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圭农业发展及中乌农业合作路径选择

2020-03-02 13:28丁琳琳陈秧分刘合光
价格月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乌乌拉圭农产品

丁琳琳 陈秧分 刘合光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简称“乌拉圭”)是首个与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服务业是其支柱产业,同时基于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该国的农牧业也比较发达。2018年乌拉圭人均GDP约为1.7万美元,居于南美各国前列,是目前南美各国中营商环境较好的国家之一,是良好的经济贸易合作伙伴。自1988年与中国正式建交以来,中乌农牧渔业合作开展了30多年,合作程度逐步加深,合作意愿不断加强,合作范围覆盖了贸易、卫生、科技和投资等重要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两国政府及民间农业合作愈加活跃。2019年,乌拉圭的牛肉有一半出口到了中国。目前,乌拉圭仍然迫切希望进一步挖掘双方合作潜力,这需要找准双方农业合作的方向和实现路径。

中国学术界针对乌拉圭农业发展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20世纪乌拉圭农业、畜牧业、林业及相关加工制造业发展概况的分析,[1-4]时效性较差;对近年来乌拉圭农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大多局限于对乌拉圭农产品贸易状况的分析。[5]国外学者针对乌拉圭农业、林业及土地、农村政策等的研究相对丰富,[6-9]但针对中乌农业合作的研究偏少。

笔者基于乌拉圭农业发展和中乌农业合作现状,结合乌拉圭农业发展条件、投资环境、政策导向及中乌农业合作新进展,提出了中乌农业合作的方向与可选路径,为促进中乌农业合作提供决策参考。文中数据主要来自拉美一体化协会总秘书处、乌拉圭统计年鉴、乌拉圭畜牧、农业和渔业部农业统计局及乌拉圭中央银行等。

一、乌拉圭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农业经济体量小,但地位重要

乌拉圭农业经济规模呈波动增长特点,但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呈波动下降趋势。2010年乌拉圭农业、畜牧业、狩猎和林业、渔业等初级产业的产值为28.5亿美元,占其GDP的7.1%。2011—2013年乌拉圭第一产业发展较快,年产值曾达到43.4亿美元,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最高达到8.7%。2017年第一产业产值降至30.4亿美元,对GDP的贡献率降至5.1%。理论上,即便将农业经济总规模定义为一产产值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之和,农业已经不再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17年乌拉圭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其GDP的3.2%,与一产产值之和共占其GDP的8.3%,但农业在乌拉圭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地位依然非常重要。乌拉圭盛产大豆、木材、肉类、羊毛、黄鱼、鱿鱼、鳕鱼等农产品,这些农产品是乌拉圭主要出口产品,其出口额占到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3/4。其中,牛肉、纸浆和大豆等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明显,2017年其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5.5%、7.0%和36.0%,主要出口对象国家为中国、美国、巴西、阿根廷、德国、委内瑞拉、俄罗斯和西班牙等。目前,中乌两国农产品贸易以乌对中出口为主,涉及肉类、乳制品、羊毛和木材等。2018年中国从乌拉圭进口了15.4亿美元的水产品、蔬菜和畜产品等农产品,农产品进口额较上年减少了18.1%;中国对乌拉圭出口了684.2万美元的水产品和蔬菜等农产品,农产品出口额较上年增长了20.7%。

(二)畜牧业稳步发展,林业经济是亮点

乌拉圭农业经济总体上呈现“畜牧业为主、种植业萎缩、林业崛起、渔业补充”的特点。2010年以来,乌拉圭畜牧业产值持续增长,到2017年畜牧业产值已占到一产产值的48.1%,成为了拉动一产发展的主要动力;种植业对一产的贡献明显减小,2017年种植业产值占到一产产值的41.8%,比2010年下降了5.6个百分点;林业快速发展,2017年林业产值增速超过10%,比2010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成为乌拉圭农业经济发展的亮点。

