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芳,李建平,贺慧芳,李 鑫,孟颖卓
(太原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山西太原030008)
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规定,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当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全面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1]。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也都制订了为地方经济和发展服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向社会输出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即为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服务[2]。
而随着各地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及懂得跨境电商实务操作的人才成为企业所需。在对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外贸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语言的沟通交流能力、实务操作能力和个人专业综合能力。然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需求相差较大。在调查中发现,将近50%的毕业生觉得自身不具备企业要求的证书或者感觉自身综合能力不够。因此,研究和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际贸易专业因为是对外交易,因此对外语的要求较高。从公司的简介与产品的介绍、从合同的谈判与商订到合同的履行都离不开一门国际流通语言。并且,68.8%的同学认为: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排名第一的就是语言的要求。
综合性本科院校以及财经类本科院校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语言要求较高,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课程也较多,如:“大学英语(Ⅰ-Ⅳ)”“通用学术英语”“英语语音语法”“跨文化交际”“高级英文写作”和“公共演讲”等多种课程。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外语课程较少,并且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来说,没有突出对外语的重视。如,国贸专业跟其他专业的英语课程开设基本是一样的,有“大学英语(Ⅰ-Ⅳ)”。其次就是必要的专业英语的课程,如“BEC 商务英语”和“外贸英语函电”等,而外语其他方面的课程几乎没有。
另外,外教的师资力量也薄弱。由于外语课程较少,安排到国贸专业的类似口语课程的外教更少,几乎没有。再加上英语角等类似活动较少,导致本专业学生外语锻炼的机会少,语言交流能力欠佳。
国际贸易专业最大的特征是实践性强,实务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在对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排名第二的就是实务操作能力,占比达到64.4%。
财经类和综合性本科院校关于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的开设较多,除了“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结算”课程的实践环节之外,还有32 学时的“国际贸易综合实践”,16学时“海关通关实务”实践课,以及“国际交流”“国际营销”等,实践课程占比较高,并且设有专业的综合实训基地和实验室。这些课程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但是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实践课时安排较少,且缺乏自己的实验室。专业操作软件的种类和平台较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缺乏,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
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学生去企业实习的机会少,特别是内陆地区,学生缺乏外贸环境的熏陶。即便安排去企业实习,也仅仅是参观,没有让学生真正涉及公司的外贸业务或者流程,导致学生对外贸业务的认知肤浅,对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缺少深入的理解。
另外,好多企业外贸业务采用委托专业进出口公司的方式,特别是一些内陆省份。因此,学生去外贸企业实习的机会就更少了,最终直接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在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中,74.8%的学生渴望到外贸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的大部分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课堂填鸭式教学。虽然在互联网和各种教学平台的支持下,教师们纷纷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如案例式教学、讨论法,分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等,但都还在实行和探索之中,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讲授法仍然占很大比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然以理论学习为主,这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差较远。
目前,大多数同学的毕业论文仍然以学术性的要求为主,且与毕业实习相脱离。由于内陆省份外贸企业的缺少,以及毕业实习的局限性,导致学生毕业实习真正去外贸企业的很少。毕业实习单位五花八门,专业性欠缺,实习效果欠佳。毕业论文仍然需要学生去查资料、查文献,虽然也有实践数据,但也是以二手数据为主,体现不出学生实习实践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虽然也有个别学生的实习非常专业,但是由于与论文的写作要求不符合,导致论文的写作也偏向学术性,即与外贸企业脱节,与毕业实习脱节。
国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也积极组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及学院组织的大学生学术论文大赛及学科竞赛。但是大多数学院在培养方案上却体现较少,相关的课程和开设的学时也很有限。
综合性和财经类院校的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安排就很多,比如开设了“创业基础”“经典创业案例赏析”“科研创新和信息素养”等课程,共96学时(6学分),这对学生积极参与有很大的引导作用,也为学生真正融入社会提供了机会,对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社会适应能力有促进作用。
(1)研究算法中其他参数的选择问题,特别是更深入的研究隐私保护参数ε的选择,使得隐私保护力度和推荐准确率之间得到更优的折中.
