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晓楠
(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44)
新媒体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是个新概念,较之传统媒体来说,它基于传统媒体的发展上,利用互联网、无线网、卫星通讯等技术,通过手机、电脑、数字电视机等传播载体,向使用者提供所需信息资源的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与传播形态。严格来讲,新媒体也可称为数字化媒体。
当下所说的“新媒体”体现了一个特质——“全”,因为它不但覆盖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即有报纸杂志、影视、广播、音像出版等,也覆盖了网络、电信、卫星通讯等在内的新型传播技术,全面覆盖人们的视听、说唱、听觉、触觉等,让人们通过不同感官接收所需信息资源,并且具备极高的针对性,满足接收者的各种实际需求,使其可根据自身实际,选用最便捷、最适合自己的媒体渠道与传播形式,在此过程中经过深度融合,提供最优化最细化的传播服务,为接收者提供最“全”媒体形式,进而获得最优传播效果。因此,基于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们,其思政教育受到的冲击与影响是巨大的,他们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信息资源广阔、交流方式多元化,如此种种,使得他们的思维方式更为多变敏感。如何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做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大学校园里,手机成为每个大学生随身必备品,刷微博、聊QQ、发微信、浏览互联网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高校也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向学生发布消息、推送信息、组织活动,使得学生更离不开网络。因而,当代大学生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喜欢或不喜欢都已自觉或不自觉地置身于新媒体环境当中。新媒体影响并深刻改变着当代大学生。2015年年初,内地明星陈赫离婚的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甚至衍生出各种“闹剧”,其承认离婚而发布的《我错了》的微博,被转发74万余次,评论300多万余次,较之前比他名气更甚的文章、王菲相关事件引起的关注还要广泛。究其背后渊源便是陈赫的粉丝多为20岁刚出头的年轻人,很大一部分就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有时间、也很有兴趣通过网络平台关注、分享、评论这类事件。新媒体的使用使大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同时新媒体信息的多元性使大学生的思想更趋复杂,其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受到多种信息的包围趋于发展的不确定性。
首先,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代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已不再是以传统媒体为单一的传播媒介。新媒体发展成为一种信息的载体,通过这种平台使用者可以积极地传播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其具有网络的诸多特点,如隐私性、夸空间、夸时间、交互、共享等特点,信息的传播还具备及时性与大量性,这正是理想中媒体所追寻的信息传播模式,大学生作为接收信息的一方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有效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并跟随内心与之产生互动,通过大学生的积极互动而实现思政教育思想的引导。
其次,新媒体所带来的互动交流实现了人与人的无障碍交流,使人类社会的人与人的交流不再受地域与文化的限制,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的发展。
首先,基于新媒体衍生出了很多网络平台,如网络游戏,其具有独特的研发团队,能有效地抓住玩家的心理,通过多种手段积极地把控住玩家的心理动态使其无法自拔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在大学生间最为常见,他们因自控力的缺乏而成了一些网络游戏的死忠粉,以至于荒废了自己的青春与学业。
其次,基于新媒体背景下出现不少负面使用者。就像当下出现的大量“反中乱港”分子,在网络上发布的虚假信息误导民众,还有些为了经济利益在网络上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色情直播获取非法收入。而这些信息必然会随着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浏览、访问的增多而无意或有意地被接收。因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尚处于发展期间,这些不良信息对其思想也必然会产生些许误导,严重的甚至会铸成大错,而这些“反中乱港”分子大多为在读大学生,这对他们的人生是一次重大的污点,甚至个别学生因其行为过激而不得不接受法律的制裁。
1.提升交际协商能力
新媒体时代能提供给大学生较为丰富的互动交流空间,大学生应多利用这一特点减少独自游戏等个人孤立行为,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交流互动功能优势,提升个人交际能力,而不应该因新媒体的出现便抗拒接触外界、减少人际交流;新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匿名性、广阔性对于偏内向型的大学生而言,可帮助其提升个人交际能力,大学生应积极地运用新媒体的优势扩展自身的交际圈,通过互动交流不断提升自身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2.结合新媒体开展活动