乌拉圭畜牧业主体为牲畜养殖,牲畜养殖业产值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66.6%。其中,牛的存栏量增加,2017年为1173.9万头,羊的存栏量减少,2017年为656.5万只;2017年牛出栏数量为240万头、羊出栏数量为82.8万只。牛奶生产在乌拉圭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017年牛奶产量为192.4万吨,产值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20%。羊毛、兽皮生产及服务也是乌拉圭畜牧业中重要的项目,但羊毛产量逐步缩减,2017年仅为2.5万吨。

乌拉圭种植业主体为水稻和大豆等农作物,其产值占到种植业总产值的80%~90%。从2013年起,乌拉圭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尤其是大豆和小麦,但大豆仍然是乌拉圭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2017年大豆种植面积为109.9万公顷,产量为133.4万吨;水稻是乌拉圭产量最多的作物,2017年水稻种植面积16万公顷,产量为136万吨;小麦、玉米和高粱等在乌拉圭农作物生产中并不重要。

园林和园艺是乌拉圭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园林栽培业的地位有所下降。2017年园林栽培业在种植业产值中的占比从2010年的10.1%降至2017年的8.0%,蔬菜、苗圃等园艺栽培有所发展。

乌拉圭林业规模快速扩大,2017年林业面积为7万公顷,比2013年增长了75%以上;采伐的林木主要是非针叶林,采伐量近1590万立方米;人工林以桉树和松树为主。

渔业是乌拉圭农业的重要补充,2017年捕捞量近6.3万吨,以海产品为主,其产量为5.43万吨。

(三)产业布局分区明显,优势产业分布集中

乌拉圭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农牧业遍布乌拉圭19个省份。虽然因土壤质量、水利资源、气候、植被和物流等农业发展条件不同,各省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有所区别,但总体来看,全国农业产业分区仍然比较明显,大致可分为农牧业区、畜牧业区、农区和林区。从乌拉圭西北角到东南角划一条线,沿线省份为主要农牧业区;乌拉圭中轴线上的杜拉斯诺省、塔夸雷博省、里韦拉省、弗洛里达省、卡内洛内斯省及拉瓦列哈省是重要的畜牧业区;西南四省派桑杜省、里奥内格罗、索里亚诺和科洛尼亚为最大的农区;西部的派桑杜省、里奥内格罗省、索里亚诺省和东部的里韦拉省、塔夸雷博省、塞罗拉尔戈省,共同组成了主要的林区。

从优势细分产业的分布看,东部的塞罗拉尔戈省、特雷塔伊特雷斯省、罗恰省和西北部的阿蒂加斯省为主要水稻产区;西南部的索里亚诺省及其东侧的佛洛雷斯省是重要的大豆产区 (包括二季大豆);南部的卡内洛内斯省、蒙得维的亚省和圣何塞省是主要的蔬菜林果区;西部的科洛尼亚、弗洛雷斯、里奥内格罗、萨尔托、阿蒂加斯等省为葡萄及酒的产区;卡内洛内斯省是家禽养殖区。

(四)出口多进口少,动物产品有国际竞争力

乌拉圭的大部分农产品用于出口,2017年农产品出口额约为60亿美元;进口农产品较少,进口额约为15亿美元。乌拉圭出口的农产品包括大米、大豆、小麦、水果、种子、肉类、活动物、羊毛、牛奶和乳制品、鸡蛋、蜂蜜、毛皮、鱼类、甲壳和软体类动物、木材、木炭、皮革、动植物油、烟草、纸浆等。其中,肉类、活动物、大米、动植物油、木材、木炭、冻鱼及甲壳类海产品的出口额逐年增长,羊毛、牛奶和乳制品、鸡蛋、蜂蜜、毛皮、皮革、其他谷物的出口额逐年下降。乌拉圭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2017年乌拉圭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出口额为27亿美元,几乎占到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一半,占到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40%。乌拉圭进口农产品以烟草及食品饮料等农产品加工品为主,其进口额约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的40%。乌拉圭主要农产品贸易伙伴有中国以及荷兰、意大利、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智利和阿根廷等。

