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科技成果发表中信息行为失范分析

2020-03-02 16:49邢春国吕秋萍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物医学论文文献

邢春国,吕秋萍,孙 笛,杨 莹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

0 引言

Wilson[1]认为,信息行为是指基于信息资源和信息通道的所有人类行为的总和,是所有与信息源、信息获取、信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扩散有关的人类行为。信息行为是人们信息素养的体现。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提高,人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快速提高,但是信息道德却没有同步发展,信息行为失范的现象已出现在社会各个领域。

1 信息行为失范现状

生物医学科技成果(本文主要指科研论文形式)是临床和生物医学基础研究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近年来生物医学科技成果发表中信息失范行为屡见不鲜。生物医学研究因为其伦理及个体差异难以复制等特殊性,其相关研究和应用领域信息行为失范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往往事态严重。如The Scientist杂志或《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近几年报道的十大论文撤稿事件,其中与生物医学相关的报道分别是7件(2014),8件(2015),6件(2016),7件(2017),5件(2018)。信息行为失范被公开报道的仅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失范行为未被公开,或者是较为隐蔽尚未发现。生物医学科技成果发表中信息行为失范的问题早已不容乐观,给社会和科技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2 信息行为失范分类

本课题组通过现场调查和访谈,结合文献调研,对成果发表中信息行为失范进行分析,归纳为以下8类。

2.1 成果数据造假

科研成果数据造假包括篡改实验数据、论文图片造假等,是较为严重的信息行为失范。心电生理学家皮耶罗·艾佛萨的31篇论文数据造假被撤稿,其研究中提出假说,即骨髓或者心脏中的c-kit阳性细胞是心脏干细胞,但是论文中所有数据基本都是经过人为筛选,并不能支持其假说[2]。数据造假危害极大,甚至严重触犯了法律。2013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认定生物医学专家Dong-Pyou Han在NIH资助的HIV疫苗研究项目中数据造假。2015年,Dong-Pyou Han被判入狱57个月,并处罚款720万美元[3]。

2.2 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

随着人们获取医学信息的途径逐渐增多,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事件发生频率更高,情节更为严重。笔者在科研查新过程中,也曾经发现有文献抄袭的情况,如发现查新结果中某参考文献与查新委托人的创新点(支撑论文)非常相似,研究数据,统计结果完全相同,甚至连错误的标点都一致等现象[4]。2010年,中国青年报收到邮件《史上最牛的连环抄袭门》,提到某论文遭遇了16个单位25人的6轮连环抄袭[5]。其他类似事件如某军医大学2004级博士研究生抄袭2000级博士研究生论文[6],某医科大学医事法学教授古某抄袭剽窃事件等[7]。也有的作者将国外论文翻译成中文,仅作部分修改,甚至不修改就投稿到国内期刊[8]。

2.3 侵占他人未公开科研成果

在获知他人观点或研究成果后,未经他人同意,抢先发表相关内容。这里的抢先发表与独立研究抢先发表或首先发表的概念不同。如果是自己独立研究的成果,首先发表无可非议,是科学发现优先权归属所依据的准则[9]。未经他人同意将他人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成果抢先发表,则是侵占他人成果的信息行为失范行为。如有的进修人员学成回原单位后,将自己在进修单位的研究成果,未经带教老师同意以自己和所在单位名义发表。这种现象在笔者查新过程中,查新委托人有所反映。某篇和委托人相似的文献报道,其作者却是在委托人所在机构进修过,按照该进修人员及其单位的基础条件是无法完成相应的研究。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将评审材料的某些学术观点据为己有,以自己团队名义创作论文发表。

2.4 论文引用不注明出处

学术论文的引用部分注明出处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论文中引用别人的数据或观点,以示区别作者自己的观点,并在论文最后列出参考文献,这既是一位科研工作者科学道德的体现,也是科学研究工作本身继承性的需要[10],但是引用不当问题由来已久。刘亚男等[11]研究显示,我国科研数据引用行为不够规范,引用过程中对数据的创建者、获取数据的地址或DOI、数据资源类型、获取时间等信息则很少规范说明,同时数据的引用完整性程度整体要高于人文社科领域。引用不规范在医学古籍中也有体现。《本草纲目》引用文献众多,通过关键词检索,可知《本草纲目》共引用华佗相关文献30条,并存在以方名、篇名、人名作为文献出处等不规范引用之处,甚至有引文未注出处[12]。此外,除了实际引用而不著录外,还存在欺诈引用等情况,也属于引用信息行为失范[13]。

