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探究

2020-03-02 23:43
关键词:服务体系就业指导互联网+

袁 祯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招就处,江苏 徐州 221116)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需要院校结合时代背景元素与优势,积极建设与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保证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与时俱进,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促进院校符合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发展要求,有利于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趋向特色化。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面临的新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我国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面临建设新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要求。由于高职院校中的就业指导服务包括多项教育内容,如,帮扶困难学生、就业管理、就业跟踪、就业招聘服务、职业生涯教育等,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重视时代对就业指导提出的新要求,在实际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积极分析自身就业指导教育与本科高校相关教育之间的差距,清楚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存在文化基础薄弱、自主学习积极性不够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采取措施提升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兴趣。由于高职学生需要在校外实践学习,在校期间接触就业指导教育的机会并不多,因此,院校很难做到精准地为全体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增加了高职院校建设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重难点。在现代社会,互联网信息技术发达,学生与手机等新媒体接触的时间较多,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来解决现阶段所面临的就业指导服务问题。如何对现代移动工具进行充分利用,使其成为推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这一问题需要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需要其积极利用时代特点与优势,做到与时俱进,对移动工具的便捷性与灵活性进行充分利用,使就业指导服务形式丰富化,提升学生与未来工作岗位的匹配度。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作用

(一)发挥大数据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积极建设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有利于大数据价值在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得到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基于 “互联网+”时代背景建设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需要以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在建设平台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大数据,整合就业市场中的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学生求职意向信息、毕业生基本情况以及学校基本信息,利用云计算对这些信息进行识别、分析与储存,实现统一管理的同时,提升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精准度。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积极利用大数据,能够有效加快服务体系建设进程,提升服务体系针对性,加强院校培养学生、指导学生就业与未来招生之间的联动,有利于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具备健全的就业预警与联动机制。

(二)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我国教育界能够提供的教育服务形式得以不断更新,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能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对应体系的建设。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途径,如微信公众号与就业APP等,建设供需精准对接的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平台,以当代学生乐于接受的信息接收与消化方式,为其提供新型就业指导服务,实现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有效建设。院校可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个性化求职意愿与需求,为其精准地提供岗位信息、就业政策等就业指导服务,以此推动院校建设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趋向信息化、差异化与个性化发展。

(三)实现指导服务全覆盖

在“互联网+”时代,我国高职院校积极采取措施,建设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有利于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实现服务面积的更大范围覆盖。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技术能够提升院校就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由于院校部分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定位存在偏差、心理有障碍问题等,造成这部分学生难以做到精准就业,影响其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借助“互联网+”时代背景与技术,建设具备较高精准性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政策宣传、经济帮扶、个别辅导等服务措施,以此实现就业指导服务在全体毕业生之间的全面覆盖。

三、“互联网+”时代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瓶颈

(一)就业指导教育被忽视

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针对就业指导工作建设服务体系,面临院校忽视就业指导教育的瓶颈问题。院校忽视就业指导服务表现在课程实施形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方面。大多高职院校针对就业指导开设的课程包括职业规划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这些课程能够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提供很大帮助,但是课程实施形式以讲座与授课为主,并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课程实际教育效果。同时,这些课程的课时受限,课程开展大多以专业形式或合班授课形式进行,使就业指导服务在教育层面缺少针对性,造成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精准就业指导服务的结果。院校建设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也需要重视院校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不稳定的师资队伍主要源于院校为就业指导教育匹配的教师,大多是教辅类与行政类工作人员,这些人员缺少专业性,同时不能以教师的角色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难以基于学生角度出发,实际思考学生就业问题,影响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发挥正确引导学生就业的作用。

(二)就业指导形式落后

大部分院校已经能够顺应时代需求,积极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与新媒体,革新院校自身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但是这些院校在建设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面临就业指导服务形式落后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开设了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APP等新媒体,借助新媒体为学生提供资讯推送服务,使学生通过移动终端就可以获取就业指导信息与相关服务,提升就业指导服务的工作效率。但是,大部分院校的新媒体平台过于趋同,并且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传递互动不足等问题,造成学生难以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进行足够的重视,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提升学生的自觉性与积极性,限制院校建设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并影响服务体系发挥自身辅助作用。

(三)服务覆盖面积不足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建设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面临服务面积覆盖不足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各地就业管理部门均要求我国院校对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进行重视,出文要求院校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并保证其就业的优质性。但是,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此项工作面临瓶颈。如,在求职环节,经济困难学生与身体残疾学生可能会受自身条件限制,出现难就业、慢就业甚至不就业等问题。高职院校虽然能够做到重点关注此类学生,但实际情况是学生处负责这些学生的管理工作,在工作开展中,经常出现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降低了院校就业帮扶工作的质量。

四、“互联网+”时代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一)完善就业指导服务课程

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建设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需要加强院校对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视,在课程教育层面,实施就业指导服务课程的完善与课程开展形式的更新,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利基础条件。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在传统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时代优势,积极开发与增设网络课程,将线上网络课程与线下课程有机融合,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院校就业指导教育质量。同时,院校开设的线上网络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线上与线下结合教育课程,使学生得到精准的就业指导服务,提升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性。在课程开展形式上,院校需要对传统课堂授课的教育服务方式进行突破,实施线上与线下联合授课,并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地增加活动与情境模拟演练等学习内容,使学生获得的就业指导信息能够与当代社会同步,并且学生会出于兴趣,积极接受就业指导服务授课。院校也可以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生动化与具体化的就业指导教育课程内容,使学生通过图片与视频等网络资源信息,对就业信息与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理解,提升课程教育的指导效果,实现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有效构建与辅助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健全就业指导师资力量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建设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需要在注重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健全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以此推动院校建设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进程。“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需要院校为就业指导工作匹配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并要求这些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较高的就业指导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对现有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结构进行调整改革,培训并引进与就业指导服务相关的优质教育人才,避免行政类教师与教学辅助类教师在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中占据较大比重。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互联网运用意识,培训其对“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新媒体与信息技术进行高效利用,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信息化教学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教师就业指导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建设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不仅能够为学生就业提供有效保障,也能借助服务体系的不断更新与完善,提升院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与信息化教学能力,满足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发展需求。

(三)就业指导服务信息化

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积极建设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要求,对就业指导服务的信息化进行全面推进,以此提升院校就业指导服务质量。高职院校需要按照自身实际情况本土化设置自身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以传统定点服务为基础,借助微信公众号与APP等线上服务平台,实现院校线上与线下就业服务提供的全面展开。同时,高职院校需要在建设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重视建设服务平台内涵,对线上服务平台板块内容进行丰富,加强信息更新的及时性与针对性,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对学生就业困难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院校也需要联合政府与企业,以送岗位、送指导、送政策等具体服务提升服务层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接企业需求信息,强化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实效性,促进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构建。

(四)强化指导服务的针对性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建设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需要考虑院校特定学生群体,强化指导服务的针对性,以专项服务提升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质量。例如,院校可在学生入学时就联合学工部与招生部建立专项微信工作群,为身体残疾或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专项服务,并联合多部门,加强学生心理教育与职业规划指导,使学生能够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提升学生就业自信心,使学生具备较强抗压能力,有利于学生在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逐渐完善自身职业素养。这种方式建设的服务体系能够有效加强特定学生群体的就业优势,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身未来职业,以学生正确就业观的树立,体现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就业指导互联网+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