(五)农业发展政策比较完备

“乌拉圭畜牧、农业和渔业部”是乌拉圭农林牧副渔业及农村发展的国家行政管理职能部门,也是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构建了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政策内容主要涉及以下7个方面:(1)农林牧副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如畜牧发展计划、国家谷仓计划、专业户奶酪厂计划;(2)资源、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公共政策,如国家生物垃圾计划、国家土壤保持计划;(3)针对农业经营者和从业者的技术培训、经济支持及利益分配与平衡政策;(4)改善农业发展条件的政策,如水电站更新计划;(5)维护市场秩序的政策,如农产品市场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6)促进出口的贸易政策,包括把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纳入农业国际合作规划;(7)农村发展政策,如农村生产发展计划。

二、乌拉圭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的条件与风险

(一)乌拉圭具备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的有利条件

1.气候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乌拉圭地处温带,气候湿润温和,全年温度在-10℃~40℃之间,年均降水充足且分布比较均匀。除了洪涝和干旱,其他气象灾害较少,适合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甘蔗、柑橘、柠檬、橄榄、葡萄、苹果等温带、热带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

乌拉圭农牧林业用地1600余万公顷,占到全国陆地面积的90%以上,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较高,是世界平均数的6倍,并拥有世界闻名的天然草场。土地可利用率较高,64.1%的土地为租赁使用。在全国4.5万家农场中,中型农场(100公顷~999公顷)占比35.5%,占用了34.2%的土地,场均规模350公顷;1000公顷及以上的大型农场占比超过9%,占用了60%的土地,场均规模2407.6公顷,有利于发展规模农业。此外,乌拉圭河湖密布,水利资源丰富,并且重视林木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为乌拉圭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市场多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基础设施条件完备,劳动力性价比有所提高。(1)电力充足。乌拉圭全国通电率99%,除供应本国用电外,还向阿根廷等周边国家出口剩余电力。(2)交通发达。公路、铁路、水运、空运俱备,以公路运输为主,航运也十分便利。(3)通信网络良好。基本覆盖了乌拉圭各大主要城市,其中电话密度水平为南美最高。(4)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近年来,乌拉圭投入巨资修复和重建道路、港口、码头、电信网络,疏浚河道,完善铁路,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作业、交通、运输条件。此外,乌拉圭劳动力人均受教育水平较高,文盲率低,且实际工资水平在2018年所有下降,劳动力性价比提高。

3.地缘优势突出,国内外市场潜力大。乌拉圭位于南美洲东南部的大西洋入口处,处于进入拉美的战略性位置,有具备现代化国际贸易服务水平的港口;与临近的巴西、阿根廷、巴拉圭有海运、河运或公路相通,是南美最重要的商贸物流仓储中心之一。

乌拉圭背靠拉美地区超过6亿人口的市场,还是拉美一体化协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南方共同市场、拉美和加勒比共同体、南美国家联盟、美洲国家组织、七十七国集团、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和不结盟运动观察员,与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为全球3000多万人提供农产品和食品,开展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潜力较大。此外,乌拉圭是拉美地区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近十年人均收入持续提高,消费者购买力不断上升,2017年人均消费支出达1.14万美元,国内农产品及食品市场也有增长空间。

4.政治环境稳定,营商环境良好。乌拉圭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稳定,2019年主权信用评级保持“BBB”级别。2020年3月乌拉圭新任总统表示中国是乌拉圭第一大贸易伙伴,发展对华关系是乌外交的优先方向,希望不断深化两国贸易、投资等各领域务实合作。目前,两国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的政治环境稳定。