2.5 一稿多投或一稿多刊

一稿两投(或多投)是指作者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作为一次文献同时投到不同的出版机构[14]。一稿两投(多投)后,科研成果被出版机构采纳出版,即为“一稿多刊”。张培富等[15]将“一稿多刊”分型为以下3类:(1)同一文章在同一刊物反复刊发;(2)同一文章在不同刊物刊发;(3)题名稍做调整,内容基本不变,在不同刊物发表。论文一稿多投屡禁不止。万际清[16]调研发现,以国内生物医学期刊762种为对象,其中689种(90.4%)期刊的稿约中明确规定切勿一稿两投,没有一个期刊稿约中明确可以一稿两投,但是随机抽查发现在CHKD中仍有重复发表的文章(7.2%,9/125)和一稿多投的作者(3.7%,24/650)。在数据库中定题检索或查新过程中,在国内同一数据库或不同数据库之间,总会发现内容相同的文献,有的将某一刊物已发表的文章原封不动或改头换面后重新投到另一刊物。在国内外数据库之间也有类似情况,如将论文在国外期刊发表后,又在国内期刊作为一次文献再次发表而不说明。

2.6 成果署名不规范

成果署名不规范的原因较多,有经济利益、学术腐败或是其他原因。成果署名难以通过相似性检测,也不能从方法内容上鉴别真伪,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但也可能社会影响恶劣。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陆某送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女博士李某5篇SCI论文事件,给社会和学术环境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不当署名等行为应该成为学者、高校及科研机构、相关部门共同抵制的“众矢之的”[17]。

2.7 忽略隐私保护

隐私权是一种基本人格权利,隐私权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未经他人许可,私自公开他人信息属于侵权行为。世界医学学会的《赫尔辛基宣言》、国际医学编辑委员会等均要求保护患者隐私,在未知情况下不能在文中出现当事人的身份信息[18-19]。杜美晨等[20]研究发现,中英文护理文献重视隐私保护和公平性,但在不伤害原则上均有待提高。

2.8 出版机构评审原因

同行评审是学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被认为是筛选论文的有力工具和确保论文准确的核心流程[21-22]。由于某些出版机构自身评审机制等原因,如同行评审、相似度检测等不规范,给投稿者有机可乘。2015年,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BioMed Central撤销了43篇生物医学论文(中国作者41篇),美国科学出版商Springer撤回64篇论文(中国作者61篇)。2017年,Springer集团的TumorBiology撤销107篇文章,全部为中国作者[23]。很多数据库提供论文查重服务,但对相似度检测的结果参考度不高。此外,各出版机构对文献查重的要求并不一致,有的严格要求,有的仅作为参考,或者有的期刊因为经济利益等原因不要求进行相似度检测。出版机构自身原因导致成果发表出现问题也占有一定比例。卜今[24]研究发现,截止到2012年,PubMed共发布撤稿声明总数2 649篇,针对中国作者为274篇,因为编辑部或出版商错误的约占3%。

以上仅是信息行为失范现象的简单概括,并不能囊括方方面面。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提高,信息行为失范必然会以新异的形式出现。

3 解决策略

信息行为失范现象愈演愈烈,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非常重视。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2004年)披露中国学术七大“不端行为”;中国科技部出台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2006);中国科协、教育部等七部门制定《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2015);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2016)。信息法律法规以法制手段调节信息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在科技文明发展、学术规范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学术相关信息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往往滞后于社会信息化和医学科技的发展。消除信息行为失范,学术不端行为除了法律法规约束,还需要研究机构和出版机构等的协同作用,实现全方位的管理和制约。

4 结语

生物医学科技发表中信息行为失范现象的出现与社会文明进步极不相符。科研工作者应提高自身的学术信息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以自觉自律的科研创新精神,在新时代有所作为成就,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生物医学论文文献
刍议“生物医学作为文化”的研究进路——兼论《作为文化的生物医学》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国外生物医学文献获取的技术工具:述评与启示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LED光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分析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