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 霞,黄国东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201)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 nephritis,MsPGN)是一种持续进展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系膜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GMC)弥漫增生,同时伴有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的肾小球疾病[1]。MsPGN在我国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是较为多发的病理类型[2],由于GMC 增生和ECM 增多是MsPGN 的主要病理改变,故控制GMC 增生及ECM的分泌与沉积是治疗MsPGN 及阻止肾组织纤维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任务。近年来有研究表明[3],肾小球发生肾炎病变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是肾小球微循环内出现凝血及纤溶功能障碍,该功能障碍还会导致肾组织损伤和肾功能减退,其中处于高凝状态的血液和紊乱的凝血机制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与中医的血瘀病机相吻合。近年来针对中医药治疗MsPGN 疗效的研究中,活血化瘀法为中医中药治疗MsPGN 的基本方法,有关文献报道很多,现将实验研究近况择要综述如下。
1.1大黄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Maxi.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 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大黄所含有的大黄酸具有消炎、抗氧化、保护肾脏等作用[4]。有研究发现[5]大黄酸可通过降低纤连蛋白(FN)和Ⅳ型胶原(Col-Ⅳ)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大鼠GMC 增殖与ECM 合成。李冬梅等[6]发现,大黄的另一主要化学成分大黄素可以提高大鼠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促使ECM分解,从而延缓肾脏纤维化。
1.2丹参 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是最常用的活血化瘀药之一。郝瀛[7]通过观察丹参含药血清对大鼠GMC 的影响,发现丹参在低中高三种剂量水平下均可抑制肾小球FN 的分泌及相关RNA 的表达,并且减少GMC 增殖。张小方等[8]实验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不仅能缓解血液的高凝状态,并且可以通过减少Col-Ⅳ的产生来抑制GMC 的增生及ECM 的沉积,同时提示当用于治疗MsPGN 时,用药疗程至少为2 周。而在临床应用中,用于治疗小儿MsPGN 三个疗程后,患儿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ol-Ⅳ水平均降低[9]。庞欣等[10]发现丹参中含量最多的活性成分丹酚酸B 可通过调控凋亡因子及通路明显减少肾小球凋亡,减少细胞炎症因子释放,从而保护肾小球,缓解肾功能进展。
1.3姜黄 姜黄来源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L.的干燥根茎。姜黄所含有的姜黄素亦可提取自郁金、莪术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王志宏等[11]发现姜黄素可上调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 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GMC 增殖,延缓肾小球硬化进展。李彧等[12]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大鼠GMC增殖的模型中亦发现,姜黄素通过部分阻断TGF-β/Smads 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从而减少Ⅰ型胶原(Col-Ⅰ)分泌及GMC 增殖,改善肾小球及肾小管的损伤。RUSSO 等[13]发现姜黄素可明显调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TGF-β水平,减少组织病理学改变,从而降低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
1.4三七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F.H. chen 的块根。祝正明等[14]通过大鼠实验表明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能抑制GMC 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减少ECM 成分的分泌,从而减少肾小球硬化。黄美春等[15]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能减少由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诱导的GMC 增殖,呈时间依赖性。童晔玲等[16]在TNF-α 诱导的GMC 增殖的小鼠模型中发现,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MPs/TIMPs)的平衡来抑制GMC 增殖,进而延缓肾小球硬化、肾脏纤维化等病变进展。