乌拉圭营商环境良好。一方面,乌拉圭是国际认可的高透明度国家。2018年乌拉圭的民主指数、清廉指数、繁荣指数、法律状况指数在拉美国家中排名第1;治理指标、和平指数分别排在全球第2、第3名。[10]另一方面,乌拉圭的投资政策不断改善,除了给予外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外资国民待遇、雇工自由、外汇自由无管制、投资收益可汇到国外、进出口自由无配额、免收个人所得税、利润用于再投资免收投资税等,为吸引外资进入农牧业资源开发利用、农产品商贸、乳制品加工、木材加工等领域,乌拉圭还在全国建立了10个自由区,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包括免除所得税和关税、入驻企业投资优惠以及货物自由流动和长期存放等。此外,根据“特许经营法”“信托法”和“购电协议”,外资还可参与该国的基础设施项目使用管理,以政府同意的价格购买能源。[11]

(二)乌拉圭开展农业国际合作存在的潜在风险

1.国家经济前景存在一定的脆弱性。乌拉圭走的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之路,主要通过对外开放、扩大出口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家经济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农牧业,金融、“贸易+物流”等服务业成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乌拉圭经济运行平稳,金融秩序稳定,但GDP处于低速增长期(2018年实际GDP增长率为1.6%),债务比例偏高(2017年负债率超过20%),2019年财政赤字率达到GDP的3.9%,同时,经济结构仍旧比较单一,工业基础较弱,金融系统抗风险能力不强,原油全部依赖进口,宏观经济易受他国经济起伏的影响,对外贸易也受国际形势制约,短期内乌拉圭经济发展增速有限。

2.土地政策预期不稳,不利于外资投资农业。近10年,由于来自阿根廷、巴西等国的外资购买乌拉圭农牧业用地的交易增多,导致乌拉圭土地价格翻番,交易规模迅速扩大,外资拥有的乌拉圭农牧业用地已经超过了乌拉圭农牧业用地总面积的10%,使“限制外国人购买土地”的议题备受乌拉圭政府关注。2015年乌拉圭执政党“广泛阵线”的宪法改革委员就此提出了修改宪法相关内容的议案,但修宪程序复杂,过程漫长,可能出现反复,这会使市场主体对土地政策的稳定性产生质疑,进而加大外资投资乌拉圭农业的难度和风险。

3.自然灾害频发加大了农业生产风险和投资安全风险。自2014年以来,乌拉圭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洪灾或干旱,带来巨大的农牧业经济损失。如2019年6月(中部地区)、2017年1月(首都)、2015年 8月中旬和2014年4月中旬(多个省份)发生了暴雨引发的严重积水、洪灾,造成河流泛滥,导致建筑物和树木受损、大面积停电、公路封锁、居民搬家,甚至出现溺水死亡事件。2018年乌拉圭中南部和中北部地区发生了持续干旱,导致水库蓄水量下降、发电量下降、电力供应紧张,造成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减产。

(三)总体评价

总体来看,农牧林业及其加工业是乌拉圭吸引外资的传统领域,也是重点领域,蕴含着投资机会和潜力。理由在于:(1)作为传统农牧业国家,农牧业依然是乌拉圭的优势产业,农产品国际贸易在乌拉圭经济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双边贸易、多边贸易、区域贸易辐射拉美、亚太、非洲、大洋洲等主要国家,国际流通渠道顺畅。(2)乌拉圭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是成为拉美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和纽带,这为乌拉圭的商贸、储运、金融服务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3)尽管乌拉圭的经济增速预期不高,但其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政府结合本国的国际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策略,进一步改善国内基础设施和外资投资经营的制度环境,提供了规避自然风险的途径,投资乌拉圭农业、在乌从事农业生产,安全基本有保障。(4)乌拉圭农牧业发展有新生机。乌拉圭农牧业及涉农二、三产业显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酿酒、农旅体验、生物质利用、电商、农业信息化等领域。投资其中一些高附加值和低用工率的行业可以规避乌拉圭劳动力价格偏高的压力。