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大多数院校学生是在大学二年级后半学期才接触到少量的专业课,大三才开始系统地学习专业课,导致学生对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就业情况不太清楚。在调查的过程中,将近50%的同学对本专业就业的方向和可从事的具体岗位不清楚,对外贸企业的技能证书要求和人才能力要求不明确。因此,大部分学生在校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也不明确,对自身的就业非常盲目。最终的结果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相差很远,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也大打折扣。
因此,教研室应该就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在不同的学期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讲解和宣传,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认知。另外,代课教师也应该明确每门课程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和人才要求,并且通过设置相关的考核指标,来达到应有的结果。例如,在我国自贸区的战略背景下,应该让学生了解我国签订的16 个自贸协定的内容、原产地证书的申领以及在通关、质检以及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规定。只有通过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要求,才能潜移默化地逐渐树立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就业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很好途径。国际贸易专业是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专业,因此,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注重实践操作能力。企业和高校之间完全脱离,无论对企业还是对高校都是不利的。因此,从提高就业率来说,高校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和操作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加强校企合作,安排或鼓励学生假期去企业实习。学校可以利用假期时间,按照校企合作协议,有秩序地安排学生参与外贸业务,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这样,学生假期实践和学期理论学习有机结合,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增加专业课实践环节的课时安排。在国际贸易中,不仅仅是“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安排有实践操作环节,“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结算”“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海关通关实务”以及“证券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课程都可以增加实践操作课时,通过一系列系统而专业的培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
最后,增加企业专家的在校教学和辅导比例。对于国贸专业教师来说,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较少。对于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来说,实践经验丰富。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可以邀请企业的专家来校进行实践环节的辅导,与专业教师相辅相成,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首先,增加跨境电商课程的比例和实际操作。跨境电商是一种新的贸易方式。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贸易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生产和物流环节,大多数贸易环节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3]。随着跨境电商贸易比重的增加,高校的培养方案也应该相应地做出调整。虽然部分高校也开设了跨境电商课程,但是都是基本知识,没有系统的课程配合,且缺少实践锻炼,效果较差。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应该重视跨境电商课程的开设,提高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比例,或者与实务课程密切配合。
其次,加强相应师资的培训和教学软件的引进。跨境电商课程不仅需要贸易知识,也需要相关的信息和电脑技术。并且课程内容较多,实施平台有限制。因此,学校应该增加这部分的投入,鼓励教师培训,系统学习课程内容和操作,并且要引进相关的软件。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形势,才能真正培养出外贸企业需要的人才。
最后,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跨境电商的专业竞赛。以赛促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之一。通过比赛,学生能切实体会到实际的贸易环境,能真正学会与交易对象进行沟通;并且,因为竞赛需要做很多笔业务,学生通过对交易流程的若干次操作,也能真正体会贸易的目的,为学生提前进入岗位以及后期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先进的教学方法。在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得到改进。例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就可以在翻转课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络,设计贸易公司和商品的介绍页面;通过网络发函交流,寻找合适的贸易伙伴;通过实际谈判,签订外销合同和内购合同等。通过一系列场景的设计和软件的模拟,对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专业素养都有很大的好处。
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之后,考核方式的改变和管理也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之一。应用型人才的考核不仅要求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应该注重对平时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例如小论文的写作、问题的回答与讨论、小组沟通能力、总结能力、软件的实践操作能力等。考核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多维度的,这不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多角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在目前多种教学平台的帮助下,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更应该方便化和多样化,反过来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另外,理论知识的考试内容也应该结合实践而设,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考试内容要体现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应该适当地降低理论知识考核的比例。
只有不断地改进传统理论知识的考试内容,并且与多种新的考核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双管齐下,才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才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随着国际贸易规模和方式的变化,企业对贸易人才的需求和能力要求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式和管理体制、改变考核方式,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和贸易发展服务,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探索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