1.5斑蝥 斑蝥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laPallas 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Lin⁃naeus 的干燥全虫。斑蝥属于破血除癥的虫类药,祛瘀力强。其主要药用成分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对肿瘤和疑难杂症有独特的疗效。去甲斑蝥素为斑蝥素重要的衍生物,其相对于斑蝥素而言毒性更低,安全性更高。而去甲斑蝥素不仅对癌症有治疗效果,还可以通过抑制GMC 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来降低MsPGN模型的尿蛋白,减轻肾脏病理损害,且无肝毒性等不良反应[17],其促使GMC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去甲斑蝥素可降低系膜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并使细胞色素C(Cyt-C)释放至胞质中而启动GMC 的凋亡程序有关[18]。LI 等[19]进行的体外实验结果提示去甲斑蝥素可抑制白蛋白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及FN表达,从而抵抗肾小球纤维化。但斑蝥导致肾损伤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故在临床中使用斑蝥及其衍生物治疗时应当定期复查肾功能,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停药。
1.6水蛭 水蛭为环节动物水蛭科蚂蟥Whitmania pigraWhitman、水蛭Hirudo nipponicaWhitmanxi或柳叶蚂蟥Whitmania acranulataWhitman 的干燥体。水蛭素具有强大的抑制凝血酶功能。多项研究[20-21]表明,水蛭素能明显抑制GMC增殖,诱导GMC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水蛭素能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等蛋白的表达有关,亦可能与下调核因子-кB(NF-кB)信号通路、影响凋亡调控因子Fas、FasL mRNA 表达水平[22],下调B 淋巴细胞瘤-2 基因(Bcl-2)表达[23]等有关。
刘丽等[24]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由丹参、地龙、乌梢蛇活血化瘀通络中药组成的肾络通胶囊能够调节MsPGN大鼠模型的脂质代谢,改善高脂血状态,并且能抑制肾小球分泌TNF-α 及下调TNF-α mRNA 的表达,从而减轻肾脏损伤。贾秀琴等[25]实验证明由黄芪、生地黄、丹参、益母草、白花蛇舌草等益气化瘀清热中药组成的保肾方能显著降低MsPGN 模型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及血清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内质网中DNA 损伤基因153(GADD153)/C-EBP 同源蛋白(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蛋白激酶R 样内质网激酶(PERK)的表达,从而减轻内质网应激[26-28]。翟文生等[29]将益气化瘀清热方拆解为益气组(党参、黄芪)、化瘀组(水蛭、丹参)、清热组(蒲公英、黄芩),对比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对NF-κBp65 蛋白表达作用的差别。结果显示复方与拆方均可抑制NF-κBp65 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GMC 增殖及炎症因子的分泌。其他研究[30-32]也表明,益气化瘀清热方及其拆方通过抑制Smad2 及泛素mRNA 表达、减少产生Ⅲ型胶原蛋白(Col-Ⅲ)及Col-Ⅰ来抑制GMC 增殖及ECM 沉积,并且在这些研究中均表明,化瘀组及复方组相比于其他组而言,其作用优势明显(P<0.05)。另外由山茱萸、生黄芪、白花蛇舌草、鬼箭羽、丹参、益母草等组成的扶肾降浊方在实验中被证实通过抑制调整TGF、CTGF 表达实现干预肾小球硬化进程[33],减少Col-Ⅰ及Col-Ⅲ的积聚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34],降低模型血清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β2-MG)和24 h尿蛋白定量等肾功能指标[35]。WEN 等[36]的研究表明,以黄芪、莪术为主要药物的复方肾华片能抑制MsPGN 模型中GMC 的异常增殖,防止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下调及其下游靶点细胞周期蛋白D1活性降低有关。
从目前大量的报道中可以得知,活血化瘀药通过抑制GMC 增殖,减少ECM 的分泌与沉积,从而达到治疗MsPGN的效果。其机制包括了直接抑制GMC的增殖、减少基质成分积聚(如FN、各类胶原)、拮抗相关细胞因子(Thy-1 等)、调控细胞基因表达(如Bcl-2)等。同时,当活血化瘀药与益气药、清热解毒药、通络药等组成复方时疗效更佳。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仍有以下不足亟待完善与进一步探讨:①大多数实验研究均在体外进行,由于研究的方法、对象不尽相同,而在临床中药物均在体内生效,这对准确评价作用机制有一定影响。②在实验中建立的动物模型尚未能与临床中的中医证型、症状相一致,故实验研究结果难以佐证中医药在临床运用中的针对性与准确性。这需要明确MsPGN 中医证型诊断的微观标准,从而将微观与宏观结合起来。③临床实际运用中以使用由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为主,而不仅仅用单味药治疗疾病,而在近5 年的报道中关于复方治疗MsPGN 的研究较少,并且由于复方所含化学成分繁多复杂,在观察复方对MsPGN 疗效时较难把握相关成分及其相互之间影响的具体作用机制,这就需要运用网络药理学或是其他方法探讨复方对多靶点的相关作用机制。④在已报道的实验研究中,大多数都是研究中药经验方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极少有针对经方的研究,而经方的选方用药依据主要是六经辨证,但现有的六经辨证客观化依据较为欠缺,仍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全面的研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