三、中乌农业合作进展与方向

(一)中乌农业合作进展

1.农业合作机制有效,愈加完善。自1988年以来,中乌两国先后签署了关于动植物检疫及卫生合作、农牧渔业合作、生物资源合作、科学技术、经济(技术)合作、贸易合作、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土地规划和水资源合作、赴乌旅游实施方案、林业合作、海关制度互认、提升农业合作水平等多个协定、备忘录或规划。自1992年以来,两国的省、市之间也陆续建立了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此外,中乌农业合作还在“一带一路”和“中国——南方共同市场国家合作”框架下开展。

2.农业贸易合作稳步发展,不断升温。中乌建交不久就启动了两国间的农产品贸易,贸易品种从羊毛、绵羊、山羊、猪肉、奶及乳制品等畜产品拓展到柑橘、荔枝、龙眼、大米、大蒜、屠宰用牛、牛肉、羊肉、大豆、玉米、大麦等多种农畜产品。近年来,种牛、蓝莓、木材等非传统贸易产品也得到拓展。经过30多年的稳步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乌拉圭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伙伴。在此过程中,中国政府、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政府履行入世承诺,打破中国企业对乌拉圭肉类进口的垄断,批准乌拉圭企业在中国成立肉类独资公司,授予其进口许可,大大促进了乌拉圭对中国的肉类出口;搭建了综合性或地区性的展示平台,为双方开拓市场提供便利。中国相关领域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也在双方经贸发展中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

3.农业科技合作是战略重点。中乌农业科技合作起步较早,与农牧渔业生产和进出口有关的兽医卫生、检验检疫、生物资源、水资源等方面的技术合作一直是两国合作的重点领域,不仅保持着长期合作,合作范围和对象也逐步扩展,政府间合作日益加深,民间机构和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增多。近年来,双方的农业科技合作还拓展到了动物基因技术等生物科技领域以及商业软件、医院管理软件等领域。未来,双方还将优先开展南极研究、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合作。

4.农业投资合作起步早,规模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乌两国就鼓励和保护双方的投资合作,签署了“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总体来看,畜牧业是中国对乌拉圭投资的一个重要领域,但南美并不是中国对外农业投资的重点区域,乌拉圭也不是中国对南美农业投资的重点国家,中乌农业投资合作规模较小,尽管乌拉圭是南美吸引农业外资投入较多的国家之一。

(二)中乌农业合作前景

中乌农业合作发展快、基础好、需求增加,合作兴趣和意愿增强,前景乐观。中乌经贸合作的最大特点之一是优势互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民购买力提升、营养结构改善、饮食结构西化,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凸显,使得中国农产品市场空间增大,对乌拉圭有极大吸引力。乌拉圭农畜产品国际竞争力强,符合中国农产品市场偏好,正在谋求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以拉动本国经济发展。此外,乌拉圭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新型服务业、农业科技等方面有较大的合作需求,而中国在这些领域有相对优势,希望加强双方合作。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乌双方合作共赢的机会更多。乌拉圭愿意大力支持中拉整体合作,推动中拉合作优化升级,并借此成为南美同中国交往合作的枢纽,以在南美共同市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完成“‘一带一路’面向南大西洋的重要节点”这一发展定位。中国也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各领域的国际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为双方深入开展农业合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三)中乌农业合作重点

目前,中乌农业合作以贸易合作为主,农业科技合作以实验技术合作、培训交流为主,农业投资合作水平低、案例少、规模小,更多的停留在调查研究阶段,而这正是未来双方加强合作的着力点。此外,乌拉圭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未来双方深化合作的关切点。

