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邦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坚实的战斗堡垒,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和战斗能力。如何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载体,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沈阳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创新党建工作载体,以特色“党日活动”为抓手,以“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为依托,以“讲奉献、有作为”为落脚点,攻坚克难,深入师生中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高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沈阳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共有师生党员65名,其中教师党员31名,学生党员34名,下设4个党支部,其中教师党支部3个,学生党支部1个,专职组织员1人。在学校党委的悉心指导和关心帮助下,按照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具体要求和相关部署,认真落实“双带头”培育工程,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并结合党组织的特点和实际,认真思考,不断总结,在完善工作机制体制的基础上,创新工作载体,走出了一条特色明显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道路。
笔者所在党总支认真严格执行上级党委的工作部署和相关要求,充分调研和分析自身的具体情况,在抓学习、强思想、提素质、严作风、促发展等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和努力。一是结合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通过扎实开展“理论学习、质量提升年”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夯实理论基础;二是党总支认真做好统筹规划与设计,坚持组织、形式、内容、时间的“四统一”,构建教工集体学习、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个人自学的“四模块”理论学习体系,创新学习模式和载体;三是坚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
党总支依托专业特性,发挥学科科研优势,将党性教育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组织教工党员前往沈阳市辽中区养士堡镇辽河流域开展以《发挥专业特长依托科研优势致力生态修复服务区域经济》为主题的党日活动。活动立足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学科科研等中心工作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了基层学院的优势和特长。与此同时,党总支与沈阳市辽中区辽河生态治理工作站共同建立了“辽宁省生态环境科普基地”“辽宁省水环境风险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践基地”和“沈阳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学研究基地”,并将该基地作为学院党员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双融合、双促进”。
一是科学规划教师党支部布局。结合党建工作实际,撤销原有的行政教工党支部,以专业为单位设立党支部。既有利于党建工作落实和党建活动组织,也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教师的专业归属感。二是选优配强支委会成员。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支部书记,有效落实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派系主任担任组织委员,有效促进党建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选派行政人员担任宣传委员,力求更好地服务党员、服务党建工作,有效推进“三会一课”记录和党费收缴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三是精心培育示范典型。党总支将荣获沈阳市“六好”党支部的生物科学党支部作为学院支部典型进行精心培育,持续推进规范化建设,并以样板支部创建工作为契机,鼓励引导其积极申报,最终获批辽宁省第二批新时代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在其典型的辐射效应下,其他两个党支部主动对照生物科学教工党支部建设标准找差距、补短板。
切实发挥专业导师的育人功能、系主任等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鼓励、引导系主任等骨干教师甘于奉献,主动作为。党总支将学院绿色农业研究科研平台(温室大棚)设立为“党员先锋岗”,开展“服务科研党员先锋工程”,鼓励广大师生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管理、技术、服务方面助力温室大棚建设,较好地缓解了缺少专职管理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的困难。
在党日活动的载体作用下,本科生党员完成学术论文2篇,为研究生党员提供了10项论文参考题目(1篇已被核心期刊录用),确定了6项教师调研题目,确定了10块研究样地,并接近完成动物多样性调研整体布局,获批校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1项;党日活动荣获校级党日活动一等奖,并被学校推荐至省委教育工委,荣获辽宁省高校“主题示范党日”一等奖;广大师生党员在辽中区养士堡镇辽河流域两侧种植防护林,积极开展改善辽河生态环境建设,配合基地共同完成《辽河生态治理工作站暨研学小镇项目工作报告》,并呈报给辽中区政府和沈阳市政府相关部门,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
学院党总支自2015年起开始在本科生中实施专业导师制,至2019年正好是一个周期。在实施过程中,所有导师无私奉献,积极作为,助推本科生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更大的实效。近年来,学院考研率持续提升,尤其是2019年考研率高达51%,位居学校第二名,创学院考研历史新高。2019年学生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5项、省级奖项22项,参与学生占比52.5%,省级以上获奖比例达35%,应届师范毕业生教师资格证笔试通过率95.2%。
在党总支的指导下,生物技术和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在系主任的带领下,主动求新求变,转变思路,实现了招生省内第一志愿报考率和录取率零的突破,生物技术专业系主任获评校级“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和“爱岗敬业好老师”;生物科学专业在系主任的带领下,继续强化师范专业固有优势,较好完成各项评估工作,并获评省一流专业。生物科学专业系主任获评2019年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学院有6名教师入选“学校百人计划”。全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师均科研经费高达13万元。
为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提升工作的创新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水平,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分析自身情况,将理论内涵深入到工作实践中,从实际问题出发,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精准施策。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支撑,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加强组织内党员的理论学习,创新学习载体,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党规党章、学党史、学新中国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实践,将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将“两学一做”真正地落实、落细,常态化、规范化才是硬道理。在组织生活中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挑战答题”“云会议”“云党课”“云生活”,以新媒体为抓手,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开展活动中增强党员的归属感,调动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基层党组织中每一名党员都能够切实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员的教育引领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党组织全体党员的教育方式,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结合工作经验,充分采用高校和地方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利用地方的优质资源和高校科研成果相结合,教育高校党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地区发展,同时积极挖掘身边党组织成员的典型事例,用“身边人讲述身边故事”的方式,开展覆盖全体党员的经验分享会,搭建交流平台,相互交流借鉴、取长补短,开创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公众号”,展示党组织优秀党员的风采和工作经验,一方面是对工作的总结,另一方面是对优秀党员的鼓励和认可。
完善的组织机制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阵地的作用,规范党建活动场所、完善工作环境、改善工作条件、完善组织架构、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党内生活非常重要。此外,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经费投入、经费管理、经费使用要有完善的保障机制,这就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从而保障党建工作经费使用科学规范、专款专用。与此同时,要认真落实专职组织员、党支部书记的相关待遇,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党支部的书记要将党建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相结合,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予以认真的考虑和计算,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平,使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地优化组织的相关设置,明确管理目标,积极发挥桥梁作用成为联系高校师生的纽带。努力创新体系建设,深化体制改革,调整管理体系,使得党建工作与科研、教学、学生管理等相关工作无缝连接。在支部设置上,可以打破固化模式,创新建立教师和学生结合党支部、专项科研团队党支部、重大科研项目党支部,师生互补,榜样引领。选优配强支部书记,落实“双带头”培育工程,严格执行并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党内谈心谈话,不断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和科研、教学等业务工作深入融合。
总之,对于未来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而言,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要齐头并进,不断提升,以此作为党建工作开展的基础,并坚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学深悟透、融会贯通。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要与学院中心工作进一步融合,坚持党建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以学院重点和难点工作为抓手,抓好党建促发展。同时,党建工作方式方法需不断创新和丰富,运用专题讲座、学习交流、调研考察、示范党日等载体,增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