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绿色通道

2020-03-02 19:57经济杂志许亚岚
经济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优先股经济网资本

文/《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许亚岚

“防范金融风险”系列报道

2019年6月2日,包商银行的大量资金被主要股东明天集团违规占用,形成逾期,长期难以归还,导致包商银行出现严重的信用危机,触发了法定的接管条件被依法接管。历经一年,有关包商银行接管、重组等事项已尘埃落定。然而,这其中蕴含的资本风险也是目前众多中小银行所面临和担忧的问题。

外源性融资渠道单一

资本是商业银行吸收损失和抵御风险的最终手段。今年以来,中小银行在盈利增长和资本充足率方面承压,资本补充的迫切性增强。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5%和12.81%,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资金端来看,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城商行、农商行的资金来源受到一些制约,商业银行对资本充足的要求也提了比较高的标准,因此,比较容易触碰资本充足率的上限。另一方面,从资产端来看,随着经济形势的放缓,银行的不良率也在提高,这样会稀释一部分资本金。

“不良率提高,一方面会对资本形成很大的消耗,另一方面,即使中小银行不是直接用资本来进行冲销,但贷款的级别低,按照资本占用看,消耗的资本就很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中小银行大多由地市级政府支撑,一些地方企业入股,本身财力很有限,从资本来源看,肯定不能跟大型国有银行相比。而中小银行的业务增速又明显比大型国有银行快得多,因此形成的资本占用就会增加,资本的压力也会加大。

而要化解不良贷款,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称,需要用当年的经营利润计提拨备,来核销不良贷款,这就影响到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从外部来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小银行融资渠道相对较窄。”

中小银行是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之一。大力支持中小银行稳健发展,可以进一步提升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给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而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是支持中小银行发展的重要措施。

过去,与国际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资本补充工具较为单一。2019年以来,政策层面对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推动下,商业银行永续债发行也在2019年启动发行,并被纳入央行新型货币工具的合格抵押品且允许保险资金投资。

日前银保监会指出,支持银行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等方式,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日前宣布的11条金融改革措施中,也包括出台《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

银行IPO受制约

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如永续债、优先股)和二级资本等三部分,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风险抵御能力。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称,一级资本是银行资本中层级较高、质量较好的资本,一级资本充足率越高,说明银行在正常经营时抵御风险的能力越高。目前,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空间正在加速打开,补充形式包括优先股、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多种形式。

但今年中小银行IPO审核节奏放缓,年内尚无银行登陆A股。

“对于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如银行IPO,目前确实存在瓶颈,这不仅是银行的问题,也和市场环境有关,二级市场对银行的估值较低。”曾刚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

温彬称,上市发行有比较高的准入门槛。目前受疫情影响,中小银行面临着一些经营方面的短板,风险的压力比较大,资金的成本比较高,其客户或地域相对比较集中,对经营业绩带来一定的压力,“所以要符合上市条件,现下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此外,尹振涛表示,近两年我国对于解决中小银行资金来源的问题有一些放宽机制,但在推进过程中,并没有所谓的绿色通道,所以中小银行IPO的确比较谨慎。“这不是中小银行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包括证券市场本身的问题,对于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情况,虽然有了很多政策,但在执行方面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郭田勇也表示,大型国有银行社会认可度高,投资者愿意买,而中小银行盈利能力有限,在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上,多数中小银行无法上市融资。

因此,曾刚认为,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可以进一步研究优化银行发行优先股的审批流程,缩短发行周期,采用适当手段增加商业银行优先股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

对中小银行来说,一是要及早规划资本补充需求,适时启动优先股的发行流程;二是处理好资本充足性和成本的平衡,商业银行依然要强化内源性资本积累,优化银行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三是完善资本节约下的经营管理机制。

曾刚表示,从供给的角度讲,未来一方面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一方面要降低银行发行的门槛,让更多的中小银行能够进入市场发债。从需求角度讲,要进一步放开如保险资管等机构投资者对银行永续债的投资门槛。

银行上市肯定是一个趋势和方向,但在温彬看来,上市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资本补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这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意义也同等重要。

探讨更多模式

核心一级资本满足各种层次的监管标准,但用来满足原本由其他一级资本或二级资本就可以达标的监管要求,代价太高。

“因此,可以探索别的方式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比如股东分红可以减少利润,把更多的利润转成资本,靠自我积累来形成发展;也可以和中小银行的改革联系起来,通过改革进行重组、增资扩股、联合等方式吸引新的资金进入。”曾刚称。

至于非核心一级资本,近期,发行永续债受多家中小银行青睐。永续债主要是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和流动,准入相对宽松,主要靠投资机构自身的风险识别。从2019年放开永续债的发行后,目前已有多家银行成功发行了永续债。

作为外部补充的一个重要渠道,发行永续债有助于优化银行的资本结构,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但受债市违约事件增加、信用溢价上升影响,中小银行由于主体评级较低,发行永续债在审批、市场接受度、定价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门槛和障碍。”曾刚如是说。

尽管一些中小银行获批发行永续债,但是从批准到最终发行的时间也比较长,不能很快满足其补充资本的需要,发行效率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

目前一些中小银行的经营压力比较大,风险比较高,为了防止出现系统性、区域性的金融风险,温彬认为,可能有潜在风险的银行要提前采取并购、重组、注资等方式,一方面可以补充它的资本金,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优化股东结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

另外,也可以探讨更多的模式,“比如可否把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的一部分额度注资到所属地方的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未来也许会有相关具体案例落地”。温彬表示,我们既鼓励国有资本,也鼓励民营资本,甚至鼓励外资入股地方金融机构,“在市场化的原则下,引入新的股东,这样既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同时可以优化股东结构”。

最后,郭田勇称,银行一定要防范重大的风险隐患,要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更加民主、有效,不能被单一的外来资本完全控盘,例如包商银行事件。“银行经营规模总是要不断扩大的,资本和经营要把握动态平衡,在发展的同时,适时、适度补充资本,至少要达到监管机构规定的最低标准。此外,能够保持银行经营稳健就行,资本高了对股东权益也是一种降低。”

猜你喜欢
优先股经济网资本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优先股定价策略
基于优先股改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
“优先股”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