1.农产品及农用品贸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合作是中乌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1)乌拉圭部分农用品和农产品的生产、供给不足,中国可加大对乌拉圭的荔枝、龙眼、大蒜等农副食品及农用化学品、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设备等的出口。(2)乌拉圭的水利工程、交通线路及其设施正处于维护更新阶段,[12]但因本国经济规模小、建设资金不足,乌拉圭政府在2015—2019年间到中国招商,吸纳BOT/PPP方式的建设投资。未来,乌拉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其吸引外资的重要领域之一。(3)中乌两国农业科技优势互补。乌拉圭在家畜养殖、繁育、管理、肉类等农牧产品加工、卫生健康、质量监控、可再生资源利用等领域的技术经验丰富,而中国亟需提高家畜育种、质量追溯、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和农牧产品附加值;中国在气候变化与农牧业技术研究方面平台多、成果前沿,而乌拉圭十分重视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的影响,关心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两国在上述领域的科技合作空间较大。

2.智慧农业、农业休闲旅游、农产品电商是中乌农业合作的重点产业。(1)发展智慧农业是乌拉圭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节约农业资源的内在要求。乌拉圭在探索推广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新模式和集约化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过程中,提出用智慧农业系统与设备设施覆盖农业产业链,推动本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派桑杜等省已考察了中国的智慧农业发展,并表达了合作意愿。(2)乌拉圭旅游业发达,境外游客接待量超过本国人口数量,2018年旅游业外汇收入21.6亿美元,因而备受重视。目前,乌拉圭的境外游客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到2019年尚不是中国游客的主要境外旅游目的地。但中国出境游市场增长较快,出境游客青睐于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包括农业休闲观光游、体验游、康养游等,对乌拉圭有极大的吸引力。乌拉圭各级政府在对华友好交流访问时多次提出了旅游合作议题,农旅业很可能是未来双方合作的重点产业。(3)农产品电商是近年包括乌拉圭在内的拉美地区新兴的投资领域。拉美地区人口总量大、结构年轻化,人均GDP高于中国,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然而,拉美电商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互联网覆盖率只有55%,在线购物渗透率非常低,电商仅占5%的市场份额;乌拉圭作为拉美重要的物流中心、外贸中转中心及农牧产品优势产区,发展面向本国和拉美市场的农产品电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互联网渗透率只有43%,电商仅占2%的市场份额。可见,乌拉圭农产品电商交易规模扩大的潜力很大,是值得关注、投资的领域。

四、促进中乌农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节点规划,推动务实合作

根据“一带一路”中国段节点城市的资源、需求与特色,与乌拉圭优势农业产业、优势农牧产品产区和优秀企业建立直接联系,探讨具体的合作领域、方式和模式,分析合作优势、劣势和可能性。总领事馆可组织各类平台举办丰富的洽谈、考察活动,加深相互了解,对有潜力的合作领域,配套便利化政策,推动务实合作。

(二)加强农业全球治理合作

农业国际合作是优质的外交资源,是全球治理合作的切入点,也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重要支撑。乌拉圭有意参与农业全球治理,并期待在中国与拉美地区的交流合作中发挥作用。这有利于丰富和完善“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机制框架,提升制度对全球农业合作的支撑力。加深中乌双方在农业文化、农业农村发展政策体系、农产品贸易和农业农村投资要求等方面的相互了解,有利于形成共识,促进农业全球治理规则的达成。

(三)夯实合作基础

长期以来,中乌双方保持着农业科技、教育、经贸、资源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未来应在农业科技示范、农业新技术应用推广、农业废弃物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农业科技人才教育培训、农业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领域继续加强合作,分享知识、技术和经验,共同应对农业现代化中面临的瓶颈和挑战。同时,加深企业、教育科研机构、民间行业组织或商贸社会团体等各级、各类非官方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全方位、多层次地夯基垒台,筑牢中乌农业合作基础。

猜你喜欢
中乌乌拉圭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Philip Morris诉乌拉圭国际投资仲裁案解读(上)
Philip Morris诉乌拉圭国际投资仲裁案解读(下)
浅谈中乌两国钢琴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
透过数据看乌拉圭
农产品争奇斗艳