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旭曙 叶国平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信息化水平飞速提高,可穿戴电子产品与便携式智能设备逐渐普及,各种类型应用软件层出不穷。人类的语音文字、运动轨迹、甚至身体机能等大量资料被各种设备记录和保存并分享,在这一过程当中产生了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意味着“大数据”时代正在到来。但在“大数据”时代,人们也面临着如何选择、整理、处理、利用数据等问题的困扰,只有正确地获取并利用这些数据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个体存在着差异,在接受数据和运用数据上的能力上也有所区别,所以如何通过正确、合理、有效的途径提升个体的数据素养能力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在我国的教育行业中,越来越多的教育组织开始重视网络课堂,智慧课堂与在线教育等,在各种学习平台上开始运用数据分析,进行分类学习与专业教学。这种形式在高等教育院校中尤其受到青睐,但在堆砌众多信息的“大数据”时代,教学效果不仅仅与硬件水平相关还与教师的软实力数据素养有关。数据素养主要包括数据知识的理论基础、数据技能的掌握、数据的综合运用、数据的意识态度这四个方面。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师的数据素养成为发展虚拟学习系统(VLE)与学习管理系统(LMS)中的重中之重。所以通过提升高校教师数据素养能力,可以促进高校教师的综合能力,适应网络教学这一未来发展方向,推动学生数据分析能力,这不仅对“大数据”下高校改革大有益处,也会对未来高校教育的信息化和教育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数据素养”这一概念的雏形诞生于21世纪初,在2011年国内学者开始对其展开研究。总体上来看我国的数据理论与实践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和我国缺乏具体政策引导有着巨大联系。在我国针对培养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的指导政策长期缺失,导致一段时间各个高校各行其是,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素养标准,也没有引起高校的足够的重视。在这种局面下国内知名高校不得不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先进行数据素养实践来推动顶层政策的发展。最终国家部委分别在2015年与2016年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现有的高校数据素养提升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在具体的发展策略、数据支持、保障措施等方面还没有具体的国家政策出台,这严重地阻碍了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降低了高校推动教师数据素养的工作热情。
数据资源是提升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的基石。原始数据要经过采集、加工、分析等环节才能被其他非专业人员利用。但现阶段由于对原始数据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数据源“数量”匮乏,缺乏专业的数据库与数据交流平台使得高校之间在课题信息,系统管理与基础数据上难以共享。此外数据资源“质量”也较差,由于数据更新较慢、数据来源不明、数据不精准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现有的数据质量难以满足现有高校教师使用的需要。缺少了数据资源“质与量”的保证,提高高校教师数据素养也变成一句空谈。
在“大数据”时代拥有敏锐的数据素养意识才能够更早地发现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在西方发达国家数据意识观念起源较早,在校园、家庭、社会中这种意识已经演变为一种文化,同时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开展不同的数据素养教育,大大地提高了全民的数据素养意识。但在我国数据素养意识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只有在少数的高等院校和高科技公司开展数据素养意识的教育。数据素养意识的淡薄,导致了高校教师对于数据素养认识不足,数据素养教育发展缓慢。
截至2019年末我国现有高校规模达到了近3000所,但是具有高水平数据素养的人才并不多。高素养数据人才稀缺使得在高校的数据素养教育难以开展,高校教师队伍整体质量难以保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对拥有高素养数据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高校与社会对于高数据素养的渴望与人才稀缺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矛盾会越来越突出。所以只有未雨绸缪扩大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才能解决现有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提升问题。
在推动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提升工作当中,需要发挥政策法规的引导作用,推动管理制度的建立,摆脱现有困境。完善相关政策时不应该过于笼统,脱离现实需要,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现有我国高校教师数据素养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制定政策。其中政策法规当中应该包括中远期高校数据教师素养发展规划,优秀数据资源建设计划,统一数据资源标准,高校教师数据素养考核与评价制度等。将国家发展政策作为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提升活动中重要动力,并把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提升贯穿与教师入职之前与教师入职之后的各个阶段当中。
提升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离不开教育平台的搭建,优质的数据教育平台不仅可以节约教育成本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各个高校充分挖掘内部科研数据、行政管理数据与教学数据,扩大数据库容量。其次,在搭建高校之间的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中间环节。然后,通过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提升平台,探索数据应用教育实践,交流数据使用经验。最后,加强平台内部教师数据素养培训,逐步提高教师数据应用技能。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高校教师数据意识,提高专业数据技能是提高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的重要途径。首先,高校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师数据素养培训,提高对数据素养的认识,增强对数据应用的信心。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多采用数据模型,彰显数据处理优势,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然后,要增加高校教师团体交流活动,共享数据教学案例,分享教学经验,并通过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媒体进行数据素养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最后,通过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以此来推动数据素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构建专业数据素养教育团队,主要是提高教师人才储备,建立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一方面,对于紧缺的高水平数据人才要大力引进,同时为这些高水平高校教师创造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地培育高校现有人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高校数据素养提升计划,并对其教学活动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同时还要组建高校教师高数据素养团队,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与教学竞赛。此外还要建立人才鼓励机制,建立专项基金作为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提升的保障,鼓励高水平人才参加交流、考察、访学等活动。
高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只有拥有高水平的数据素养的高校教师,才能在未来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数据人才。所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当从政策引导、搭建平台、提高意识、构建团队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提升路径,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