大学生经常会使用QQ、微信等即时交流工具进行互动,而过多地使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人际交往活动,会使大学生在现实的交际中不断趋向于内向,对于一些集体活动的参与热度下降。如学校组织的植树节、敬老爱幼公益活动、校园各类竞赛等。大学生虽然参与热度会因新媒体平台的过度使用而受到影响,但高校仍需继续组织相关性活动,并且还应对这些活动给予大力的支持,对活动做出不断地创新与改革,提升活动的品质进而提高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院校应积极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各类校园活动,如迎新活动、互动视频、思政教育视频、公益广告、暖心视频等等,从大学生乐于关注的点抓住契机进行思政教育,进而增强思想引导的成效性,使新媒体成为校园活动、思政教育的宣传载体。思政教育在活动的宣传上需结合习总书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纲领,将中国梦作为教育主题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爱国情怀,以先进的思想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事业的正向发展。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常会利用网络平台宣传自己的反党、反人类、反社会观点,直播色情内容,发布虚假产品广告等。其中减肥广告与教育、保健品、助学资金等虚假广告尤为之多。网络诈骗团伙利用大学生单纯的心理、交友的兴趣,他们通常会采用先接触受害者获取信息与信任再实施诱骗进而获取利益。近些年经常会听到某某女大学生因裸贷陷入人生黑暗区无法自拔。对此,大学思政教育应给予高度重视,加强相关内容的思政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1.了解思想动态
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的渗透尤为严重,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多元化的价值趋向,这对坚定的三观养成是莫大的冲击。对此,高校应对大学生日常使用的新媒体平台发展,以及大学生关注的潮流热点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与关注,从传播介质上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同时创建新平台引领学生的思想。教师可通过关注学生的微信、微博等实现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再通过正面信息的推广实现对学生思想的侧面引导,同时教师结合QQ、微信等交流平台与学生建立起诚挚的交流环境,积极地处理学生消极、偏激的思想状态,帮助他们走出人生低谷,重新回到正确的三观建设的道路上。
2.传递正能量
今年我国香港行政区爆发的“反中乱港”事件就是很好地利用新媒体攻占大学生思想薄弱区的负面典型案例。针对此次事件,大学思政教育应积极地加以应对,及时有效地通过新媒体进行正面的抨击,实现对大学生思想引导,通过正面应敌彰显正义;通过开展相关问题的讨论活动,由教师引导学生对事件进行分析,摸索出事件背后的真相,进而通过正能量的传播提升学生辨识的能力,也使每位大学生都能成为正义的传递者、负面信息的抨击者。
1.建立校园规章制度
通过法制建设促进大学生产生法制观念进而提升自身保护意识,这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是项艰巨的任务,对此应从环境着手让大学生处于法制的校园环境中,逐渐渗透法制观念。完善的校园规章制度是培养学生遵守法制观念的基础,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结合高校学生的特点,并与学生会一同对制定的过程与执行进行严格的把控;另外,运用新媒体收集教师与学生的民意,使规章制度被学生所认可,也因制度是学生所认可的便更能够自发主动地去遵守,在规章制度执行期间对于出现的违规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在校园新媒体平台中进行曝光,进而增强学生的制度意识。
2.明确权利义务
如今的大学生多以独生子女居多,因此其思想意识倾向于自我,缺乏无私奉献与责任感,日常生活上对自己的权利甚是在乎,但对自己所要肩负的义务则能躲就躲、淡然无视。对于学生所要遵守的权利与义务在2017年9月1日新修订的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有明确的条文,院校思政教育应对其进行宣传或组织大学生对其进行学习,使其能够熟知并记在心头加以执行。
3.拓展教学阵营
对于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阵营优势,肩负起育人的重任,积极运用新媒体实现思想的互动交流,完善高校的网络硬件与软件设施,构建起自身的思政教育平台,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自主学习。通过对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QQ、微博、校园网等的利用,实现教学的一对一、一对多服务,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思想帮助与方向指引;可通过微信、QQ创建班级群、专业学科群、社团群等,加强彼此的交流互动让学生产生归属感;运用抖音、微视、快手、微课网实现思政教育的思想传播,在平台上所展现的思政教育内容应符合大学生的特点且具有针对性与教育意义,同时要融入教学内容并以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设计制作与推广;另外,还应注重智能推送系统的设定,及时推送最新信息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推送内容的设定或对想要的内容进行筛选,同时还应以现实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文化竞赛等,以多元化阵营与措施实现思政教育的高效性。
总之,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冲击是巨大的,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应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把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做好,提高整体工作质量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