想好”未来发展方向或是“志向改变”的同学来说不够灵活。
因此,在2018年末翻译工作室根据上述情况进行新一轮制度完善(已于2019年3月开始实施),形成新的翻译实践量“转换”制度,即不再限制套餐,学生可以以“5万字,50小时”为基准线,等比进行口笔译之间的转换(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转换为1万字,90小时等)。
三、结语
从目前反馈可以看出,此次改革进一步契合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有利于推进学生实践。以上是以吉林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套餐”式改革为例对翻译实践制度及考核标准改革的一些浅显思考。对于翻译专业来说,实践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选取一个适合的翻译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无异于双赢。
参考文献:
[1]黄淑仪,冯军霞,李小凡.民办本科高校翻译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42):191-193+206.
[2]刘甜甜.高校英语翻译实习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9):169-170.
[3]王丽波.内容依托式翻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1):195-196.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